簡介
明朝建國后,北方的蒙古族,依然威脅明朝的安全。明朝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州衛(wèi),到了明朝后期,建州衛(wèi)都御史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分散的女真族,一方面與明修好,一方面整治圖強。明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今遼寧建國,名后金。后金強盛嚴重威脅明朝安全。天啟四年(1624),努爾哈赤在遼西發(fā)動進攻,明軍大敗。
嘉靖后期,義烏兵打敗倭寇之后,義烏青年人產(chǎn)生尚武精神,傅啟耀也受影響,從小練習武藝。天啟年間,朝廷在關外軍事失利后,下令在國內(nèi)招募武將,傅啟耀應征召到北京,被朝廷破格錄用。
遼東是明朝九邊之一,是負山阻海的京師屏障,地位十分重要。萬歷年間,明朝在遼東設有總兵、參將、守備等武官率重兵把守建州衛(wèi)等地遏制異族內(nèi)犯。萬歷三十六年(1608),朝廷任命熊廷弼為遼東巡撫御史。熊廷弼到任后實地察看地理形勢,認定建州女真“所志在我土地”,提出鞏固遼東邊防,加強對努爾哈赤的防御。朝廷為此任命傅啟耀為山海守備。
抗清經(jīng)歷
天啟二年(1622)正月,努爾哈赤調(diào)動5萬人馬,分三路南犯。由于巡撫王化貞麻痹輕敵,不聽熊廷弼指揮,以致全線潰敗,兩人退入關內(nèi),因此都問成死罪。傅啟耀調(diào)防天津鎮(zhèn)海,任援鮮指揮使。雖然倭寇的侵襲朝鮮已在明軍的援助下徹底打敗,但建州后金強大起來以后也經(jīng)常侵擾朝鮮。朝鮮是明朝的保護國,明朝對它有保護的責任。傅啟耀擔任援鮮都司為援助朝鮮作準備。
英勇善戰(zhàn)的義烏將領,總是奉命去對付最艱難的局面。不久,傅啟耀被任命為游擊將軍,隨從主帥,遠征廣東。
崇禎十六年(1643),朝廷命傅啟耀到江西,鎮(zhèn)守虔州和吉州,因功升副將。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進軍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為拒守清軍,進攻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清軍,清軍進入北京,建立清朝。明朝南京官員擁立亡命江淮的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組建抗清軍隊,傅啟耀奉調(diào)守京口。京口在今江蘇鎮(zhèn)江東部,是長江下游的軍事重鎮(zhèn),是通向北方的門戶。傅啟耀被任命為都督同知。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軍大舉南遷,五月占領南京,朱由崧逃竄。
傅啟耀乘船沿長江溯流西進,到了今安徽繁昌縣西部的長江重要港口獲港鎮(zhèn),將“楚師”打敗后南下。清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原安南伯鄭芝龍等迎唐王朱聿健在福州稱帝。傅啟耀帶了全家老小遷到福建。清軍南下直趨福州,朱聿健出奔。傅啟耀全家老小被清軍殺害,時為清順治三年(1646)。
乾隆四十一年(1776),傅啟耀受朝廷賜謚“烈愍”,入祀縣忠義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