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常燕生(1898-1947)是中國青年黨首領(lǐng)之一,他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歷史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等。山西榆次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方高等師范。1925年加入青年黨。歷任青年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兼宣傳部部長、青年黨中央常務(wù)委員兼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wù)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1947年7月26日在四川病逝。著有《常燕生詩詞集》。
詩人常燕生
常燕生,名乃徳,因出生于燕京,字燕生,以字行。榆次常家為山右望族,著名晉商,優(yōu)秀文人很多。常燕生自幼受其家族文化淵源之影響,而為其家特杰出之文人。先后在燕京、河南、山西、齊魯、四川等大學(xué)任過教,著述極多。據(jù)云榆次常家莊園的聽雨樓藏有一部《常燕生全集》,不知何時刊刻,抑或為稿本,總歸未傳之于世。1967年臺灣文海出版社出版了《常燕生先生遺集》,精裝八大冊,收有其《嶺上白云齋詩存》,并附有與其前妻趙嫻清女士唱和詩《影鸞剩草》和與第二個妻子蕭碧梧女士唱和詩《淚眼看云集》。
關(guān)于常燕生的詩,著名詩人吳宓曾有高度評價,抄如下:
按常燕生君,實今世中國舊詩作者之翹楚。以吾所知,自吳芳吉君(四川)歿后,其詩材料精湛,技術(shù)工熟,而特具愛國之熱誠,足能發(fā)揚民族志氣者,唯有(一)常乃 君(燕生山西),(二)王越君(士略廣東),其次則(三)王蔭南君(亦堂遼寧,較以上二君稍遜)而已。三君之略歷,及其所作詩篇,并錄入《吳宓詩集》之《空軒詩話》,讀者務(wù)祈取觀。常君曾為《翁將軍歌》及《論新詩》二篇,又有《故都賦》,皆與《山西少年歌》異曲而同工。此歌內(nèi)容及辭句,實熔鑄群經(jīng)全史及諸多詩文集學(xué)案。凡熟讀故籍,而念念不忘中華民族光榮璀璨之歷史文化者,讀此類詩,幾于每字每句,如逢故人,如溫好夢,如記前游,如觀舊友,有左右逢源之樂。其句包融鑄造之功實可稱,而氣勢雄渾,風(fēng)格遒上,尤常君詩之特質(zhì)也。
常燕生的詩,雖是學(xué)人之詩,但因其人又為深沉的愛國者和極富感情者,所以同時又為詩人之詩。詩句工穩(wěn)雅健,筆調(diào)從容深沉,尤其是詩中所表露的憂國情懷,足見一個大詩人氣象。
常燕生律詩精到,而歌行最見功力。所以吳宓給《山西少年歌》等歌行以很高評價。如《翁將軍歌》,系“九一八”事變第二年,常燕生感于抗日將領(lǐng)翁照垣事而作。這首詩深沉慷慨,極有氣勢,至今讀來仍非常感人,吳宓當(dāng)年讀后認為“氣格高古,旨意正大,深厚而沉雄,通體精煉,無懈可擊”,并說:“統(tǒng)觀九一八后兩年中南北各地敘記國難之佳篇,應(yīng)以常君此歌為首選!比绱酥姡l能相信出自三十四歲的年輕詩人之手。常燕生是一個堅決的抗戰(zhàn)者,集中抗戰(zhàn)之作極多。他對抗戰(zhàn)一直抱有必勝的信心,1942年即撰《戰(zhàn)后國策研究序論》,考慮勝利后的國家建設(shè)和大政方針。
常燕生曾說:“一個人,尤其搞政治的人,假如沒有一點淡泊的精神,就不會有偉大的胸懷,更夢想不到什么叫做民胞物與;一朝攬得政權(quán),就只認得官位,利祿,權(quán)勢,等而下之,就只知爭權(quán)奪利而已。”又曾說過:“豪華不僅容易使人墮落,也容易束縛著人的自由!庇诖丝梢娖渲救づc立身的準(zhǔn)則。他雖出身名門,又為名人,且為國府委員,但生活一直很艱苦,甚至不免窮困。1938年夏,第一屆參政會于漢口首次集會,鄭振文因出席中國青年黨第九次全代會蒞漢,與常燕生同寓一室。時當(dāng)酷暑,常燕生老穿一件舊紡綢長衫出席會議,汗流浹背,衫上已汗跡斑斑。鄭振文勸他更衣,他回答說“僅此一襲而已”!鄭乃解衣衣之,常燕生欣然接受,并借鄭的扇子一用。鄭戲為叮嚀道:此扇書畫俱佳,千萬不要遺失!誰知晚上回來,扇子果真給丟了。鄭要他以詩做償,常燕生因有《鄭子索扇歌》歌行一首。參加中央政府會議,不但沒有衣冠楚楚,而且只有一身舊衣服,可見他是何等清貧。難怪妻子不免饑寒,去世后須靠有關(guān)方面撥款才得安葬。吳宓《悼詩人常乃 先生》:“常氏平日生活儉約,毫無積蓄,身后極為蕭條(按此在常君實真確而非門面語)。鄧主席立撥治喪費3000萬元(舊幣)云云!庇诖丝梢姵Q嗌脑娙藲赓|(zhì)。清正守德,方為真正的詩人。
一代最優(yōu)秀的詩人,后來卻一直不為人知,主要因為歷史原因。常燕生作為中國青年黨的代表,入閣為政務(wù)委員,以至任國府委員。但他是一位國家主義者,在當(dāng)年的文壇,他又是親胡適而疏魯迅的。其次因為他的詩集當(dāng)年未得行世,所以只在詩界極有名而不為一般讀者所知。當(dāng)時與常燕生交往的,多為著名詩人。在他辭世20年后,《常燕生先生遺集》才得于臺灣出版。一代文化名人,生前為國為民積勞而悲愴,身后亦何其寂寞。常燕生的最后一段時光,是在成都度過的。他1938年就聘于四川大學(xué),在歷史系教歷史哲學(xué)。1947年參加國民政府有關(guān)會議,由上海返成都,遇水災(zāi)而染疾,日益轉(zhuǎn)劇,舊歷七月廿六日晨逝世。
常燕生逝世之次日,作為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即致電唁其家屬。鄭凌蒼《常燕生先生逝世經(jīng)過》說:“一顆彗星隕落了!一代的巨人——我們底大思想家、哲學(xué)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的常燕生先生逝世了!當(dāng)這個最不幸的噩耗傳出后,真使人要不相信如此一個為群倫所宗仰的哲人竟是如此飄忽地就結(jié)束了他智慧而光華燦爛的生命……”成都有關(guān)方面為常燕生舉行追悼會。隨后國民政府又于南京召開大型追悼會。主祭人曾琦該日日記記曰:“民國三十六年八月十七日上午九時,赴華僑所,為常燕生追悼會主祭,到同志及來賓數(shù)百人。蔣主席派文官長吳達銓致祭,政府中人到者有張群、于右任、白崇禧、徐傅霖、邵力子、吳鐵城、陳立夫、王世杰、張歷生、謝冠生、吳忠信、洪瀾友……等,予致詞略謂:u2018燕生學(xué)問淵博,確為中國一大思想家。其所發(fā)表者,尚不及所蘊蓄十分之一,故其逝世,不獨一黨之損失,實為全國之損失。u2019”黃欣周《敬悼常老師》之文云:“常老師的學(xué)識,淵深賅博,系統(tǒng)整然,與一般所謂專家學(xué)者,迥不相同。他治學(xué)的范圍,遍及歷史學(xué)、社會學(xué)、哲學(xué)、文藝及自然科學(xué)各部門,就是諸子百家,詩詞歌賦,他亦無不精通。他是史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哲學(xué)家,也是政治家、革命家、大詩人。太史公所謂u2018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u2019,只有常老師可以當(dāng)之無愧。在今天的中國,能夠融匯古今中外各種學(xué)說之長,另創(chuàng)思想體系,并且又站在堂堂祖國陣線上獨立作戰(zhàn)的文化斗士,似乎還只有常老師一人!崩顫M康《常燕生先生言行之一斑》也說:“常先生之學(xué)德,不獨為本黨同志不易多覿,即求之今日中國之朝野,亦難見其儔。”
如此詩人,享年還不到50歲,是詩壇之不幸。世人知者不多,是詩人之不幸。但這無礙其為大詩人。真正的詩人,詩壇和歷史是不會遺忘的。半個世紀后,常燕生如今逐漸受到詩詞界和文化界的關(guān)注,應(yīng)是歷史的必然。
翁將軍歌
翁將軍歌壬申(近現(xiàn)代·常燕生)序:上海一二八之役,國人識與不識,皆知有旅長翁照垣者。翁守閘北,率先應(yīng)戰(zhàn)。守吳淞,憑廢壘與敵死拒,屹然不為下。及師解,又殿軍整旅而退。十九路軍之輝譽于世界,翁之力蓋多焉。聞其人沉默寡言,嘗旅學(xué)歐日,于軍事無所不窺。近以勛名為僚輩所擠,解職游海外。余惜其去,又為國家傷將材也,因作為歌詩以追送之。余與翁非素識,所言蓋天下之公言,非以為私,故但寄知者,不復(fù)示翁。
李公昔駐春帆樓,旌旗破碎魚龍愁。小兒弄舟嬉東海,欲斷鰲足覆神州。
修羅伸臂自天外,始遏貪吻完金甌。當(dāng)時經(jīng)營頗慘澹,豈謂時會非人謀。
榱崩棟折三十載,坐見滄海生狂流。高牙大纛裂疆土,赤眉銅馬皆通侯。
玄黃龍戰(zhàn)日盈野,氣盛亞美淩非歐。豈知臥榻有乳虎,磨厲漸欲吞全牛。
潛師一夜入下蔡,萬里膏腴森戈矛。三軍稟令令曰遁,暮渡遼水朝灤州。
此時元戎尚鎮(zhèn)靜,羅列絲管評清謳。中朝大官亦解事,臥閱陵谷百不憂。
弭兵惟恃向戌舌,捐地未覺珠厓羞。扶余渤海吾故土,漢唐余烈垂千秋。
爾來流民歲百萬,斬伐蒿艾植松楸。盧龍塞斷蠮螉絕,太息烈士無田疇。
將軍奮身起南紀,志挽日月回山邱。男兒報國自有道,毛錐棄去著兜牟。
東窮扶桑西碧海,上研飛鳥深潛虬。歸來風(fēng)雨漫祖國,巫祁正待庚辰收。
吳淞江頭夜一彈,杳杳天際遮飛舟。滬人噤立色欲死,朝命仍擬和夷酋。
將軍長嘯指須發(fā),劍氣噴薄如龍浮。乾坤一擲箭脫手,眼底勢欲無仇讎。
云蒸霧郁頃刻變,迅流轉(zhuǎn)石雷鞭幽。袒懷白刃向前去,以血還血頭還頭。
長江萬里鎖廢壘,將軍立馬寒颼颼。兼旬環(huán)擊不得下,伏尸百步驚沙鷗。
滬人咋舌忭且舞,奔走僵汗吟啾啾。挈壺持襦供前線,后歸中繼無停留。
兵殘彈盡援不至,猶以殿退庇同仇。嗚呼!君不見廉頗李牧趙良將,生為逋客身羈囚。
又不見長城自壞檀道濟,時人悔唱白符鳩。騎驢湖上豈得已,乘風(fēng)聊作扶搖游。
豺狼在邑狐在室,雖有奇志安能酬。天凝地閟萬物死,窮寒野哭多鵂鹠。
義軍十萬解甲去①,白山黑水余荒陬。請君為我回轍跡,再整壯士成貔貅,為君勒石刻琉球。
按:①時蘇炳文部甫自滿洲里撤退,馬占山馮占海唐聚五等部先后潰退,東北義軍垂垂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