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趙植芝(1875-1950年) ,廣東 新會頭南堆里(今屬江門市郊區(qū)) 人。
【個人簡歷】
早年赴香港就讀于 皇仁書院。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得友人介紹謁見 孫中山,遂參與反清革命活動。
光緒三十一年加入 中國同盟會,曾任該會太平洋支部會長,在海外僑界為革命奔走。
1910年在香港花旗公司蒙古郵船當華語翻譯,藉以幫助黨人運送軍火,支援廣州“三二九” 黃花崗起義。
1912年元旦,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趙植芝在總統(tǒng)府當侍衛(wèi)。
1914年,趙植芝參加孫中山在日本橫濱組織的 中華革命黨,從事反對 袁世凱竊國的活動,曾任該黨滿洲船分部部長,次年兼任該黨的香港上海交通員;同時奉命赴日本橫濱組織海外華僑聯(lián)義社,后在香港和美國紐約組織分社,使聯(lián)義社工作不斷發(fā)展。
1920年,粵軍回師討伐桂系軍閥,趙植芝被任命為東路討賊軍總指揮部軍需處處長,負責籌集軍餉。
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趙任大元帥府偵查組長、事務司司長 。是年4月調(diào)任新會縣縣長。次年改任江門商埠警察廳廳長,不久去職。后曾出任順德縣縣長。
1928年,趙植芝任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整理海員工會委員,并被選為海外聯(lián)義社常務主任委員,先后在省內(nèi)和美國紐約等市組織分社。這期間曾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三、四屆全國代表大會。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在曲江組織海外聯(lián)義社,任常務主任委員?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第一屆全國聯(lián)義社常務主任委員,同時被選為廣州市參議會參議員、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第二十九區(qū)常務委員。
1950年5月21日,病逝于香港,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