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攄,清詩人。字虹友,太倉人,王時敏第七子,王揆、王撰、王捴,与粯汶坚、兄揆、撰、挶环Q為“婁東十子”。以廩生人國子監(jiān),才名噪都下。又歷游燕、晉、豫、粵等地。受業(yè)于陳瑚,嘗從吳偉業(yè)問學(xué),復(fù)交王士禎、朱彝尊等。沈德潛在評論王攄、王氏父子兄弟的詩、文創(chuàng)作時說:“太倉王氏昆季多才,不啻過江王、謝!卑烟珎}王時敏、王揆、王攄等父子兄弟比之東晉的王、謝,獎譽是很高的。所著有《蘆中集》等傳于世。
著作簡介
《步檐集》被收入刊于清順治十七年的《太倉十子詩選》,錄古今體詩歌一百首。《蘆中集》為王攄卒前一年,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王攄所自訂,書名頁署有“汲園自訂”字樣。共十卷,按時間創(chuàng)作時間排序,錄詩起自順治十三年(1656),迄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計各體詩歌695首。據(jù)王攄同母兄王挕凍菜杉罰蠡褂小毒萸嗉貳H煌蹀蟆堵屑ぷ孕頡煩疲骸埃ㄍ跏慷G)茲特序余《據(jù)青集》者,乙卯之作不在是焉”,可知《據(jù)青集》為攄康熙十四年(1675)之前的詩集,詩作應(yīng)與《蘆中集》所收有重合部分。然則,《蘆中集》為王攄晚年自訂,于其早年少壯之作,大肆刪訂。自順治十三年至康熙十四年,《蘆中》一集只錄詩兩卷,計136首。顯然,對王攄這樣一個文思敏捷的青年詩人來說,在22歲至41歲的黃金創(chuàng)作時期,是不可能只有136首作品問世的。這些被釐剔之作,現(xiàn)已散佚,而無法稽考。
史書記載
又據(jù)《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載,攄還有《金陵集》。張慧劍先生《明清江蘇文人年表》據(jù)《古文匯鈔》稱攄曾輯同里少年王時翔等十人詩為《積薪集》!稉(jù)青集》、《金陵集》、《積薪集》今皆未見。
吳偉業(yè)編選《太倉十子詩選》,攄與兄揆、撰、挷⑷,为一时之彦。陈忽椂从游集》卷摄娖:“其又@迫聳檬煊諦,偶举一礌楷绳联珠贯,硞妊U鰲9勢淥骷嬤羆胰渲,耻E列郾,酷俗V用潰槐仍蚯逍呂鱸潁褡盅鎩!蓖跏慷G序其《據(jù)青集》云:“古詩之傳于后者大約有二:登臨之作,易為幽奇;懷古之作,易為悲壯……今年夏,相遇京師,出其《據(jù)青集》一卷,所謂幽奇、悲壯二者殆兼之矣……言語之工,不逮虹友遠甚,則才、不才之殊不能強也……是集之工必傳于后世無疑也。”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太原王氏昆季多才,不啻過江王謝,而蘆中一集尤為矯矯。”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蘆中集·出版說明》云:“攄幼遭亡國之痛……攄雖才名籍甚,然終抗節(jié)不仕,窮愁沒世。其詩初期,以久與勝國遺老往還,因多駝棘之感、故國之思。及晚年出游,南逾嶺嶠,北窮盧龍,又多紀(jì)游山川之作,蓋與顧炎武郡國遍歷,所至有詩,有同慨焉!
王攄嘗學(xué)詩于吳偉業(yè),為詩“大抵師法梅村”,七言歌行,“有極似梅村者”。其又曾師事錢謙益,頻繁與虞山詩人交往唱和,也必然受到虞山詩風(fēng)的影響。及后交王士禛、朱彝尊,酬唱往還,詩風(fēng)也有所變化?梢娮谔啤⒆谒蔚脑妼W(xué)取向在王攄身上交匯,并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