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主要學術兼職有貴州省文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休閑協(xié)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教授、貴州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貴州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等職。主要社會兼職有貴州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人民政府參事、貴州省政協(xié)第八、九、十屆委員、貴州旅游文化研究傳播中心主任、貴州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心主任等。
長期致力于文化人類學和旅游學研究,出版專著13部,學術論文和田野報告30余篇,主要學術成果有《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山骨印記——貴州文化論》、《圖像人類學視野中的貴州古鎮(zhèn)名寨》、《槍手的部落——芭沙》、《屯堡人——黔中高原上的戍邊者后裔》、《探索古老的生育秘密》、《長角苗的村寨——隴戛》、《永鎮(zhèn)之驛——鎮(zhèn)遠》、《奉獻給先祖的犧牲——加去苗人牯臟節(jié)》、《謀生在都市的邊緣》、《綠色喀斯特王國與文化千島之旅》、《龍行貴州》等多部學術專著和近百篇學術論文。
2006年,張曉松的力作《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出版,這部巨作“不僅從文化地緣學角度對貴州少民族文化精華進行了一次全景式掃描,而且運用社會文化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符號學、闡釋學、結(jié)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詩學等理論方法,歷史帝辯證地對貴州山地文化進行了一次全新探索”,堪稱一場紙上的“貴州盛宴”。
榮譽記錄
拍攝制作影視人類學紀錄片10余部,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斗柵c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獲2007年首屆中國國家政府出版獎。在上海世博會頒獎晚會上,她提交的Chain Reaction——“For Our Daughters”(連鎖反應——為了我們的女兒)項目,從26個國家的50多個申請機構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展覽局頒發(fā)的唯一一個公益性大獎——BIE-Cosmos(宇宙和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