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穆公五十六世烋秀公: 原公長子,生于 北宋真宗景德三年丙午(1006年)寅時,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公十九歲叨甲子科解元,仁宗景佑元年九月,公廿九歲登甲戌科進士,歷任溫、吉、歙(徽州)三州剌史,擢 鴻臚寺卿。公致仕后,避世海濱,遷興化府莆田縣巖頭鄉(xiāng),為入莆始祖。子孫一門五世為官。哲宗元佑元年丙寅(1086年)辰時終,享壽81歲。 后十三載,其長子成實公始鄉(xiāng)薦,又五載至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癸未以子貴誥贈 光祿大夫 樞密院使。妣周氏生于 北宋真宗天禧二年戊午歲(1018年)午時,至徽宗崇寧元年壬午(1102年)終,享壽85歲。次年因子貴誥贈太夫人。妣35歲,公47歲生成實公;妣42歲,公54歲生成益公;妣44歲,公56歲生成滿公。墓在莆田之巖頭鄉(xiāng),與公合墓。 穆公五十七世、金山一世:成實公 烋秀公長子,字鄧秀,行二十五郎。生于 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壬辰(1052年)辰時,哲宗元符元年戊寅(1098年)47歲鄉(xiāng)舉孝廉,除泉州學正,獻牘論天文,升授通直郎;兆诮ㄖ性晷了龋1101年)以造次入京,會虜入寇,獻策揮軍,驅(qū)虜救駕有功,擢為 樞密院使。崇寧二年癸未(1103年)誥命進授 光祿大夫。后因諫言,事于宮禁,謫為羅源縣委吏。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秋潛游梅州、潮州、瓊州,遍覽山川,遂擇居于潮北三饒金山之勝境。卒于高宗紹興七年丁巳(1137年),享壽86歲。葬今饒平縣三饒之琴峰 。
紹興二年二月,邱成實暢游梅、 潮、瓊,對潮北(三饒)琴峰金山南麓印象極深。成實之子邱君與,生于 北宋紹圣三年(1096)。南宋建炎四年(1130), 鄉(xiāng)薦由 南雄學正升梅州刺史。君與精通地理,對潮北地的來龍去脈,詳觀細察:枕金山,面筆峰,左 鳳凰而右天馬,平洋浮突,橫三臺,乃龍脈之源;南有 天馬山作前案,北倚尊君山,東傍望海嶺,西拱待詔山,近景遠景,內(nèi)局外局俱佳,真乃大好勝地。而該山地原屬潮州 海陽縣光德鄉(xiāng)弦都下饒堡轄。古時系山埔曠野,林木遮天,人煙稀少。邱君與對此勝地,甚為羨慕,遂興人粵創(chuàng)祖之心,故而擇中臺琴峰山南麓為始祖邱成實之“生基”;擇左臺大金山南麓建邱氏陽居一一金山精舍。 明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饒平建縣,擇金山居舍建學宮,遷琴峰祖墳為治署,于是遷居于金山之背,遷墳于南壇之圩(南關倒插金釵),均北向,祖骸葬340年,發(fā)存十之八九。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年)始宰楊邑侯昱慈祥愷悌,就金山背建邱氏祖祠(地名出水涵),又于南壇圩避田畹,遺邱氏子孫耕,復賜金幣制匾曰“先邑名家”掛于祖祠之內(nèi)以旌表門閭。公墓于公元1987年丁卯新修,墓碑曰:吉地讓建署,佳城先開饒。墓池旁聯(lián)曰:成名憑一策,實譽著千秋。墓池前聯(lián)曰:渭水家聲遠,河南世澤長。公路旁墓道口豎碑曰:宋始祖 樞密院使 光祿大夫成實邱公墓道。妣張氏,生于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丁未(1067年)卯時, 北宋徽宗崇寧二年癸未(1103年)誥夫人,卒于 南宋高宗紹興六年丙辰(1136年)申時,享壽70歲。與公合葬。妣30歲,公45歲始生一子:君與。 成益公 烋秀公次子,字深山,行二十六郎。生于 北宋仁宗嘉佑四年己亥(1059年); 宗政和元年(1111年)53歲以貢士獲辛卯科解元,政和二年(1112年)54歲登壬辰科進士,政和七年丁酉(1117年)59歲入翰林院,累官春坊府太子諭德,升文明殿大學士。因兄遭貶,緣坐謫瓊州而隨地創(chuàng)衍支派,蕃衍于今海南瓊山縣府城鄉(xiāng)等處。妣 氏生一子:君貺(君貺生三子:長淑澄、次淑清、三淑湘)。 成滿公 烋秀公三子,號善川,行二十八郎。(入潮州長美一世祖)生于 北宋仁宗嘉佑六年辛丑(1061年);兆谡臀迥暌椅矗1115年)55歲鄉(xiāng)薦,58歲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登戊戌科進士,任翰林院修撰,授宣儀大夫。因兄成實公遭貶,緣坐謫潮州而隨地創(chuàng)居西郊外,落籍于潮州府海陽縣長美里(今潮安區(qū)楓溪長美村)。公與妣合葬于打石坑落山虎地,坐坤向艮。妣許氏生一子:君育。(入潮州二世祖)君育號致正,妣余氏生一子:淑毅。 邱氏成實公派下四世祖邱必明、官韶州僉事判官,曾在“金山精舍”為邱氏立譜,后因元兵南侵,與熊飛舉兵勤王抗擊元軍,兵敗被俘,堅貞不屈,被殺戮時,曾出現(xiàn)了碧血沖天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