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人物簡介
里達出生于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斯法克斯,在法國完成學業(yè)。1981年1月2日,在斯法克斯成立中阿友好青年俱樂部,擁有成員180多人。2004年他贏得了新聞自由鑒于該聽眾俱樂部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長期良好關系,國家漢辦委托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與突尼斯斯法克斯市UniversalHouse教育中心、斯法克斯市CRI聽眾俱樂部合作成立的孔子學院,并于2009年11月正式掛牌,2010年8月正式開學。正因為有了聽眾俱樂部作為依托,孔子學院了才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開創(chuàng)初期,就受到了比較熱烈的歡迎,中文教師在教授漢語言文字的同時,大量介紹中國傳統(tǒng)及現(xiàn)代文化,令當?shù)厥鼙娊嚯x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因為有了孔子學院,聽眾俱樂部也吸引了更多的聽眾加入。推薦理由:創(chuàng)辦廣播孔子學院,積極開展?jié)h語教學活動,介紹中國文化,吸引更多受眾。他接受了作為一名記者的學習證書,這是行政人員,并獲得1986.的文化優(yōu)異獎在1987年,2005年和2009年多次前往中國。他寫了關于在世界環(huán)境日環(huán)境的文章,并在中國文化和文明的文章。他是突尼斯之間的友誼和中國,其中包括有關俱樂部聽電臺節(jié)目,在中國的主要活動的大量信息的特殊網站創(chuàng)始人。他也有興趣在其出版物的地區(qū)和國際阿拉伯婦女的地位。他還擔任了刊登在斯法克斯,并撰寫了許多文章區(qū)域性報紙的記者。
里達·薩米特-與中國關系里達·薩米特從1970年開始收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電臺)的阿拉伯語節(jié)目,當時他還是個13歲的中學生。他幾十年如一日收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阿拉伯語節(jié)目,致力于突尼斯與中國的友好工作。1985年,他把“北京電臺聽眾俱樂部”改名為“突尼斯中阿友好青年俱樂部”,創(chuàng)辦不定期刊物《愛之聲》,意為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俱樂部的成員大部分為學生和政府職員,他們結合收聽廣播,經常組織一些知識競賽、中國畫展和武術比賽等活動,并且多次協(xié)助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當?shù)亟M織聽眾見面會。2007年5月,他們還建立了俱樂部自己的網站。雖然當?shù)貤l件有限,但該網站的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除了有文字內容,還有他們自己錄制的視頻、拍攝的照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