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歷
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三歲時回到中國,經(jīng)由家庭教師指導(dǎo)開始學(xué)習(xí)中國古典文學(xué),并于教會學(xué)校完成小學(xué)、中學(xué)及大學(xué)教育。燕京大學(xué)畢業(yè)后,赴美進修,分別于密蘇里大學(xué)及哥倫比亞大學(xué)取得新聞學(xué)及國際關(guān)系碩士學(xué)位。
身兼記者、作家及譯者,高克毅最廣為人知的,即是用美式英語發(fā)表許多文章及翻譯美國經(jīng)典小說。自美國之音中文廣播主編工作退休后,即加入香港中文大學(xué)甫成立的翻譯研究中心,于1972年至1975年間擔任資深訪問研究員。高克毅于翻譯研究中心任職后,即發(fā)起創(chuàng)辦《譯叢》中英翻譯學(xué)專業(yè)性期刊,并于1973年秋,正式創(chuàng)刊。
1976年,再度回到美國,定居于佛羅里達州,直到1982年,他都是《譯叢》的主編。1988年,他與Stephen Soong捐款,成立中心內(nèi)最具學(xué)術(shù)聲望的“譯叢研究獎金”。
2008年3月1日,逝世于美國佛羅里達州,享年96歲。
個人著作
喬治高一生著述和譯作極豐,較重要的有詮釋美語的《美語錄》系列、與其弟高克永合編的《最新通俗美語辭典》等。
譯著有費滋杰羅的經(jīng)典小說《大亨小傳》、奧尼爾的戲劇《長夜漫漫路迢迢》、伍爾夫的《天使,望故鄉(xiāng)》等。
散文著作則有《一言難盡》、《灣區(qū)華夏》(英文)、《鼠咀集》、《恍如昨日》等多種。
讀者回憶
初識老先生大約是七八年前大學(xué)時所買的一本 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老人博聞強識,英語用語中的種種軼事趣聞都能信手拈來,加之口吻詼諧幽默,讓我在書店就差點笑出聲來。在“不罵人的藝術(shù)”里,堂堂總統(tǒng)也在講S.O.B,Hells bells被先生用淮語翻譯成(乖乖嚨的咚),“吃在美國”篇中講到美女和食物,先生繪聲繪色地調(diào)侃那些色狼“眼見尤物招搖過市,..會驚嘆一句:What a dish!多么漂亮的第一碟菜或Some tomato!好一個西紅柿,一面舔嘴咂舌yum-yum聲!保恢两駥Α昂M鈬婏堜洝崩锏暮m接電話印象深刻“適之先生操英語接電話時往往自我報名說:“Hu speaking." 這里是胡某。對方冷不防,以為他是質(zhì)問:"who’s speaking?"誰在說話。只好把自己姓甚名誰,從實招來”...種種趣談,不一一列舉。
曾在課堂上聽老師感慨說現(xiàn)今翻譯最缺中英文皆精通者。我想老先生當仁不讓應(yīng)該是這些有數(shù)者之一,陸谷孫在前言稱“華裔文字高手喬志高,志高技高,漢英雙語造詣俱深,好弄翻譯之外,更是一位two-fisted writer-所謂two-twisted.. 左右開弓之意是也!倍壬粌H是一位master,人又兼有humor,更是難得?磿笞晕医榻B中一個小老頭的漫畫像,覺得又是可敬,可親,又可愛,神往久矣。
可惜當時遍尋第二,三輯書都買不到,今天在淘寶網(wǎng)上突然看到了,一時激動。再點鏈接,驚聞老先生已于去年三月份仙逝的消息,心中黯然。在網(wǎng)上讀了幾則訃告,一則說是“高先生從來是那個終日無憂的快樂人,活了九十六年含笑而去!, 心想確實符合我心目中對先生的想象,稍感寬慰。只可惜了語言界至此少了這么一位可愛的大師。
才華出眾
說畫畫,喬志高也會畫畫,炭筆素描尤其精到。老派書生有這份能耐,上臺披上戲袍全是《牡丹》《西廂》的才士。宋淇先生寫《紅樓識小》那陣子給我寫過信說起曹雪芹的藝事,也說起喬志高的藝才,那封信一時找不出來了。八十年代有一回高先生來香港,林太乙請吃午飯,人不多,吃得高興談得也高興。高先生談起西洋政治漫畫的線條,還談起銅版畫,說他早歲很想畫銅版畫,可惜工序太煩瑣打消念頭了。我公文包里剛巧有幾張倫敦剛寄來的MarkSeverin線條畫藏書票,高先生看了老半天頻頻贊好,說歐洲風(fēng)味夠濃:“你該寫一系列小品談英國舊書舊插圖,”他說,“像當年新月派介紹Beardsley!蹦且粡澬略屡率亲凡换貋砹,梁實秋先生也說越老越記得老《新月》里的歐風(fēng)美雨,總想著洋書藝術(shù)可以借鑒之處還很多。那天林太乙說高先生給徐先生畫的速寫極像,他聽了一陣高興答應(yīng)我回美國找一張人物速寫送給我,后來各自都忙沒了下文。我新近拿到的這幅西弗琳銅版仕女圖高先生一定喜歡,他喜歡這樣的線條。
高先生和我是前輩后輩之間的交往,跟宋先生和我的交往一樣,我虛心請益,他們慷慨教誨。我這輩子命中多貴人,高攀的前輩實在太多,從前涉世淺薄,不守分寸,偶然寫寫他們不是太濃就是太淡;近年自己的歲數(shù)匆匆到了當年他們的歲數(shù),我加倍省悟前浪的壯觀和后浪的孱弱,傷逝之念越深,附驥之情越怯:這篇小品不是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