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戴與齡,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人,1888年生,比朱德小兩歲。兩人同為私塾同學,一起參加了1905年的科舉考試,通過了鄉(xiāng)試和府試。
人物經(jīng)歷
1906年戴與齡和朱德成為順慶府高等小學堂同學,幾個月后又成為順慶府中學堂同學。1907年兩人考入四川省立高等學堂,朱德在體育學堂,戴與齡在文科學堂,兩人仍為同校同學。戴與齡和張群、王瓚緒也是該校的同學。1909年朱德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戴與齡仍在成都學習。
1916年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朱德是云南護國軍支隊長,當朱德進駐瀘州時,邀請戴與齡任本團軍需官。1917年朱德升任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參加護法戰(zhàn)爭,戴與齡也升任該旅軍需處處長。
1920年10月,川軍擊退滇軍,朱德所部退至滇東北的昭通、鹽津縣一帶,朱德保舉戴與齡任鹽津縣知事(縣長)。
1922年朱德參與反對唐繼堯失敗,從昆明逃回瀘州,戴與齡也丟了縣長職務。戴與齡開了一家大東藥房維持生計,并資助朱德2000元出國考察。
朱德在德國和蘇聯(lián)留學考察期間,唯一的生活費來源就是戴與齡,戴多次給朱德寄錢,每次三五百元。
1926年朱德回國,在川軍楊森部隊開展兵運工作,并到了瀘州會晤戴與齡。1927年朱德離開楊森,到江西滇軍朱培德部工作,戴與齡跟隨朱德在滇軍第三軍軍官教導團任軍需,不久升任第九軍軍需處處長,繼續(xù)擔任朱德的“管家”。
1927年8月戴與齡參加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時,戴與齡受傷,在朱德勸說下,離開了部隊。之后他隱瞞了自己參加南昌起義的事情,在瀘州繼續(xù)以開藥店謀生。
朱德參加革命期間,家中親屬被國民黨川軍迫害,朱德母親鐘太夫人被迫躲到瀘州,得到了戴與齡大力幫助。朱德的第三任妻子陳玉珍也被國民黨迫害,得到了戴與齡幫助。
抗戰(zhàn)時,國民黨發(fā)動反共高潮,戴與齡的母親也一度被捕,后找到老同學張群和王瓚緒求情,才被保釋。
1949年11月瀘州解放,戴與齡向朱德寫信,朱德回信說,戴與齡年齡大了,做事有困難,可來京觀光,子女輩可來京學習、做事。但此時戴與齡已患重病,于1949年12月去世。
朱德把戴與齡的兒子戴超群和兒媳接到北京,戴超群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戴超群學習了幾個月,就參加了抗美援朝,是北京最早報名參軍的青年之一,也是第一批過鴨綠江的北京青年,直到1956年回國。戴超群后來在建設部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