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羅振聲(1900-1939年),原名羅共榮,字繼溥,又名向乾,綦江縣東溪鎮(zhèn)人。羅振聲在家是獨子,家有薄田,少時在東溪小學讀書,青年時在重慶讀中學。
經歷
1919年初,羅振聲投考了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與他一起在這個學校學習的有鄧希賢(鄧小平)、鄧紹圣、冉鈞、周文楷(周貢植)及同鄉(xiāng)王奇岳等。學校開學不久,“五四運動”的革命洪流席卷重慶,該校學生群起響應,羅振聲隨集體到重慶衛(wèi)戌司令部示威請愿,要求全市軍民一致反對和聲討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和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行。隨即又開始抵制日貨的運動,羅振聲和同學們把自己貼有日本商標的物品砸爛和燒毀,并在校內外進行抵制日貨的宣傳。 入黨:1923年4月加入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旅歐支部成員!1920年9月,羅振聲在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結業(yè)。他和江克明、冉鈞、鄧紹圣等46人為貸費生,由校董事會補助每人100元,其余為每人自籌足300元作赴法費用;王奇岳和鄧希賢、周文楷等38人為自費生,費用完全自備。重慶預備學校80多名學生,加上其它方面來的赴法勤工儉學人員共有100多人,于1920年11月從上海啟程,乘坐海輪遠涉重洋,歷時余月,到達法國馬賽,再轉巴黎。羅振聲等人到法國后,開始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了極大困難,于是,他們41名貸費生聯(lián)名發(fā)出致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的信。經過努力爭取,羅振聲等人進入了一家工廠做工,并進入巴黎工業(yè)學校就讀。
1921年2月,羅振聲參加了以爭取“生存權、求學權”為口號的“二·二八”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運動,數百名學生包圍了中國政府駐法公使館,經過流血斗爭,迫使中國政府向勤工儉學學生繼續(xù)發(fā)給生活維持費。同年7-8月,羅振聲又參加了數百名勤工儉學學生聯(lián)合華工及各界僑胞反對中國政府向法國秘密借款的斗爭,迫使中國政府以出賣主權為代價的秘密借款合同中途停止履行。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1922-1923年,趙世英、周恩來等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先后組織成立了中國旅歐支部和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2年,羅振聲經周恩來、周維禎介紹,加入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羅振聲參加了為期4天的“旅歐少共臨時代表大會”。
1924年,羅振聲在周恩來和周維禎的培養(yǎng)教育下,并經倆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羅振聲在巴黎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和巴黎工業(yè)學院機械學系畢業(yè)。
1924年夏天,按照中共中央決定,羅振聲隨周恩來等先期回國。周恩來與羅振聲到達香港后,周恩來于9月1日在香港向中共中央書面報告中有這一段內容:“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此番我們同行歸國的同志四人。劉伯莊、周子君兩同志直往上海。羅振聲同志和我至香港后須往廣州一行,故不克直達滬上報到。我們在廣州耽擱的日期,我須俟C·P中央命令而定。振聲同志原愿入廣州國民黨軍官學校,如可能當即在廣州住下,否則或不久將轉往上!。”
1924年9月初,羅振聲隨同周恩來經深圳到達廣州。同月底,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羅振聲進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并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進校后,羅振聲等一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青年等數十人相繼參加了“火星社”。
1925年1月,國民黨黃埔軍官學校特別黨部進行改造,“火星社”運用自己組織力量展開競選活動,羅振聲、周逸群等5名共產黨員當選為國民黨黃埔軍官學校特別黨部第二屆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執(zhí)行委員蔣中正落選,后經學校黨代表廖仲凱推薦,蔣中正才當上了第二屆執(zhí)行委員。同年2月,羅振聲參加了黃埔軍校內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組織起來的“中國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向校內國民黨右翼團體“孫文主義學會”開展斗爭。由于盤踞在廣東東江地區(qū)的軍閥陳炯明背叛國民革命,1925年2月初,廣州國民革命政府率師東征,黃埔軍校學生軍數千人擔任右翼作戰(zhàn),羅振聲隨校本部進發(fā)。2月6日,學生占領東莞,東莞縣國民黨召集1000多人舉行市民聯(lián)歡會。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會上發(fā)表講演,宣傳國民革命的意義和此次東征的目的。羅振聲在會上解釋了原來由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國民革命歌的歌詞“打倒列強,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打倒列強,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3月13日,學生軍教導團和第七旅攻占了棉湖,斃傷敵軍數百人。羅振聲隨校本部進入棉湖,開展宣傳活動。3月30日,羅振聲參加了軍校全體將士在興寧縣城北門刁屋壩舉行的“孫中山大元帥追悼大會”。8月,羅振聲又參加了軍校舉行的被刺殉國的國民黨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凱的追悼大會。9月6日,羅振聲隨黃埔軍校第二期共449名學員參加了畢業(yè)儀式,畢業(yè)后,他被派回重慶工作。
工作
1926年,根據組織安排,羅振聲進入重慶中法大學任教,擔任體訓主任,具體負責學校的軍事訓練。他在共產黨內的職務是中共重慶地委教育委員會委員及中共重慶中法大學支部委員。同年4月,“東溪米案”發(fā)生期間,羅振聲因休假從重慶回東溪家中,由于未與綦江共產黨組織發(fā)生橫的關系,所以未公開出面參加斗爭。但是,羅振聲一回學校立即將貴州軍閥殘酷鎮(zhèn)壓東溪人民的罪行,向重慶中法大學共產黨組織作了匯報。重慶中法大學共產黨組織根據羅振聲等的匯報情況,發(fā)動全校師生聲援東溪米案,拍發(fā)電報和在《新蜀報》上發(fā)表文章,揭露貴州軍閥的罪行。1927年3月31日,重慶兩萬多人在打槍壩舉行“各界人民反對英帝炮轟南京市民大會”,中共重慶地委和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全體領導成員出席了大會。羅振聲根據組織安排,在會場內指揮糾察隊和童子軍維持會場秩序。大會剛開始,軍閥劉湘派出特務進行武力鎮(zhèn)壓,大批特務、流氓、打手,手持刀、槍、棍、棒向大會主席臺人員和會場內群眾猛擊兇殺。羅振聲也中了槍傷,趁混亂之際跳越城墻脫險,只身回到綦江縣東溪鎮(zhèn)家中隱蔽養(yǎng)傷。以后,羅振聲一直未去重慶找黨,從此他便失掉了共產黨組織關系。他開始在東溪鎮(zhèn)小學教書數年,后又經營一家茶館維持生活。1939年,羅振聲病逝于東溪鎮(zhèn)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