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天不吊,不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我自律。(《左傳》哀公十六年,又見《史記·孔子世家》,作「母自」。)
現(xiàn)存最早的誄文,作者魯哀公。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卒,公誄之曰:‘昊天不吊,不來(lái)犬心遺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煢煢予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此即所謂誄辭也。
作為古代喪葬禮儀上用的一種文體,誄文起源于西周的賜謚制度,它的存在依附于制謚的目的。西周形成了官謚官誄的傳統(tǒng) 。
“誄”《周禮》鄭玄注:“誄者,累也,累列生時(shí)行跡,讀之以作謚。”
天不吊,不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我自律。(《左傳》哀公十六年,又見《史記·孔子世家》,作「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