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生平
作品賞析
虞集曾以"三日新婦"評曼碩之詩,也就是說他的詩以艷麗見長。《堯山堂外紀(jì)》等書記載說揭侯斯聽了此評之后十分不滿,曾星夜造虞府質(zhì)之,"一言不合,揮袂遽去。"從揭氏的作品來看,喻之為"三日新婦",的確是不妥當(dāng)?shù)。他的詩雖然時有艷麗之作,但往往艷而新,不給人以涂抹堆砌之感!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其詩"清麗婉轉(zhuǎn),別饒風(fēng)韻","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嫣紅姹紫徒矜姿媚者所可比也。"倒是較能道出其藝術(shù)個性的。
曼碩詩中的山水篇什較多,這些詩篇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較有名的如《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
兩髯背立鳴雙櫓,短蓑開合滄江雨。青山如龍入云去,白發(fā)何人并沙語。船頭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鳴篷下坐。推篷不省是何鄉(xiāng),但見雙飛白鷗過。
這首詩把江岸上的青山寫得呼之欲出,清新生動。詩人不是一般性地模山范水,而是賦山水以靈性。詩的意象新奇而飛動。在山水詩中,可以說是別開生面的佳作。
再如《云錦溪棹歌》組詩,選錄兩首:
才過浮石是蘭溪,溪上青山高復(fù)低。山中泉是溪中水,尋源直到華山西。
溪上層層云錦山,垂楊盡處是龍灘。不是孤舟來逆上,何人知道世途難。
這類絕句也是頗具神韻的,而且景物刻畫的后面,還蘊(yùn)含著對自然之理的領(lǐng)悟和對人生的慨嘆,耐人尋味。
曼碩詩以五言古詩見長,他的五古中便有一些山水題詠。詩人用五古形式所作的山水篇什,有著一種幽淡深邃的風(fēng)調(diào),讀之進(jìn)入一種超逸朦朧的境界。如《自盱之臨川曉發(fā)》:
扁舟催早發(fā),隔浦暗連山,江波亂飛霧。初辭梁安峽,稍見石門樹。杳杳一聲鐘,如朝復(fù)如暮。
這里在行旅中寫出山水游歷的審美感受,又在山水之中流露出行旅的淡淡哀愁,發(fā)而為一種"飛霧"似的幽淡境界。詩境之中又更有一種深潛卻又難以言喻的感觸,這類詩在《秋宜集》中是很多的。
虞、楊、范、揭被稱為"元詩四大家",足見其在元詩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其山水詩創(chuàng)作,也頗有一些佳什,其山水描寫,也都與他們的其他詩作一樣,有著沖和雅正的特點(diǎn),體現(xiàn)了元詩發(fā)展中期的主導(dǎo)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