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大阪府人,1934年畢業(yè)于京都大學史學科。1937年于該校東方文化研究所從事研究。1955年發(fā)表《居庸關》一著,后獲日本學士院獎。1962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64年赴英國游學。后在英、德從事吐魯番出土文獻和敦煌卷子研究。1968年為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多次赴歐美參加學術活動。1971年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哲學博士。1972年因發(fā)表《文字的文化史》一著獲法國科學院獎。1975年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以對敦煌古文書研究著稱,對吐蕃占領時期的敦煌研究也有著述。重要論著有《敦煌千佛洞的中興——以張氏諸窟為中心的九世紀佛窟營造》(1964)、《敦煌歷日譜》(1973)、《敦煌的僧尼籍》(1959)等。在《吐蕃統(tǒng)治時期的敦煌》(1961)這篇力作中,根據漢藏文史料和莫高窟碑文,從官制、部落形態(tài)、經濟、宗教、語言及生活狀況等方面,對吐蕃統(tǒng)治時期(公元781—848年)的敦煌作了精細的考證,代表了當時日本學術界的水平。《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使始末》(1-4)為其四十年代的佳作。此外,還與巖村忍合編了《蒙古研究文獻目錄(1900—195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