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 彭肇洙,字仲尹,清代丹棱縣高橋翠籠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雙橋鎮(zhèn)桂香閣)人,1699—?,約清高宗乾隆年間在世,文學家彭端淑孿生兄弟。
? 彭肇洙出生于一個富庶家庭。其祖父彭萬昆為明未懷遠將軍,清初任四川都督僉事。彭肇洙的8位叔父,多為舉人、知縣。他自幼聰悟過人,情志酷似兄端淑。常受先輩“崇實黜浮,又宜力學,毋自棄”的教誨,與兄端洪、端淑、弟遵泗等苦讀于翠籠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過山,得學識淵博的父親彭珣親授。還得益于其外祖父、進士出身的夾江名儒王庭詔的教益,長進不小。
? 雍正元年(1723),彭肇洙先于端淑中舉。雍正十一年(1733)再與兄端淑同榜登進士第,授刑部主事。乾隆三年,轉戶部主事。乾隆七年(1742),遷戶部員外郎,乾隆十一年(1746)擢戶部郎中。乾隆十四年(1749)母喪,歸籍守制,乾隆十六年(1751)服闕補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嚴正不阿,遇事敢言。老年離職歸鄉(xiāng)。
著作及名氣
? 彭肇洙學識淵博,工于詩,好著述,著有《撫松亭遺編》二卷、《竹窗巽言》二卷等。其詩峭拔奇崛,氣概不凡。彭肇洙與兄端淑、弟遵泗齊名,有“丹棱三彭”之稱。
詩選
1、望 雁
北去寧忘塞,南飛各有謀。
關河千樹色,天地一聲秋。
云里排行陣,空中動旅愁。
煩君將尺素,為我達西州。
2、菊
莫將蕭瑟感年華,種得東籬菊可嘉。
獨抱清香標雅韻,冷吟秋色殿群花。
村橋細雨楓初落,流水空山日易斜。
此意誰從塵外賞,應偕五柳屬陶家。
3、秋夕宣化道中作
向晚出南口,黃沙一掌平。
涼風肅野草,孤月照邊城。
樹老蒼煙合,山寒白露清。
人家秋色里,處處暮碪聲。
彭姓來源
1、出自篯姓
為顓頊帝有玄孫陸終第三子篯鏗之后,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和? 彭姓相關圖書
《姓氏尋源》所載,顓頊帝有玄孫陸終,陸終第三子姓篯名鏗,受封于彭地(今江蘇省徐州),建立大彭國,稱為彭祖,其子孫以國為姓,稱為彭氏。
2、出自妘姓
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據(jù)《國語》所載:“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禿、女、斟、曹、芊,周滅之!贝苏f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后,為八姓之一。
3、出自有商
老彭,即師摯,為商巫師。彭為商的卜官,甲骨文中多見。
4、出自漢后有他族改姓而來
據(jù)《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彭祖。彭姓出自顓頊帝的后裔,上古時代,顓頊帝有一曾孫名吳回,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陸終之妻懷孕三年后都未能產下一子,萬般無奈的陸終只好用利刃剖開妻子左肋下方,產下三子,剖開右肋下方,又產下三子。六個兒子中的第三子名?鏗,后來被封在大彭,為商朝時的諸侯國之一,彭鏗是個有名的長壽者,據(jù)說他一生活了八百多歲,經歷了夏、商兩代,所以又稱他為彭祖。他的子孫就按照當時習慣,以國命姓,稱為彭姓,他們尊彭祖為彭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