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文鎖2002年7月至今,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外關(guān)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主要論著
安迪爾新出漢佉二體錢考,《中國錢幣》1991年3期。
佉盧文遺物在新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西北史地》1993年4期。
《中國新疆古代藝術(shù)》(合著),新疆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1994年,烏魯木齊。
從古遺址的分布特點看綠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遷,《沙漠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塔克拉瑪干沙漠國際科學大會論文集》,《干旱區(qū)研究》增刊,1995年。
1990年考察記實,中日共同尼雅遺跡學術(shù)考察隊編著《中日共同尼雅遺跡學術(shù)調(diào)查報告書》第一卷,株式會社,法藏館,京都,1996年4月。
1991年考察記實,同上。
1996年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溝西墓地漢晉墓葬發(fā)掘簡報,《考古》1997年9期。
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溝西墓地麴氏高昌—唐西州時期墓葬1996年發(fā)掘簡報,同上。
《新疆歷史文物》,新疆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1999年,烏魯木齊。
尼壤考述,《西域研究》2000年2期。
尼雅浴佛會及浴佛齋禱文,《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
《交河溝西――1994~1996田野發(fā)掘報告》(合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王炳華主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尼雅遺址歷史地理考略,《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論尼雅遺址遺物和簡牘與建筑遺跡的關(guān)系,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三輯,中華書局,2002年4月第1版,第116-149頁。
山普拉墓地的埋葬制度,《西域研究》2002年第3期。
論尼雅遺址的時代,《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安伽墓志》與“關(guān)中本位政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中亞的印章藝術(shù),《藝術(shù)史研究》四,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
佉盧文契約文書之特征,《西域研究》2003年第3期。
佉盧文書分類及其他,季羨林、饒宗頤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七卷,中華書局,2004年1月第一版。
論絲綢技術(shù)的傳播,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四輯,中華書局,2004年6月第一版,243-254頁。
樓蘭的簡紙并用時代與造紙技術(shù)之傳播,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編《邊疆考古研究》第2輯,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406-413頁。
敦煌“放妻書”小識,《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52-57頁。
論李濟,《考古》2005年第3期。
譯著
《西域考古圖記》(主譯),M.A.斯坦因原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桂林。
《理論考古學》,K.R.Dark原著,岳麓書社,2005年。
博士論文:
《尼雅遺址形制布局初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