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新中國成立后,郭慶蘭脫下戎裝來到大連兒童醫(yī)院擔任領(lǐng)導,開始從事中印兩國人民友好工作。1955年,郭慶蘭申請去印度探親,得到了聶榮臻元帥的支持和剛剛上任的外交部長陳毅的批準。出國前,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中看望了郭慶蘭和她的兒子柯印華,總理語重心長地告訴郭慶蘭,要像柯棣華那樣,為改善中印兩國關(guān)系和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多做一些民間工作。郭慶蘭牢記周總理的教誨,她第一次到印度后受到印度總理尼赫魯?shù)挠H切接見,轉(zhuǎn)達了周總理對尼赫魯?shù)膯柡,他對此表示深切感謝,希望郭慶蘭經(jīng)常回印度看看,并向郭慶蘭母子贈送了紀念品。她在印度探親期間,經(jīng)常應邀去各地民間作報告,她為中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睦鄰友好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印度各界友好人士的歡迎。不久,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應邀訪華,指名接見了從事中印友好工作的“民間大使”郭慶蘭。
1984年郭慶蘭離職休息后,有了更多的時間做“民間大使”工作,同印度政府領(lǐng)導人及民間團體來往日趨增多,她相繼擔任了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顧問、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中印友誼協(xié)會理事等職。她經(jīng)常與印度政府領(lǐng)導人和其他各界友好人士保持來往,為中印兩國民間組織友好架起了一座友誼橋梁。上個世紀90年代,郭慶蘭曾兩次去印度探親,廣泛接觸了印度各地友好人士和民間組織,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大好形勢,宣傳中印兩國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增進友好,受到了印度政府領(lǐng)導人的贊揚。2000年春天,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依來華訪問期間,專程到大連看望了郭慶蘭。2003年,印度總統(tǒng)納拉亞南訪華時,邀請郭老赴京出席印度駐華使館舉行的宴會,中印兩國政府領(lǐng)導人在宴會上高度贊揚了這位“民間大使”為中印兩國友好所做出的貢獻。
2004年6月6日,郭慶蘭收到了印度政府發(fā)來的一封信函,印度政府邀請她前往新德里,參加印中兩國政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5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大會結(jié)束后,她在各地一些民間組織和印中兩國友好組織歡迎會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的講話不斷被掌聲所打斷。
在2005年“中印友好年”郭老出版了一部《我和柯棣華》,此書翔實記錄了“民間大使”郭慶蘭幾十年來從事中印友好工作的經(jīng)歷和事跡,受到中央軍委首長和時任外交部長李肇星的關(guān)注。郭老向說,別看我96歲的人了,可我精氣神很好,一點也不服老,柯棣華的樂觀精神和他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一直在鼓舞著我,只要中印兩國人民需要,我會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工作,讓中印兩國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傳下去。
2012年6月28日,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大連逝世,終年96歲。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對柯棣華大夫的夫人郭慶蘭女士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郭慶蘭女士的親屬和在印度的柯棣華大夫親屬表示誠摯慰問。
民間大使
在建黨90周年前夕,筆者在大連慕名拜訪了國際主義白衣戰(zhàn)士、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柯棣華的夫人郭慶蘭。郭老的大廳里擺放著前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拉奧總理、納拉亞南總統(tǒng)等贈送的精美禮品,從這些琳瑯滿目的禮品可以看出,郭老長期擔當著中印“民間大使”的光榮角色。
郭慶蘭,中共黨員,出生于山西省汾陽縣一個貧困家庭,從小愛好學習,16歲時來到北京在協(xié)和醫(yī)院當了護士,由于她刻苦學習,愛崗敬業(yè),院方給了她很高的待遇。不久,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向了中國,郭慶蘭通過白求恩大夫的好朋友、協(xié)和醫(yī)院的凱瑟琳女士的幫助,于1939年5月12日來到了抗日前線晉察冀軍區(qū),在白求恩衛(wèi)生學校擔任了護士教員。次年夏天,印度援華醫(yī)療隊的著名外科大夫柯棣華也來到了白求恩衛(wèi)生學校工作,擔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第一任院長。兩位青年在前線搶救傷員時,相互關(guān)懷,密切協(xié)作,增進了友愛,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給這對青年做了媒人,1941年10月25日兩人結(jié)成了伴侶。1942年7月7日是紀念抗日戰(zhàn)爭5周年,這天她與柯棣華一起站在了黨旗下,共同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聶榮臻司令員聞聽后特別高興,很快電告了黨中央。郭慶蘭入黨后,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多次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搶救傷員,三次立下了戰(zhàn)功。
為了及時搶救八路軍傷員,柯棣華長期超負荷工作,終因積勞成疾累倒,經(jīng)過搶救無效,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柯棣華于1942年12月9日英年早逝,年僅32歲,離開了年輕的妻子和4個月大的愛子印華。
新中國成立后,郭慶蘭轉(zhuǎn)業(yè)到大連兒童醫(yī)院工作,但她還時刻牢記著丈夫生前遺愿:要是讓兒子的奶奶、叔叔、姑姑們看看印華,該多好。∷挠《绕牌乓菜寄钪鴱臎]見過面的孫子和中國的兒媳。1958年,在中印兩國建交后不久,郭慶蘭申請要去印度探親,得到了周總理的批準。臨行前,周總理在京看望了她們母子,語重心長地告訴郭慶蘭,要像柯棣華那樣,為改善中印兩國關(guān)系和促進兩國人民友好多做一些民間工作。郭慶蘭不負總理囑托,她在印度探親期間經(jīng)常應邀作報告,努力宣傳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為促進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印度各界友好人士的歡迎。不久,印度總理尼赫魯接見了郭慶蘭母子,感謝她帶來周總理對他的親切問候,還向她贈送了紀念品。中印建交后,印度總理英·甘地來華訪問,接見了從事中印友好工作的郭慶蘭。1972年7月3日,周恩來總理到大連視察工作時,在百忙中親切接見了郭慶蘭,稱她為“民間大使”。
1984年郭老離休后,同印度國家領(lǐng)導人和國際友人來往日趨增多,可是她的英語水平偏低,還不能與外國人溝通。于是,她走進了大連老年大學英語班攻讀英語,她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堅持自學,英語水平提高很快,漸漸地已可與外國政要和國際友人暢談。1992年、1999年郭慶蘭兩次前往印度探親,受到印度前總理拉奧接見,她還接觸了印度各界友好人士,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大好形勢,堅持民間外交,增強了中印兩國友好關(guān)系。2003年印度總統(tǒng)納拉亞南訪華時,邀請郭慶蘭赴京出席印度駐華使館舉行的盛大宴會,高度稱贊這位“民間大使”為中印兩國友誼作出的貢獻。
2004年6月16日,郭慶蘭收到了來自印度的一封信函,打開一看是印度政府邀請她前往新德里,參加中印兩國政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50周年慶;顒印T诩o念大會上,這位“民間大使”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得到了各國與會人員的陣陣掌聲,中印兩國高層領(lǐng)導都接見了郭慶蘭。在慶;顒悠陂g,她向印度的民間組織和友好人士宣傳了我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增進中印兩國人民友誼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年逾90歲高齡的老黨員郭慶蘭思維敏捷,頭腦清晰,精力充沛,在2006年“中印友好年”她出版了一部《我和柯棣華》,此書翔實記錄了“民間大使”郭慶蘭幾十年來從事中印友好工作的經(jīng)歷和事跡。現(xiàn)今,郭慶蘭擔任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顧問、中印友誼協(xié)會理事、柯棣華醫(yī)學會名譽校長、大連市婦聯(lián)執(zhí)委和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等職。在建黨90周年的日子里,郭老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別看我是90多歲的人了,可我一點也不服老,柯棣華的樂觀性格和他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一直在鼓舞著我,只要中印兩國人民需要,我就會在有生之年大力弘揚柯棣華無私奉獻的國際主義精神,讓中印兩國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