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胡瓚,字百衍,明朝永年人(今河北永年縣小龍馬鄉(xiāng)西張固村人),明孝宗 弘治六年(1493年) 進(jìn)士,胡瓚初為御史,按察陜西,擢大理寺丞(正五品)轉(zhuǎn)少卿(正四品),在平反冤案上頗有作為。武宗朱厚照時(shí)為大同巡撫,武宗巡幸云中時(shí)(今大同市),宿娼臥柳,鬧得烏煙瘴氣。胡瓚上書請求回鑾,謁見皇帝,第一句話便說:“沙漠之地,不可久留。請皇上立刻回駕!币驈膩頉]有人用這種語氣向皇帝說過話,所以皇帝反倒笑了,不由得反問一句:“我不回去呢?”胡瓚道:“臣死在陛下面前!被实鄞蟪鲆馔猓灿行┎恍,便即問道:“莫非你身上藏著刀?”“身挾兇器見駕,法所不許。臣決不敢!”胡瓚急忙回答!澳敲矗阍趺此婪?”胡瓚斬釘截鐵地答道:“古人懷忠力諫,觸柱而死。君子愛君不愛其身,死法多得很。”說著,從袖子里取出一個(gè)紙包,抖開其中的藥末便往嘴里吞。皇帝大驚,急忙下了御座,親自去奪紙包,藥末紅色,是有名的劇毒“鶴頂紅”,沾在皇帝手上,亦有危險(xiǎn)。左右太監(jiān)便用金盆打了水來,將皇帝的手按在盆中,洗了半天;实蹖懘鬄椴粷M,“你這位都老爺,怎么搞的?”他沉著臉責(zé)備,“皇帝親自巡邊,是為生民社稷,你怎么弄這一套死諫的把戲?好像皇上有什么缺失似的。真是豈有此理!”胡瓚說:“巡邊是本兵之事,萬乘之尊,豈可輕蹈險(xiǎn)地?”所謂“本兵”是兵部尚書的專稱,皇帝就連自稱“鎮(zhèn)國公巡邊”,亦是侵奪了兵部尚書的職權(quán),名不正則言不順,朱寧有些說不下去了!昂昧耍『昧!”皇帝走來揮揮手,向胡瓚說道:“你先下去,我馬上有后命!焙懘鹫f:“臣心已明,臣志已決。伏愿皇上納臣愚諫!闭f罷,磕頭辭出。“這個(gè)人很絕!別惹他了!被实壅f道:“我想看看山海關(guān)去!”胡瓚因此事,遭皇帝親信江彬所譖,為這位荒唐的正德(武宗年號)天子所不容,被罷官回籍。世宗朱厚熜做皇帝后,胡瓚起復(fù)為江都御史,后進(jìn)京為戶部侍郎(正三品)。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大同兵亂,殺巡撫都御史張文錦。十一月,戶部侍郎胡瓚提督宣、大軍務(wù),都督魯綱充總兵官,討伐大同叛卒。斬亂兵首領(lǐng),亂軍被潰敗,得到皇帝銀兩嘉賞。魏國公徐達(dá)在山海關(guān)、撫寧等縣有賜田幾千頃,時(shí)久歸民自種,徐達(dá)的后人徐光祚于嘉靖年間復(fù)請回收。胡瓚反對說:“撫寧地近邊塞,貧民世代以種地為業(yè),是他們維系生活之本,若再奪其土地,恐怕會(huì)惹出大亂!被实勐爮牧撕懙慕ㄗh,駁回了徐光祚的請求,使得撫寧等縣的老百姓免除了一場災(zāi)禍。時(shí)不多久,擢升胡瓚為南京工部尚書(正二品),后因病,回到故里永年,不久便辭世,上賜祭葬。著有《巡邊錄》八卷、《奏議》八卷、《紫山詩稿》若干。
初,瓚家有賜田在山海、撫寧等縣幾千頃,早已轉(zhuǎn)給當(dāng)?shù)匕傩崭N,瓚孫請求收回。瓚語:“撫
寧地接近邊塞,地方貧民世代以此為業(yè),身家性命所關(guān)。奪了他們的田地,恐怕會(huì)發(fā)生意外,”于是遂止。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擢升為南京工部尚書,因身體多病回鄉(xiāng),去世后,皇帝特賜祭葬。著有《巡邊錄》八卷、《秦義》八卷、《紫山詩稿》若干。胡瓚墓位于故里西張固村西北,墓為一較高土冢。墓前原有石牌坊、石人、石羊、石獅等,墓碑現(xiàn)保存完好。胡瓚墓已被列為邯鄲市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