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武陔,字元夏,是沛國竹邑人。父親武周,魏時任衛(wèi)尉。武陔深沉敏銳有度量,早有聲譽,與二弟武韶字叔夏、武茂字季夏孩童時就知名,即使父輩兄弟和鄉(xiāng)里老成而有名望的人,也都分辨不出他們的優(yōu)劣。同郡劉公榮能鑒賞人物,常到武周家,武周讓三個兒子出來見面。公榮說:“都是國士。元夏最優(yōu),有王佐之才,施展才力去做官,可為司徒。叔夏、季夏不次于常伯、納。
武陔年少時喜歡品評人物,與穎川太守陳泰友善。魏明帝時,升任下邳太守。景帝為大將軍,引為從事中郎,多次升至司隸校尉,改任太仆卿。先封為亭侯,立五等爵位時,改封薛縣侯。文帝很器重他,多次與他評論當(dāng)時人物。曾問陳泰和他的父親陳群哪個更優(yōu)。武陔各說他們的長處,認(rèn)為陳群、陳泰差不多,文帝同意。
泰始初年,拜任尚書,掌管吏部,升任左仆射、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武陔以年老是舊臣,名聲和官位都很高,自認(rèn)為無輔佐之功,又在魏已為大臣,不得已而做官,很想辭職,保全節(jié)操,當(dāng)世以為美談。在任上去世,謚號定。兒子武輔繼嗣。
史書記載
《晉書列傳第十五》
陔沈敏有器量,早獲時譽,與二弟韶叔夏、茂季夏并總角知名,雖諸父兄弟及鄉(xiāng)閭宿望,莫能覺其優(yōu)劣。同郡劉公榮有知人之鑒,常造周,周見其三子焉。公榮曰:“皆國士也。元夏最優(yōu),有輔佐之才,陳力就列,可為亞公。叔夏、季夏不減常伯、納言也!
陔少好人倫,與潁川陳泰友善。魏明帝世,累遷下邳太守。景帝為大將軍,引為從事中郎,累遷司隸校尉,轉(zhuǎn)太仆卿。初封亭侯,五等建,改封薛縣侯。文帝甚親重之,數(shù)與詮論時人。嘗問陳泰孰若其父群,陔各稱其所長,以為群、泰略無優(yōu)劣,帝然之。泰始初,拜尚書,掌吏部,遷左仆射、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陔以宿齒舊臣,名位隆重,自以無佐命之功,又在魏已為大臣,不得已而居位,深懷遜讓,終始全潔,當(dāng)世以為美談。卒于位,謚曰定。子輔嗣。
韶歷吏部郎、太子右衛(wèi)率、散騎常侍。
茂以德素稱,名亞于陔,為上洛太守、散騎常侍、侍中、尚書。潁川荀愷年少于茂,即武帝姑子,自負(fù)貴戚,欲與茂交,距而不答,由是致怨。及楊駿誅,愷時為仆射,以茂駿之姨弟,陷為逆黨,遂見害。茂清正方直,聞于朝野,一旦枉酷,天下傷焉。侍中傅祗上申明之,后追贈光祿勛。
家族成員
父親:武周
兒子:武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