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歷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西北大學化工系讀本科;
1982年9月~1985年5月在成都科技大學化工系讀碩士研究生。
主講課程
《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主講研究生課程《化工單元操作選論》。
編寫教材
(1)朱家驊,葉世超,夏素蘭,化工原理(上冊),科學出版社,2001年
(2)葉世超,夏素蘭、易美桂,楊雪峰,化工原理(下冊),科學出版社,2002年
(3)朱家驊,葉世超,夏素蘭,化工原理(上冊)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5年
(4)葉世超,夏素蘭、易美桂,楊雪峰,化工原理(下冊)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6年
教研課題
(1)化工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學內容改革研究,國家教育部,1997-2001,主研;
(2)新化工原理教材建設,四川大學重點教材建設項目,2000-2002,主研;
(3)重點課程建設-振興計劃,四川大學,2000-現(xiàn)在,主持;
(4)四川大學化工原理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四川大學,2003-現(xiàn)在,主持;
(5)四川省化工原理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四川省,2004年起,主持;
(6)四川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品牌專業(yè)建設項目,四川大學,2006年始,主持。
所獲榮譽
自1985年以來一直承擔專業(yè)核心主干課程化工原理的教學工作,指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和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擔任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期間,參加、組織和完成多項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任務,并多次獲獎,編寫面向21世紀的新《化工原理》教材,建設化工原理教學課件,開展教學研究,實行教考分離和掛牌上課,先后獲四川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3項,獲四川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2項,主持的化工原理課程2004年獲四川省精品課程稱號,組織申報化學工程與工藝品牌專業(yè)建設2005年獲四川大學品牌專業(yè)稱號。
(1)2001年獲四川省2001年度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二;
(2)2001年獲四川大學2000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3)2001年獲四川大學2004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4)2004年化工原理課程獲四川省精品課程稱號;
(5)2005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獲四川大學品牌專業(yè)稱號;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為流化床的物流加工過程、高效節(jié)能干燥技術研究。招收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博士研究生,已培養(yǎng)畢業(yè)碩士研究生12人,現(xiàn)指導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2人。
主要致力于流體力學、傳熱傳質、干燥和節(jié)能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1項,承擔企業(yè)委托的橫向課題20余項,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近年來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10篇被EI和SCI收錄,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氣振動流化層與內置水平加熱管間傳熱機理研究
(2)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內熱式振動流化床干燥器傳熱特性研究
(3)制藥行業(yè)高效節(jié)能內熱式振動流化床干燥技術
(4)微細粒級鈦精礦內熱式振動流化床干燥實驗研究
(5)粗粒級鈦精礦內熱式流化床干燥的實驗研究
(6)劈離磚隧道窯油改氣工程實驗研究
(7)劈離磚隧道窯重油燃燒節(jié)能技術改造
(8)粗粒級鈦精礦干燥技術改造工程
(9)低聚果糖特殊噴霧干燥技術的實驗研究
(10)硫酸亞鐵氣流干燥技術的研究
(11)瀝青熔化爐柴油射流燃燒器高效節(jié)能改造
(12)劈離磚隧道窯油改氣工程射流燃燒器的實驗研究
(13)劈離磚隧道窯重油燃燒節(jié)能技術改造
(14)硫酸亞鐵射流閃蒸干燥技術研究
(15)低聚果糖特殊噴霧干燥技術的實驗研究
(16)微細粒級鈦精礦節(jié)能干燥技術的改造工程
(17)鉬酸鈉高效節(jié)能流態(tài)化干燥裝置的研制
(18)優(yōu)質膠原蛋白噴霧干燥和射流霧化技術的研究
(19)細紡車間飛花治理技術的研究
(20)紡織空調節(jié)能技術研究
(11)鈦白膏糊料流態(tài)化干燥技術研究
(12)6噸/小時精鹽高效節(jié)能內熱式流化床干燥裝置的研制
(13)三相流化床洗滌技術的實驗研究
(14)管式加熱爐節(jié)能技術研究
(15)鉬酸銨流態(tài)化干燥技術的研究
(16)氣液固三相流化床脫硫技術的實驗研究人
(17)攪拌流化床干燥技術的實驗研究
(18)高效節(jié)能燃燒技術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