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任永真(1798~1879)字起美,號信陽,遼寧鐵嶺縣人。先從北京南極宮仁貴,為華山派繼從白云觀張教智,為龍門律宗第十九代戒子。后游歷名山,止于西安八仙庵。據(jù)《任永真方丈墓碑》:“陜省之南有紫柏山,漢留侯辟谷處也。舊有留侯廟,主持乏人。道裔聞師名,詣?wù)埦又。師素聞其地為長安名勝最,如所請,欣然至。至則山川如舊,而殿宇荒圮,廟內(nèi)香火地為俗人侵占。師念山川之勝,不可無以興之;香火之資,不可無以復之。乃遂不避嫌怨,躬自清厘,呈請于當?shù),辨?shù)處,訟數(shù)載,而案始定,業(yè)始復。由是出所余云游資,鳩工庀材,竭力修造!贝舜螤I建,始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在原留侯祠大殿的基礎(chǔ)上,增建了三清、東華、觀音、娘娘等4座大殿,又新修了鐘樓、授書樓,以及進履橋、八卦亭、南北花園和杰閣等,使張良廟成為秦嶺南麓最大的一處道教宮觀。祠外則漸形成一處小鎮(zhèn),稱為廟臺子。在修建過程中,陜安兵備道、漢中知府衙門等先后捐資數(shù)千兩白銀。至1863年(同治二年),因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占漢中,擴建始停止,計有6大院,150余間房舍,今丈量占地面積達42萬平方米。
張良廟向為龍門派傳續(xù)法裔。任永真到達張良廟后的第四年,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當?shù)禺a(chǎn)官司尚未完結(jié)之時,就仿照八仙庵的體制,建立起十方叢林,刻立了《留侯廟建立十方叢林碑記》。次年,又在《三乘集要·序》中撰寫了《律壇清規(guī)榜》,榜文36條,作為道士的行為規(guī)范。這些制度建設(shè)為其后的開壇傳戒打下了基礎(chǔ)。經(jīng)過20余年的經(jīng)營后,咸豐十年(1860)接收沔縣(今勉縣)武侯祠、武侯墓、馬公祠等三處道觀為下院。同治七年(1868),任永真被授方丈,同治九年(1870)開壇傳戒,傳戒子5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