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防博物館展陳面積10000平方米,由序廳、防火防災體驗廳、文化傳承、烈火榮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國際交流與合作、會展中心組成。由公安部消防局籌建的中國消防博物館,定于2010年11月9日開始試運行。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中國消防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隸屬于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展陳面積10000平方米,共分三層,由序廳、防火防災體驗廳、文化傳承、烈火榮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國際交流與合作、會展中心組成。陳列展出了從遠古到現(xiàn)代,各個歷史時期消防觀念、消防組織、消防法制、消防科技世代延續(xù)發(fā)展的久遠歷程,以及異彩紛呈的消防文化。
中國消防博物館展陳面積10000平方米,由序廳、防火防災體驗廳、文化傳承、烈火榮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國際交流與合作、會展中心組成。一層為序廳、防火防災體驗廳,綜合運用多媒體展陳技術對火災、地震、暴風雨應急避險和急救常識以及城市消防規(guī)劃、建筑消防設施等內容進行展示介紹,并制作了相關復原場景和體驗展區(qū),寓教于場景體驗。二層為文化傳承展廳、烈火榮光展廳、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展廳、對外交流與合作展廳和特展展廳,收藏展出了反映中國消防歷史沿革特別是新中國消防事業(yè)發(fā)展歷程的實物遺存、文獻、圖片和視頻資料,涉及防滅火思想、法制、組織機構和技術等內容,其中設置了汶川地震救援、逆行英雄、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授旗儀式等大型多媒體復原場景。三層為會展中心,用于防火防災專題展覽及會議。
建館宗旨
中國消防博物館旨在通過收藏陳列中國消防歷史和文化遺存,展示中國消防歷史的發(fā)展沿革,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及消防安全教育,詮釋消防事業(yè)的文化內涵和崇高意義,進一步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素質。
館徽設計
綜述
館徽造型簡潔大方,形意兼?zhèn),傳統(tǒng)圖案的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歷史文化內涵豐富雋永,消防專有元素與色彩統(tǒng)一,“歷史”和“消防”主題突出,中國特色鮮明,既蘊含了歷史文化內容,又兼具了現(xiàn)代消防理念和社會教育寓意。館徽造型完整規(guī)范,易于辨識,便于社會宣傳和后期制作使用。
創(chuàng)作過程
2010年9月7日,中國消防博物館館徽設計樣式通過了部局領導的審定。館徽樣式采用水龍和火焰造型,巧妙運用了龍、鳳兩大中國傳統(tǒng)圖騰圖案,抽象的龍鳳外形和藍紅雙色緊密結合,內藏119字樣,既突出了“歷史”和“消防”主題,又蘊含著“以水克火”、“水在火上”的自然辨證關系,整體造型簡潔大方,形意兼?zhèn),同時兼具了歷史文化內涵、現(xiàn)代消防理念和社會教育意義。
中國消防博物館館徽設計是博物館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年底啟動,2010年1月1日通過國內主要專業(yè)設計網站和消防在線網站同時公布了館徽征集大賽啟事,歷經社會征集、專家初評、深化設計和綜合審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館徽設計工作組織籌備歷時長,社會影響面和參與面廣,設計層次和水平高,取得了圓滿效果。
一是局領導重視和關注館徽設計工作。館徽設計工作啟動后,局領導多次聽取了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局長辦公會議專門對評選結果和設計調整方案進行了審查,并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二是資深專家大力支持和指導館徽設計工作。館徽征集工作結束后,即組織了由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趙春貴,前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總設計師夏書紳,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設計專家、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周士琦等資深專家從設計主題、圖案造型、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對參賽作品進行了綜合評審,確定了入圍獲獎作品,并提出了修改意見。8月27日,再次邀請有關專家對調整、深化設計后的館徽樣式進行了定稿評審并出具了審定意見。三是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和參與館徽設計工作。館徽大賽啟事公布后,公安消防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專業(yè)設計機構、設計師及設計愛好者積極響應和參與,經過近兩個月的稿件征集,共收到131個單位或個人的作品205件,作品設計風格多樣,創(chuàng)意各具特色。大賽充分調動了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宣傳效果顯著,有效地提高了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圖案構成
水、火、119。
造型描述
館徽造型采用抽象的水龍形和火鳳形,鳳形內含119字樣。
外廓為抽象的龍形,水流狀,藍色,近乎圓形地騰躍出水;內中為抽象的鳳形,火焰狀,紅色,展翅回首充盈于龍形之中;變形的“119”字樣包含于火鳳形之中,渾然一體。
圖案寓意
館徽由水龍、火鳳圖案組成,分別對應消防工作的主體元素:水、火,水龍包裹火鳳,蘊含了“以水克火”、“水在火上”的自然辨證關系和“防患于未然”這一古老樸素的防災思想,同時形象地體現(xiàn)了《易經》論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边@也是消防工作方針“防消結合、預防為主”的思想起源。此外,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龍鳳造型寓意和諧、祥瑞和統(tǒng)一。
外廓龍形與水元素統(tǒng)一,取義蛟龍出海,兼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義,寓意消防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物館儲舊納新,收藏永世;龍為中國遠古圖騰,是中華民族的代表圖案,本身隱喻中華騰飛的精神,其形既仿草書“龍”字,遒勁有力,又仿紅山文化之玉龍造型,歷史悠長;龍主水,水克火,古代建筑的藻井亦專門制作水龍造型或紋飾以鎮(zhèn)火患;中國古代民間消防組織則稱為“水龍會”,成員稱為“龍兵”,滅火唧筒稱為“水龍”,中國遠古圖騰與消防歷史專有元素完美融合,彰顯了中國消防博物館的“歷史”和“消防”主題。
內中鳳形與火元素統(tǒng)一,取義火鳳涅槃,火鳳與水龍呼應,翅翎舒展,烈焰騰空,指代消防工作之對象——災火;鳳凰也為中國遠古圖騰,古語常以“鳳穴”比喻文采薈萃之所,寓意中國消防博物館薈萃中國消防歷史文化之大成;“119”字樣內含在火鳳圖案中,左側翎羽變形為字樣“11”,鳳首、鳳冠與鳳尾組成字樣“9”,“119”是火警專用電話號碼,也是消防工作的代稱,與鳳形所運用的消防紅專色相輔相成,消防主題鮮明,同時取鳳凰浴火、涅槃重生之義,形象地詮釋了公安消防部隊“赴湯蹈火、舍生忘死”的職業(yè)特點和可貴精神;涅槃重生又具有生生不息的意義,希冀消防歷史文化承繼有序,消防事業(yè)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
體驗項目
消防博物館有許多體驗項目 ,如在地下一層的報警體驗,地震逃生體驗,地鐵火災體驗,家庭滅火體驗等眾多體驗項目。在地上展廳也均設有視頻體驗。但必須有工作人員協(xié)助完成。
實用信息
預約方法每日限額發(fā)放參觀券,個人、團體可以通過現(xiàn)場領取,網上及電話預約的方式申領參觀券。參觀人數(shù)達到限額時,不再發(fā)放當日參觀券。
(一)預約方式
1、網上預約:觀眾可通過登陸中國消防博物館網站預約。
2、電話預約:觀眾通過撥打電話進行預約,預約時間為每日9:00-17:00。 觀眾按上述兩種方式預約成功后需記錄預約號等相關信息,參觀當日憑預約號或預約時使用的有效證件領取參觀券。
(二)預約規(guī)定
1、至少提前半天進行預約,每次可選擇的預約時段為8天。
2、每日預約限額為1000名:個人觀眾名額300名、團體觀眾名額700名。
3、個人通過網站或電話進行預約。預約采取實名制,須填寫預約人姓名、聯(lián)系方式、有效證件號碼等基本信息,每人每次預約參觀券最多5張。
4、團體通過電話預約方式提前兩天進行預約,預約時須登記單位名稱、預約人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參觀人數(shù)等信息。
(三)、參觀券領取辦法
(1)現(xiàn)場領取(適用于所有已預約的個人和團體)
已預約成功的個人、團體在參觀當日16:00時前,前往中國消防博物館前廳接待臺憑預約號或預約登記的有效證件領取參觀券。參觀券于預約當日有效,過期作廢。(2)提前領取(適用于團體)
團體如需提前領取參觀券,自預約成功次日起至參觀日前一天16:00時前,憑單位介紹信或領隊有效證件到中國消防博物館前廳接待臺領取。參觀券于預約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3)領取時間
每周三至周日9:00-16:00時(周一、周二閉館)。
交通信息
中國消防博物館位于北京豐臺西馬場甲14號
1.公交線路:
地鐵10號線角門東站下,A口出,換乘公交 125內環(huán),501,957公益橋東北站下車,步行3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