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圖書館(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是一座資源豐富、現(xiàn)代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研究型圖書館,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新型圖書館之一。
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館藏古籍規(guī)模宏大、種類齊全,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書城春秋
民國時期
早在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原強學會和官書局的藏書歸入京師大學堂,這是京師大學堂的第一批藏書,可惜這批圖書多毀于庚子事變。
1902年10月,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成立。第一任館長——京師大學堂提調梅光羲到任, 從各地官書局征調的第一批圖書到京。藏書樓設于京師大學堂(今景山東街,原地安門內馬神廟前和嘉公主舊第)中心大殿后方的一座樓房,相傳為和嘉公主的梳妝樓。藏書樓成立之初,藏書約78000余冊。同文館并入京師大學堂,其藏書成為京師大學堂復校后的第一批藏書。
1904年,接受巴陵方氏碧琳瑯館藏書捐贈,這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接受的第一批重要個人捐贈,成為館藏善本圖書的基礎。
1906年3月,圖書館經理官王誦熙主持制訂了《大學堂續(xù)訂圖書館章程》,并整理編訂《大學堂漢文圖書草目》。
1909年9月22日,京師大學堂咨請各省提學使購書寄京文稱:“本堂開辦分科,遵照奏定章程設立圖書館,廣置中外各種圖書,以備學生參考之用。查江蘇、江寧、江西、浙江、廣東、湖南、湖北諸行省,向有官書局,并省城內外各書局、書坊出售各種圖書。茲特開章寄呈,敢祈照章飭購,覓便寄京,或由委員攜解來京交本堂查收……惟須九月運解到京,以為開學之用。”
自1905年至1911年,藏書樓用于購置圖書經費總計25000余兩白銀。
1912年5月3日,國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呈請京師大學堂改稱為北京大學校,藏書樓也因此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
1914年1月,圖書館主任徐鴻寶主持對館藏圖書進行了全面清查整理,并編制了供讀者查閱的中文書出借草目和西文書分類目錄。
民國初年,得益于校友周慕西博士、日本阪谷男爵、英國教授亞當士、黃樹因講師等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贈書,館藏得到很大補充。
1916年4月,圖書館制訂借書規(guī)則8條,對借書手續(xù)、出借書籍范圍、出借冊數(shù)限額、借閱時間,以及損壞遺失圖書的賠償?shù)染幸?guī)定;圖書館制訂閱覽室規(guī)則7條,對入室閱覽人員及閱覽時間、取閱圖書手續(xù)、室內秩序、損壞圖書賠償、違規(guī)處理等均作規(guī)定。
1918年1月,經章士釗推薦,蔡元培校長任命李大釗為圖書館主任,并推動北京大學評議會通過了“圖書館主任改為教授”之決議;李大釗在其任內,使館藏以年均1萬冊左右的速度增長,并通過一系列改革和整頓,將北大圖書館建成為居全國領先地位、具有重大影響的一流大學圖書館,被美國ALA“World Encyclopea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稱為“中國現(xiàn)代圖書館之父”。4月,圖書館制定《修正圖書館借書規(guī)則》,完善借閱制度。當月亦延長了開館時間,使北大圖書館成為當時開館時間最長的圖書館之一。
1920年5月,李大釗主持制定的《北京大學總務處圖書部試行條例》經校圖書委員會通過實行。條例吸取了國外圖書館的管理方法,規(guī)定了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是月,在李大釗主持下,對圖書館機構進行了調整,設立了登錄課、購書課、編目課、典書課四個業(yè)務部門。
自1920年起,北京大學圖書館同時使用“北京大學圖書部”的名稱,直至1930年。
1923年6月,美國國會圖書館寄贈了該館全套目錄卡片近百萬張給北大圖書館,之后每年寄贈新卡片約四、五萬張,是當時東亞地區(qū)唯一的一份美國國會圖書館完整卡片目錄。
1927年,軍閥張作霖將北大在內的北京九所高等院校合并為“京師大學校”,北京大學遭受摧殘,圖書館業(yè)務處于停頓狀態(tài)。
1930年12月,蔣夢麟任北京大學校長,主持一系列改革,包括將圖書館改為由校長直接領導,正式取消“圖書部”,采用“北京大學圖書館”統(tǒng)一名稱;以全校經費的五分之一作為圖書儀器購置費,使得館藏增長較快,此次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因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而被迫中斷。
1937年8月,因抗戰(zhàn)爆發(fā),圖書館開始南遷,藏書全部淪陷北平。10月,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建的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學。三校圖書館與遷長沙的北平圖書館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成立臨時大學圖書館,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兼任館長。1938年4月,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也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袁同禮任圖書館館長,嚴文郁任主任。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袁同禮作為政府代表到北平接收北京大學圖書館,并暫代館長之職。
1948年12月,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五十周年,在圖書館舉辦的展覽有:校史及已故教授著作展覽、館藏古籍善本展覽、《水經注》版本展覽(善本及《水經注》展覽圖書編成《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錄》)等。
1946年至1949年期間,藏書又一次較快增長,成為僅次于北平圖書館的全國第二大圖書館。
建國初期
1949年2月,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正式接管北京大學;5月,新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任命向達為圖書館館長。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新北京大學遷至北京西郊燕京大學校址。燕京大學和中法大學、中德學會、美國新聞處等機構藏書約75萬冊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同時隨院系調整調出圖書20萬冊。原存北大文科研究所的以“藝風堂”和“柳風堂”藏拓為主體的一批金石拓片調歸北大圖書館。圖書館遷至北京西郊原燕京大學圖書館館址(稱為北大圖書館總館)。館藏總量160萬冊。共有職員71人,其中原北大38人,原燕大33人;另有工友14人。
1954年至1957年,先后制定了《中文編目股工作條例》、《西文編目股工作條例》、《期刊資料股工作條例》、《采訪部工作手冊》等業(yè)務規(guī)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文化大革命開始”,圖書館堅持編撰數(shù)十年的中文著者目錄、西文主題目錄被中斷。根據(jù)備戰(zhàn)要求,善本書遷至北大漢中分校。
1969年,漢中分校圖書館成立。至1979年漢中分校圖書館撤銷,館藏善本圖書及部分普通圖書遷回北大圖書館。
1972年4月,校黨委常委開會,批準新圖書館建在毛主席塑像廣場,即哲學樓與第一教學樓之間,共占地18000m,圖書館要建地下書庫;要考慮實用,注意美觀,適當考慮民族形式;行政用房要盡量減少(不能超過10%),學生閱覽室座位計劃設1100個,教員閱覽室座位290個,目前設計可供10年內發(fā)展需要,10年后可在上面加層。
1975年,分編工作開始采用新版《中國圖書分類法》,除古籍外,其它書刊均應用新分類法至今。為配合新分類法使用,圖書館編目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進館藏目錄組織體系,目錄設置為善本、線裝、解放前平裝、解放后平裝“四頭”,共六套目錄;中文圖書書次號改著者號為種次號;字順目錄由五筆改為漢語拼音檢字法;成立了日文編目組,日文分編工作獨立。
改革開放
1978年5月,鄧小平為北大圖書館題寫?zhàn)^名。
1981年,由北大圖書館發(fā)起倡議召開全國高校圖書館第二次工作會議,組建了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簡稱圖工委)及其辦事機構秘書處。秘書處及其主辦刊物《大學圖書館動態(tài)》(1983年更名為《大學圖書館通訊》、1989年更名為《大學圖書館學報》)編輯部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
1983年,北大圖書館承擔了國家教委委托的全國高校文科專款及世界銀行貸款采購外文原版圖書的工作,至1991年結束。兩項工作共計4個項目、2430萬美元的外文圖書采購任務,北大圖書館為此專門成立了?畈少忁k公室,由馬士沂、蔣彥振先后擔任主任,抽調了有經驗的館員從事這項工作。西文圖書編目率先采用國際標準書目著錄格式(ISBD)和英美編目條例(AACRII),建立了規(guī)范文檔。
1984年中文圖書編目采用國家標準《普通圖書著錄規(guī)則》。正式建立書刊剔除制度。部門主任一級的干部實行聘任制。
1985年,開始改革職稱評定,實行專業(yè)技術職務聘任制。
1986年,圖書館購買的VAX11-750小型計算機到貨并安裝調試完畢,標志著圖書館自動化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88年,北京大學文庫成立;完成“北京大學1978-1987年科研論著題錄”情報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圖書館牽頭承擔了“中文書目合作回溯建庫”項目,全國共29家圖書館參加。
1991年10月,文、理科兩個開架借書處實現(xiàn)流通管理自動化。
1992年,建館九十周年,江澤民總書記為圖書館題詞“幾代英烈百年書城;發(fā)揚傳統(tǒng)繼往開來”,出版有《北京大學圖書館 1902-1992》畫冊、《北京大學圖書館九十年記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圖書館金石拓片目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古典小說戲曲目錄》、《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朝鮮學書目匯編》、《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科技工具書簡介》、《孟子索引》、《論語索引》、《文明的沃土》讀者征文集等。首次舉辦北京大學圖書館 “五四科學討論會”,出版《北京大學圖書館同人論文集——紀念建館九十周年》。
1996年8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在中美之間首次使用Airel實現(xiàn)文獻傳遞服務。12月,“u2018211工程u2019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由“211工程”部際協(xié)調小組正式部署立項。
1999年,北京大學實施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圖書館經費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基本上保證了中國國內中文學術圖書、期刊的訂購,同時增加外文期刊訂購,大量引進和自建電子期刊、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多媒體資源等新型載體文獻資源,使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進入了一個繁榮發(fā)展階段。
展望未來
2000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圖書館改稱北京大學醫(yī)學圖書館,館藏以生物學、醫(yī)學、衛(wèi)生學和藥學類為主。同時,在北京大學文獻資源體系建設中,圖書館發(fā)展了23個分館。3月,在北京高校圖書館自動化網(wǎng)絡化評估委員會的評估中,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自動化網(wǎng)絡化建設被評達到A級標準,評估合格。
2001年6月,完成學位論文提交系統(tǒng),北京大學研究生首次在畢業(yè)時通過網(wǎng)絡向圖書館提交學位論文電子版。
2002年1月,圖書館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地球科學SCI論文產出與影響的文獻計量分析”完成并通過鑒定驗收。5月,正式加入全球性虛擬參考咨詢項目CDRS(即QuestionPoint),成為中國大陸地區(qū)的首個CDRS成員。
2003年12月,完成古籍卡片目錄到機讀目錄的回溯工作,北京大學古文獻資源庫“祕籍琳瑯”平臺正式發(fā)布,可檢索到67000多條古籍和拓片元數(shù)據(jù)記錄,這也是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所元數(shù)據(jù)研究項目成果的首次應用。是月,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正式重新核準設立北京大學查新工作站。
2004年8月,醫(yī)學部圖書館正式啟用Unicorn系統(tǒng),自此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大學醫(yī)學圖書館開始共享Unicorn系統(tǒng);10日,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批復CALIS和“中英文圖書數(shù)字化國際合作計劃”(簡稱CADAL)的“十五”項目建設可研報告,二者聯(lián)合建設,合并稱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中國高等教育數(shù)字化圖書館”項目(CADLIS);是月,圖書館完成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實施方案,方案包括總體方案以及數(shù)字圖書館門戶、多媒體中心、用戶培訓中心(遠程視頻會議室)、讀者服務的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建設、用戶統(tǒng)一認證、網(wǎng)絡管理與網(wǎng)絡安全、資源存儲體系7個子項目方案。
2005年9月,舊館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舉行竣工及開館儀式。至此,北大圖書館總館館舍面積近53000平方米,為當時中國國內單體最大的高校圖書館,并在館藏布局、服務布局以及館舍分布上做了很大調整和改進。
舊館改造中,新增陽光大廳及穹頂設計、磚雕壁畫(許智宏校長審定)、南門廳歷史名人鑄銅肖像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魏小明教授設計、吳志攀副校長審定)。
2006年8月,與哈佛大學圖書館聯(lián)合主辦第一屆“中美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共有33所中美一流大學圖書館參加。
2008年,北大圖書館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2009年1月,北京大學昌平園區(qū)圖書館正式移交給北大圖書館。
2010年,發(fā)展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資料中心、人民醫(yī)院圖書館、北醫(yī)三院圖書館為分館。
2012年10月,再次延長開館時間,自此,圖書館借閱服務時間為每周98小時,自習區(qū)為每周112小時,為圖書館歷史上最長開放時間,在北京市和全國高校圖書館中位居前列。
館藏實力
館藏擷珍
截至2015年底,總、分館文獻資源累積量約1100余萬冊(件)。其中紙質藏書800余萬冊,以及近年來大量引進和自建的中國國內外數(shù)字資源,包括各類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資源約300余萬冊(件)。館藏中有150萬冊中文古籍,其中20萬件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國國內圖書館前茅,為研究家所珍視。此外,還有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
1.書刊報紙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總館收藏中外文圖書263萬余種,其中外文圖書含有30多個語種;中外文報刊4萬余種,外文報刊以英文為主。收藏圖書年增長量在5萬種以上、報刊年增長量在5千種以上。
2.古籍文獻
古籍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最重要的館藏之一,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古籍文獻總量達150萬冊,其中善本古籍約2萬余種、20余萬冊。2008年以來,北大圖書館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別入選由文化部確定、國務院批準的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收藏具有規(guī)模宏大、種類齊全、特藏豐富、珍品眾多的特點。重要的館藏中,以年代劃分,有敦煌卷子288號,宋、元刻本300余種,明刻本近萬種;以出版國別劃分,有日本本2000余種、朝鮮本200余種;以制作方式劃分,有抄、稿、寫本9000余種,活字本3000余種;以內容類型劃分,有方志近5000種,家譜2200余種,還有多個小說戲曲專藏,如車王府曲本1536種,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戲曲小說928種,程硯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種。館藏金石拓片4萬余種、8萬余件,包括了繆荃孫藝風堂、張仁蠡柳風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還收藏有2000余種中國古代輿圖。
北大館在CALIS技術支持下建設的“秘籍琳瑯——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的網(wǎng)絡平臺。北大館牽頭建設的“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更是匯集了包括北大圖書館在內的中國國內24所高校圖書館藏古籍元數(shù)據(jù)60余萬條、書影20余萬幅,電子圖書8.35萬冊,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古籍書目數(shù)據(jù)庫之一。北大圖書館古籍閱覽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叢書,約含古籍8萬種。不少分館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學院分館、中文系分館、信息管理系分館的部分古籍書目數(shù)據(jù)已經錄入古文獻資源庫中,其他分館所藏古籍的書目數(shù)據(jù)今后也將陸續(xù)進入該資源庫。
3.特藏文獻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文獻有:地方志、晚清民國舊報刊、民國圖書、西文東方學文庫、中德學會舊藏、中法大學舊藏、侯仁之贈書、方志彤贈書、侯思孟贈書、歐盟文獻、英美政府外交檔案的微縮膠卷和膠片、珍貴西文文獻、學位論文、北大文庫、季羨林贈書、張芝聯(lián)贈書、錢端生贈書、段寶林贈書、宿白贈書、臺灣文獻。
4.學位論文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體系建有:北京大學學位論文、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北大名師學位論文等體系。其中:
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學畢業(yè)的所有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部分優(yōu)秀學士論文。閱覽地點為西區(qū)309學位論文閱覽室,可通過OPAC或北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
燕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有燕京大學的學士和碩士論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許多當代著名學者的論文手稿真跡,十分珍貴。燕大論文內容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對研究近代中國社會、歷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閱覽地點為西區(qū)318特藏室。具體可通過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
北大名師學位論文:存于西區(qū)313北京大學文庫,共收藏有12種:
姓名 | 論文題目 | 畢業(yè)院校 | 學位 | 論文形式 |
---|---|---|---|---|
陳岱孫 |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 美國哈佛大學 | 博士 |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
陳翰笙 |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 美國芝加哥大學 | 碩士 |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
陳振漢 |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 美國哈佛大學 | 博士 | 論文副本 |
董申保 |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 法國克萊蒙非朗大學 | 博士 | 論文原件 |
費孝通 | 親迎婚俗之研究 | 燕京大學 | 學士 | 論文原件 |
馮友蘭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之復印件 |
侯仁之 |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 英國利物浦大學 | 博士 | 論文原件之復印件 |
胡適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 |
李憲之 | Die K?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 德國洪堡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 |
王力 |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 法國巴黎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 |
樂森璕 |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 德國馬堡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 |
趙迺摶 |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 博士 | 正式出版 |
5.民國舊報刊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晚清至民國期間的報刊達一萬余種,舊報紙六百余種,有不少孤本、珍本,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視。這一珍貴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學的舊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學和中德學會的舊藏。晚清至民國報刊對于了解研究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以及這一動蕩巨變時期思想學術、軍事政治、教育文化、語言文學、社會風俗等方方面面的嬗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支撐保障
為保證各項業(yè)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圖書館陸續(xù)引進和開發(fā)了各類應用系統(tǒng),如數(shù)字圖書館門戶系統(tǒng)、統(tǒng)一檢索平臺、統(tǒng)一認證系統(tǒng)、學科導航系統(tǒng)、電子資源導航系統(tǒng)、虛擬咨詢系統(tǒng)、網(wǎng)絡培訓系統(tǒng)、科技查新系統(tǒng)、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系統(tǒng),以及數(shù)字資源加工系統(tǒng)群、數(shù)字化服務系統(tǒng)群、元數(shù)據(jù)著錄系統(tǒng)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信息服務和信息加工平臺。為進一步發(fā)現(xiàn)、挖掘和揭示圖書館特色資源,還先后推出了學位論文提交、編目和發(fā)布系統(tǒng)、古文獻編目和發(fā)布系統(tǒng)(祕籍琳瑯)、北大名師人物數(shù)據(jù)庫、北京歷史地理數(shù)據(jù)庫、民國報刊數(shù)據(jù)庫等寶貴的數(shù)字特藏。
2000年,圖書館與校內其他單位聯(lián)合成立的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shù)字圖書館模式、標準規(guī)范(元數(shù)據(jù)、數(shù)字加工標準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準、數(shù)字圖書館門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應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在進行研究和應用實驗的同時,還開始進行部分項目的建設,并本著“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逐步實現(xiàn)在校園網(wǎng)上提供服務,如電子資源導航系統(tǒng)、學位論文提交與檢索系統(tǒng)、多媒體點播系統(tǒng)、古籍拓片示范數(shù)據(jù)庫檢索系統(tǒng)、北大名師檔案、教學參考書系統(tǒng)、網(wǎng)絡課程服務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門戶,將統(tǒng)一檢索、統(tǒng)一認證、資源調度與整合等各種新技術融入到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當中。
組織體系
隊伍建設
2014年,全館人員(事業(yè)編制及合同制)學歷構成:博士14人,碩士72人,本科66人,大專31人;全館人員職稱構成:研究館員11人,副研究館員49人,館員67人,助理館員25人。
2009年6月,朱強館長高票當選IFLA管理委員會委員,成為繼孫蓓欣、吳建中、張曉林以后的第四位IFLA管理委員會的中國籍委員。朱強館長的當選,保持了中國圖書館界專家參與世界圖書館事務的席位,不僅對中國圖書館事業(yè)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為中國圖書館人才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同年9月,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為環(huán)太平洋數(shù)字圖書館聯(lián)盟(PRDLA)自創(chuàng)建以來的第五個秘書處輪值館,朱強館長當選為輪值主席,輪值時間為2010至2012年。
部門設置
部門名稱 | 主要職責 | 業(yè)務范圍 |
資源建設中心 | 承擔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采訪、組織與揭示業(yè)務。 | 1. 根據(jù)學校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的需要采集各種文獻;收集開放獲取的網(wǎng)絡文獻資源;對電子資源進行管理;與港、澳、臺地區(qū)和國外的大學、科研機構進行書刊交換,處理文獻受贈等事務。2. 負責圖書館文獻資源(含圖書、期刊、學位論文、電子資源、縮微文獻等非書資料等)的組織、揭示、目錄維護、質量控制等;負責實體文獻的技術加工等;負責學位論文、期刊的裝訂。3. 開展與上述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源建設理論、技術、方法的研究工作;參與CALIS、CASHL相關項目等。4. 回溯編目與數(shù)據(jù)清理:組織落實總、分館文獻的回溯編目,清理回溯和清點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垃圾等。 |
研究支持中心 | 研究支持中心面向研究生、教師、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支撐服務;面向北京大學各院系開展學科服務;面向師生開展信息素養(yǎng)服務。 | 1. 學科館員工作依照北京大學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部等四大學部進行學科館員團隊配置,為四大學部分設學科服務主管和學科館員,并在館內其他部門中招募具有各個學科背景和咨詢工作經歷的館員共同組成學科服務團隊,全面開展創(chuàng)新型學科服務,包括學科資源整合、學科信息素養(yǎng)能力提升、學科科研支撐等,努力開創(chuàng)學科服務新局面。2. 信息素養(yǎng)工作擴大現(xiàn)有信息素養(yǎng)的規(guī)模和體系,力爭將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考核評估體系;形成覆蓋從入學到畢業(yè)、從學生到教師、從綜合到學科甚至課程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結合學科服務,深化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服務,并將數(shù)字素養(yǎng)(Digital Literacy)、媒介素養(yǎng)(Media Literacy)、數(shù)據(jù)素養(yǎng)(Data Literacy)等納入信息素養(yǎng)體系。由研究支持中心牽頭組建信息素養(yǎng)團隊,共同開展面向全校師生的、全覆蓋多層次的信息素養(yǎng)服務。3. 科研與決策支持工作持續(xù)高效地開展論文引證、課題查詢、科技查新等基礎的科研支持服務;全新開展專利查新及知識產權服務,支持北京大學科研成果轉化;開展學科前沿追蹤和學科態(tài)勢分析,為學科發(fā)展提供決策支持;提供學科競爭力和戰(zhàn)略分析信息服務,為學科評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形成適用于圖書館的科研與決策支持工作的通用方法和指標體系。4. 數(shù)據(jù)服務與相關部門(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中心)合作進行各學科數(shù)據(jù)的搜集與保存、揭示、服務;開展學科用戶數(shù)據(jù)挖掘與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及時把握用戶需求的動態(tài)變化,為包括學科服務在內的各項服務和資源建設,乃至圖書館的發(fā)展提供決策支持;開展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服務,協(xié)助和引導用戶獲取、分析、管理和共享科研數(shù)據(jù)(特別是開放數(shù)據(jù)的使用和管理),為用戶提供全流程數(shù)據(jù)支持服務;加強數(shù)據(jù)素養(yǎng)、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規(guī)范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
學習支持中心 | 支持教學、研討、社交與學習的多功能服務中心。包括數(shù)字資源服務和實體資源服務。 | 1. 網(wǎng)絡檢索服務:網(wǎng)絡檢索區(qū)(陽光大廳)提供電子資源的檢索、Internet瀏覽及電子郵件等服務。2. 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提供國內外文獻查詢、館際圖書借閱、原文傳遞及國外博碩士論文訂購等服務。3. 參考咨詢服務:1)總咨詢臺咨詢、電話咨詢、郵件咨詢、實時咨詢。2)東門咨詢臺負責校外讀者入館接待及相關的咨詢工作。4. 數(shù)字化服務:1)電子資源使用反饋、使用統(tǒng)計和評估。2)用戶信息需求的調研與研究、應用系統(tǒng)的需求和測試等。5. 人文服務:針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流程,提供形式多樣的人文化服務,如迎新、畢業(yè)系列活動;讀書講座、大雅講堂以及針對特定對象的交流活動等。6. 社交媒體宣傳: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運營維護與發(fā)布等。7. 借還服務:提供北大中心館所有可流通圖書(包括電紙書及平板電腦設備)的出借、歸還、預約、續(xù)借等服務。負責與醫(yī)學圖書館、昌平儲存館之間的通借通還業(yè)務。8. 閱覽室管理:各開架閱覽室、保存本、新書的室內閱覽服務,驗收新書及期刊,辦理復印的相關手續(xù)等。9. 館藏維護:1)開、閉架、儲存館圖書和期刊上架,調整架位,維護架面衛(wèi)生,修補裝訂圖書期刊、保證書庫安全等;負責所轄館藏的整體布局,開架借閱區(qū)、閉架書庫、昌平儲存館、第二儲存館藏書之間的合理調配。2)圖書及期刊清點工作,維護書目記錄館藏信息,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及現(xiàn)實的數(shù)據(jù)問題。10. 教參閱覽服務:1)教學參考書信息收集、書籍整理入室、采訪申請、工作統(tǒng)計、建立并維護課程教參信息。2)建立電子教參系統(tǒng),增補電子教參資源,維護電子 教參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3)負責教參閱覽室的管理,提供教參書自助借還服務,提調教參書供數(shù)字化掃描,為學校授課教師提供與課程教參相關的服務。11. 證卡服務:1)負責全館讀者數(shù)據(jù)、用戶信息的維護。2)與圖書館相關的應用系統(tǒng)之間的讀者數(shù)據(jù)同步。3)與讀者辦證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的擬訂和完善。4)辦理賠書賠款、催還圖書手續(xù)并為校外讀者辦理制作借、閱證件,辦理讀者離校手續(xù)等。12. 業(yè)務工作統(tǒng)計:1)負責系統(tǒng)內與流通借還事務有關的統(tǒng)計。2)通過系統(tǒng)日志分析解決借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
古籍圖書館 | 原版古文獻(主要包括古籍、輿圖、拓片)的采購、編目、保管、閱覽、保護、展示宣傳等。 | 包括閱覽展示、典藏保護、古籍編目 和拓片編目四個業(yè)務組,負責全館古籍、輿圖、拓片的編目、典藏、閱覽、修復、研究與開發(fā)工作。服務對象主要以本校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為主。古籍閱覽室主要對外服務項目有古籍、拓片的檢索、咨詢、閱覽(包括縮微膠片)與復制(包括拍照、掃描)。為更加妥善地保護館藏善本,每年6月15日到9月15日天氣濕熱季節(jié),善本古籍停止閱覽服務。 |
特色資源中心 | 搜集、整理、研究以及保存民國文獻、西文珍貴文獻、教授贈書、北大教職員及校友的重要文獻學術著作以及其它重要的近現(xiàn)代文獻及手稿;提供特藏文獻的服務;發(fā)掘特藏文獻的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 1. 特藏閱覽室(318室):1)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圖書,燕京大學學位論文。2)1980年以前出版的西文漢學及東方學文獻。3)方志彤贈書:美籍華人學者、已故哈佛大學方志彤教授所贈個人西文藏書。4)侯仁之教授贈書:以歷史地理,尤其是北京歷史地理為主。5)中德學會舊藏:收藏1931-1946年設立于北京的中德學會的部分藏書。6)中法大學舊藏:收藏北京中法大學圖書,主要是中法大學伏爾德學院(即文學院)的部分法文書。7)歐盟文獻:歐盟信息出版中心向本館寄送的歐盟官方各類出版物,及其各分支機構和組織的出版物。8)英美政府外交檔案的縮微膠卷和膠片:包括與中國相關的歷史檔案,如英國外交部檔案985卷,美國外交部檔案、中國內政(1930-1966)與外交(1950-1963)共394卷等。9)其他珍貴西文文獻:出版年代較早、或者具有某些特殊意義的珍貴圖書。2. 北大文庫(313室):選擇性地收集、保存北京大學在校師生員工和曾在北大工作學習過的北大校友的各類文化學術作品。3. 季羨林、張芝聯(lián)、錢端升贈書閱覽室(218室):收藏并提供季羨林、張芝聯(lián)、錢端升三位教授贈書的閱覽服務。4. 民國舊報刊和臺灣文獻閱覽室(401室):提供晚清及民國舊報刊的閱覽服務,臺灣出版研究臺灣的圖書的閱覽服務。5. 學位論文閱覽室、民俗學民間文學文獻中心(309室):提供北大學位論文的閱覽服務,以及段寶林教授民間文學、民俗學贈書的閱覽服務。6. 宿白贈書室(311室):提供宿白教授贈書的閱覽服務,以考古學文獻為主。 |
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中心 | 組織和引導圖書館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建設工作,全面建設支撐服務教學、科研與學術交流的信息基礎設施。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積極應用新技術,加強開放獲取與數(shù)據(jù)管理建設,支持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轉型,為教學、科研提供協(xié)同與移動應用的資源與信息服務。促進數(shù)據(jù)研究,支持數(shù)據(jù)驅動的探索和決策制定,加速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支撐需求驅動的服務創(chuàng)新。在北京大學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建設項目、圖書館參與的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建設項目中,與相關中心合作完成相關工作。 | 1. 校園信息化建設和圖書館信息化建設;2. 圖書館信息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管理和維護;3. 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項目的規(guī)劃、組織、實施;4. 圖書館信息系統(tǒng)的管理、維護、指導使用、業(yè)務協(xié)調、客戶化定制及應用開發(fā);5. 圖書館門戶網(wǎng)站的規(guī)劃、設計、開發(fā)與維護;6. 電子資源鏡像站點的管理、維護與更新;7. 數(shù)字資源長期保存研究與應用;8. 數(shù)據(jù)管理與服務研究與應用;9. 開放學術交流的政策、平臺與服務建設;10. 資源數(shù)字化加工與發(fā)布服務;11. 數(shù)字圖書館系統(tǒng)平臺研究與開發(fā);12. 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相關標準與技術研究;13. 信息技術發(fā)展及趨勢研究與開發(fā);14. 校信息中心容災備份分中心管理與維護。 |
綜合管理與協(xié)作中心 | 集行政與業(yè)務協(xié)調、后勤保障、安全保衛(wèi)于一體的綜合性職能部門。協(xié)助館長處理日常事務,協(xié)調各部門業(yè)務,維護館舍安全,保障館內正常秩序,維系圖書館工作機制正常運作。掛靠部門:黨委辦公室、財務辦公室、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秘書處辦公室、《大學圖書館學報》編輯部、高校圖工委秘書處辦公室、分館辦公室、CASHL管理中心/CALIS文理中心、復印室。 | 1. 行政與業(yè)務協(xié)調:1)對內協(xié)調館長與部門之間的工作,協(xié)助館長處理圖書館內部日常事務性工作、協(xié)調各部門業(yè)務;2)對外負責圖書館與學校各單位、國內外各有關單位與個人的聯(lián)系、協(xié)調與宣傳工作;3)日常行政事務工作及其他拓展業(yè)務等。2. 后勤保障:負責館舍建筑的維護和修繕,館內設施設備的管理與正常運行,維護圖書館清潔衛(wèi)生和綠化美化;辦公家具及勞保用品的購買、調配與日常維護;辦公用房的布局與使用;公用車輛的管理、使用以及維護保養(yǎng)工作;與學校住房保障部門協(xié)調配合,做好職工住房的申請、登記、購買等相關工作等,為圖書館的日常運行做好后勤保障。3. 安全保衛(wèi):負責圖書館消防、交通、治安保衛(wèi)等工作。承擔圖書館館藏文獻和圖書館館舍安全保衛(wèi)工作,維護開館時的正常秩序,負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保衛(wèi)工作,流動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為讀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科研環(huán)境。 |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
附屬機構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管理中心
CALIS全國文理中心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管理中心
CASHL全國中心
教育部高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秘書處
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秘書處
《大學圖書館學報》編輯部
北京大學數(shù)字加工中心
研究開發(fā)
科研成果
理論支持針對豐富的館藏,北大圖書館人進行館藏的揭示和深層開發(fā),除了有關館藏書本式目錄的編寫,還進行館藏珍貴資料的整理出版,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稿本叢書》、《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歷代金石拓片菁華》等。
為方便學者研究,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員編寫了《論語索引》、《孟子索引》、《周易索引》等傳統(tǒng)典籍的索引。
2000年,圖書館與校內其他單位聯(lián)合成立的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shù)字圖書館模式、標準規(guī)范(元數(shù)據(jù)、數(shù)字加工標準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準、數(shù)字圖書館門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應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成果獲獎自90年代起,為了活躍圖書館學術研究氛圍,圖書館每兩年舉辦“五四科學討論會”,截至2015年底已舉辦9屆,出版了9冊論文集,共收錄本館、分館、醫(yī)學圖書館學術論文近800篇。更有一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學校及省部級的獎勵,如:
謝琴芳等,CALIS聯(lián)機合作編目手冊(上、下),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社科三等獎。
姚伯岳,黃丕烈評傳,2002年獲北京市第三屆社科三等獎。
肖瓏等,數(shù)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2004年獲北京市第四屆社科獎二等獎、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成果專著二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戴龍基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2006年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朱強,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獲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
2009年圖書館開設多年的“全方位、多學科的信息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系列”課程榮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等等。
2010年胡海帆,湯燕,中國古代磚刻銘文集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張紅揚,鄒新明,煙雨樓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籍中的清代建筑圖像獲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姚伯岳,皇輿遐覽——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代彩繪地圖獲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肖瓏等,百萬冊數(shù)字圖書館的多媒體技術和智能服務系統(tǒng)獲2010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圖書館成功舉辦“數(shù)字圖書館時代: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紀念北京大學圖書館建館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并出版會議論文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年增刊)。
研究課題北京大學圖書館還承擔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課題,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球科學SCI論文產出與影響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從傳統(tǒng)圖書館到數(shù)字圖書館的轉型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總覽、國外科學技術核心期刊總覽、學術期刊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清史圖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文獻中清代歷史圖像的數(shù)字化整理、我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研究重大科技專項――我國數(shù)字圖書館標準規(guī)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文獻資源的布局與保障研究、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民國時期圖書館學著作研究。
期刊成果
為便于圖書館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優(yōu)秀期刊的訂購中,對圖書館的期刊采訪進行指導,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力編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外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中國國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并成為發(fā)表論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jù)。
《大學圖書館學報》是圖書情報學理論學術刊物,連續(xù)三次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同類期刊中位列前茅,連續(xù)四次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國圖書館學優(yōu)秀期刊。大學圖書館學報最初由1981年創(chuàng)刊的《大學圖書館動態(tài)》發(fā)展而來,1983年改為《大學圖書館通訊》,1989年改現(xiàn)名。復合影響因子:30.00,綜合影響因子:180.00。
文化傳統(tǒng)
形象標識
北京大學圖書館標識的色值為北大紅,標識外圈寫有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英文名稱,標識中間為上下排列的“北大”篆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北大”篆字外圍為翻開的書籍標識,下方“1898”數(shù)字代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建館年份。
宗旨愿景
宗旨:兼收并蓄,傳承文明,創(chuàng)新服務,和諧發(fā)展
愿景:建設一個世界一流的,資源豐富、設施先進、高水平、現(xiàn)代化的,以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為技術基礎的北京大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服務。
藏書印鑒
65 × 65mm1902年~1907年間使用。此為清京師大學堂藏書樓藏書印鑒。 | |
39 × 68mm1902年~1911年間使用。此為清京師大學堂藏書印鑒。 | |
38 × 68mm1910年~1911年間使用。此為清京師大學堂格致科大學藏書印鑒。 | |
28 × 45mm民國早期使用。此為民國早期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 | |
46 × 46mm1912年~1949年間使用。此為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 | |
直徑30mm1920年~1931年間使用。此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這一時期北大圖書館曾稱北京大學圖書部。 | |
54 × 9mm1912年~1949年間使用。此為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一直使用至解放后。 | |
28.5 × 28.5mm1912年~1949年間使用。此為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一直使用至解放后。 | |
30 × 30mm1980年后使用。此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金石拓片印鑒。 | |
30 × 30mm廿世紀20年代初使用。此為廿世紀20年代初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藏書印鑒。 | |
30 × 49mm1919年~1952年間使用。此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1952年北大與燕大合并,燕大藏書并入北大圖書館。 | |
26 × 26mm1938年~1946年間使用。1938年~194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lián)合組建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此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 | |
直徑55mm1947年~1949年間使用。此為1947年~1949年間北京大學學生自治會孑民圖書室藏書印鑒 | |
直徑46mm1938年~1946年間使用。1938年~194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lián)合組建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此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 | |
39 × 39mm1919年~1952年間使用。此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1952年北大與燕大合并,燕大藏書并入北大圖書館。 | |
31 × 31mm1919年~1952年間使用。此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印鑒。1952年北大與燕大合并,燕大藏書并入北大圖書館。 |
機構領導
現(xiàn)任領導
館長:陳建龍
黨委書記:鄭清文
副館長:別立謙、劉素清、童云海、姚曉霞
黨委副書記:周春霞
工會主席:劉素清
歷任領導
任期 | 概況 |
---|---|
1958年8月至1966年 | 藍蕓夫任館長 |
1967年至1972年4月 | 圖書館負責人稱為革委會主任,更換頻繁 |
1972年5月至1977年12月 | 閻光華任館黨總支書記,兼行政負責人 |
1978年5月至1983年5月 | 謝道淵任館長 |
1983年6月至1993年6月 | 莊守經任館長 |
1993年7月至1999年2月 | 林被甸任館長 |
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 | 戴龍基任館長 |
讀者服務
入館指南
開館時間1、圖書館大門和自習區(qū):周一至周日——6:30-22:30
2、主要借閱區(qū):周一至周日——8:00-22:00
3、寒暑假及節(jié)假日:服務時間見北京大學圖書館臨時通知
備注:院系分館開館時間見參考資料
館藏分布樓層 | 服務部門 | 地點 | 相關館藏及服務簡介 | 服務時間 |
---|---|---|---|---|
1 層 | 總咨詢臺 | 陽光大廳 | 提供關于館藏、服務、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的幫助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總還書處 | 陽光大廳 | 為讀者辦理在中心館、醫(yī)學圖書館出借圖書的還書手續(xù)及預約借書手續(xù) | ||
閉架借書處 | 陽光大廳 | 普通中外文圖書閉架出借 | 周一至周日8:00-11:3013:00-17:00 | |
證卡服務處 | 陽光大廳 | 證卡管理及讀者數(shù)據(jù)維護;辦理賠書、賠款、催還圖書、收費等手續(xù)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館際互借處 | 陽光大廳 | 借閱和復制其他圖書館的文獻資源 | ||
網(wǎng)絡資源檢索區(qū) | 陽光大廳 | 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電子報紙的檢索及Internet瀏覽等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
機讀目錄檢索 | 陽光大廳 | 1995年以后出版的中西文圖書可只檢索機讀目錄,出版年代較早的中西文圖書應結合查找卡片目錄。俄文圖書目前可以查詢機讀目錄A-C類的圖書,日文圖書少量可查機讀目錄,其余須查詢卡片目錄 | ||
卡片目錄檢索 | 陽光大廳 | |||
總復印室 | 陽光大廳 | 文獻復印、裝訂等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工具書閱覽室 | E102 | 館藏中外文工具書,室內閱覽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
古籍閱覽室 | E115 | 館藏善本、拓片、輿圖等原本古文獻資源以及影印書、縮微膠卷、光盤、古籍數(shù)據(jù)庫等電子資源,室內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咨詢臺 | 東門口內 | 一般問題的解答,校外讀者接待 | ||
音樂視聽室 | 南配樓(南-01) | 面向讀者提供影視音樂教學、影視音樂集中放映欣賞、會議和培訓活動等,也可提供場地的預約租用服務(可同時容納260人) | 周一至周日8:00-11:3013:00-17:0018:00-22:00(需提前預約) | |
文獻捐贈 | 101 | 接收讀者捐贈文獻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學位論文收繳 | 121 | 博碩士學位論文的收繳及其電子版的驗收 | ||
會計室 | 120 | 繳費與收費 | ||
2 層 | 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qū) | E2-1 | 外文圖書及近10年出版的中文文科圖書,開架借閱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多媒體學習中心 | 201 | 裝備全新的、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和設施設備,為讀者提供多媒體資源瀏覽或檢索,數(shù)字多媒體資源在線點播、模擬多媒體資源近線點播、開架資源自助播放等不同方式的服務 | ||
視聽欣賞區(qū) | 陽光大廳南側二層連廊 | 熱門講座、經典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欣賞,為師生提供多媒體學習、休閑空間 | ||
多媒體研討室 | 205 | 面向讀者的研討、小型培訓和其他學術活動等提供場地和設施的在線預約使用服務,圖書館主頁-空間預約 | (預約) | |
保存本閱覽室 | 209 | 收藏中文品種圖書(計算機類除外),閉架閱覽 | 周一至周日8:00-17:00 | |
季羨林 張芝聯(lián) 錢端升贈書室 | 218 | 收藏季羨林、張芝聯(lián)和錢端升個人贈書,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文學圖書借閱區(qū) | 223 | 文學類中文圖書,開架借閱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
3 層 | 科技圖書借閱區(qū) | E3-1 | 中外文理科圖書,開架借閱區(qū) | |
地方志閱覽室 | E3-1南 | 1949年10月以后中國出版的所有綜合類地方志,開架閱覽 | ||
數(shù)字應用體驗區(qū) | 陽光大廳南側三層連廊 | 提供Kindle系列電子閱讀器、Windows系列平板電腦和蘋果電腦、iPad等新設備體驗。以及數(shù)字化經典閱讀、多媒體課程點播、3D打印設計等新技術服務 | ||
小型報告廳(3D電影體驗) | 305 | 白天面向讀者的小型講座和其他學術活動等提供場地和設施的在線預約使用服務,圖書館主頁-空間預約;晚上提供3D電影體驗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
民俗學民間文學文獻中心 (段寶林贈書) | 309 | 收藏段寶林教授捐贈的民俗學民間文學文獻,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7:00 | |
學位論文閱覽室 | 309 | 收藏北京大學博碩學位論文以及部分優(yōu)秀學士論文,開架閱覽 | ||
宿白贈書室 | 311 | 收藏宿白贈書,側重考古學方面,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北大文庫 | 313 | 收藏、保存現(xiàn)為或曾為北大師生的各類學術作品,閉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特藏閱覽室歐盟文獻侯老工作室 | 318 | 收藏1980年以前西文東方學文獻、燕大民國圖書、名家贈書、中德學會及中法大學舊藏、歐盟文獻、英美政府揭密外交檔案縮微膠片和其他西文珍貴文獻,室內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7:00(11:30-13:00,閱覽室開放,不提供閉架服務) | |
4 層 | 期刊閱覽區(qū) | E4-1 | 中西日俄文當年現(xiàn)刊,中文合訂本過刊(2000-),西文合訂本過刊(1996-),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民國舊報刊室臺灣文獻中心 | 401 | 民國舊報刊(-1949),閉架閱覽;臺灣出版書刊文獻,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
過刊閱覽室 | 409 | 中文合訂本過刊(1949-99)、西文合訂本過刊(1981-95),開架閱覽;西文合訂本過刊(-1980)、全部日俄文過刊,閉架閱覽 | ||
港臺報刊閱覽室 | 409 | 港澳臺及海外地區(qū)出版的中文期刊和報紙,現(xiàn)報刊、過刊開架閱覽,過報閉架閱覽 | ||
文藝過刊閱覽室 | 414 | 近十年文藝性中文合訂本過刊,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五8:00-17:00 | |
報紙與文藝期刊閱覽室 | 419 | 中外文報紙(1949.10-)及文藝性中文現(xiàn)刊,開架閱覽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
5 層 | 新書閱覽室 | E5-1南 | 最近一年入館的中文新書,開架閱覽 | |
教學參考書閱覽室 | E5-1北 | 各院(系、所)開課教師指定的本學年所需的教學參考資料,開架閱覽 | ||
地下1層 | 北京大學數(shù)字加工中心 | 南配樓地下 | 提供紙質和縮微文本掃描、古舊文獻翻拍、大型文獻掃描、錄音錄像資料數(shù)字化、電視節(jié)目采集、會議講座攝制、多媒體編輯制作、元數(shù)據(jù)加工制作、PDF打包封裝、數(shù)字資源發(fā)布、資料原貌再現(xiàn)和簡易裝訂等服務 |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
儲存圖書館 | 學習支持中心 | 昌平園區(qū) | 中文圖書、工具書復本,早期西文、日文、俄文圖書;1996年前中文期刊復本,日俄文期刊;OPAC系統(tǒng)中檢索到館藏地址為昌平儲存館的文獻。讀者在中心館提交請求單,工作人員提取后在中心館借 | 周一至周日開館時段讀者提交申請;周一、周四下午工作人員去昌平取書;周二、周五上午讀者到指定地點辦理借閱手續(xù) |
借閱制度
外借圖書1、讀者憑本人校園卡、借書證可借閱圖書5-30冊,一般圖書借閱期限為一個月,可續(xù)借三次(詳見《借閱數(shù)量表》);各借書處或閱覽室如公布有特殊規(guī)定,則遵照各處、室規(guī)定執(zhí)行。
2、某種圖書如可借復本已全部借出,讀者可直接在網(wǎng)上辦理圖書預約請求。
3、如讀者所借圖書已經到期仍需繼續(xù)使用,在該書無其他讀者預約的情況下,又未因其他原因而被停止借書權時,均可自行在網(wǎng)上續(xù)借。
4、借閱圖書如有問題可到各咨詢臺及借、還書處請求幫助。
5、圖書過期、遺失、損壞等,均按《北京大學圖書館對于讀者借閱過期、遺失和損壞書刊的規(guī)定》執(zhí)行。
館內閱覽1、讀者憑本人校園卡、借書證或閱覽證可以在閱覽室內閱覽書刊。
2、讀者未辦借閱手續(xù),不得擅自將書刊攜出閱覽室外,否則按偷竊書刊處理。
3、閱覽室內開架書刊,按需閱取,閱畢請按閱覽室規(guī)定放到指定位置。
4、讀者須遵守《北京大學圖書館入館注意事項》,保持文明的閱覽環(huán)境。
館際互借1、北京大學讀者(限教師、研究生)需要向與北京大學圖書館有館際互借關系的圖書館借書,可到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際互借中心辦理相關手續(xù)。
2、與北京大學圖書館有館際互借關系的圖書館借閱北京大學圖書館圖書,可派人憑館際借書證及本人有效證件到北京大學圖書館相關借閱處(室)辦理借書手續(xù)。
3、憑館際互借證借閱的圖書不能按期歸還或丟失,由該證所屬圖書館負責賠償。
非北京大學圖書館讀者借書非北京大學圖書館讀者因承擔科研項目或其它需要利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的讀者,按《北京大學校外讀者接待辦法》接待。
特殊書刊的借閱特殊書刊文獻只限館內閱覽,不得攜出館外,無特別規(guī)定的可在館內部分復印,必須當天歸還,如違反規(guī)定,按10元/日罰款,并視情節(jié)輕重停止其借書權一個月至半年。
1、特殊閱覽室圖書借閱
北京大學圖書館設保存本閱覽室、學位論文閱覽室、教學參考書閱覽室、新書閱覽室、方志閱覽室、特藏閱覽室、臺灣文獻室、北大文庫、古籍閱覽室等特殊圖書閱覽室,上述閱覽室所藏圖書分開架閱覽和閉架取書兩種借閱方式,供讀者室內閱覽。
2、報刊借閱
北京大學圖書館設期刊閱覽區(qū)、報紙與文藝期刊閱覽室、過刊閱覽室、港臺報刊閱覽室,上述閱覽室所藏報紙和期刊分開架閱覽和閉架取刊兩種借閱方式,全部報刊只限室內閱覽。
3、工具書借閱
北京大學圖書館工具書分布在工具書閱覽室、各閱覽室的常用工具書書架中,所有工具書僅限室內閱覽。
4、古籍珍善本、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中文舊報刊、碑貼拓片等一般僅供北京大學有關專業(yè)的教師和研究生讀者在室內閱覽。
5、特殊文獻的借閱請參見主頁或各閱覽室的具體規(guī)定:保存本閱覽室圖書閱覽及復制辦法、學位論文復印規(guī)則·、港臺報刊借閱辦法、民國中文舊報刊服務規(guī)定與收費標準、早期外文報刊服務收費標準、關于借閱文革期間小報規(guī)定、古籍閱覽室書籍復制收費標準、善本特藏室借閱制度、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