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灣傳說是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偉大見證,它與黃河流域的其他文化共同豐富和組成了黃河文明,對其保護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它也是惠民清河鎮(zhèn)白龍灣這一特定地理區(qū)域文化豐厚蘊含的見證。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chǎn)名稱:白龍灣傳說
所屬地區(qū):山東·濱州·惠民縣
遺產(chǎn)編號:Ⅰ-17
遺產(chǎn)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濱州市惠民縣
遺產(chǎn)級別: 市
民間傳說
滔滔黃河,繞河套、奪龍門,一路洶涌澎湃地走來。當大河行至山東惠民縣清河鎮(zhèn)時,河道忽呈南北走向,于拐彎處,有一處深潭,名曰“白龍灣”。歷來素有“開了白龍灣,先沖武定府,后淹陽信縣”的說法。作為黃河下游有名的險段,黃河為害曾在這里留下諸多的印證。不知從何年何月起,一個關(guān)于“小白龍”的美麗而動人的傳說,便開始流傳開來。相傳,白龍灣向北約1公里,有一村莊,名曰呂家莊。莊上有一花甲老人,人稱呂老彎。老漢種著二畝菜地,聊以度日。這天,老漢家來了一青年,自稱是河對岸來討生活的,只要管飯就行,不要工錢。呂老彎正愁沒幫手,便收留了他。年輕人聰明、勤快,撒種、間苗、鋤草,樣樣精通。
過了三個多月,呂老彎發(fā)現(xiàn)情況變了:不見年輕人干活,可該干的活一樣沒落下。呂老彎心里十分納悶。這天,他謊稱去趕集,躲在大樹后瞅著。只見年輕人走到井臺邊,一晃就不見了,接著從井里鉆出一條銀光閃閃的小白龍,龍頭立在井沿上,身子順在井里,一晃龍頭,井水就灑向菜地。眨眼工夫,就澆了一遍。
第二天,呂老彎拿上半口袋麥子,對年輕人說:“你在我這里干了三個多月了,也該回家看看了!鼻嗄耆送泼摬贿^,隨手從地上拾起一根草繩子,盤成了一個拳頭大的小草囤,說:“你要是過意不去,就把這個糧囤給裝滿吧!眳卫蠌澫耄骸斑@能盛多少?捧上兩捧就夠了!彼麖目诖锱醭鰞膳酰坏粷M,連囤底也沒有蓋嚴,二斗麥子捧完了,草囤還是不滿。青年人笑著說:“我這是個u2018無底囤u2019,你裝不滿的。糧食我不要!庇终f:“我馬上就要走了,不再瞞你。我不是什么討生活的青年人,是住在黃河灣里的小白龍!眳卫蠌潌枺骸褒埵窃谔焐闲性撇加甑,怎么到這里來了?”青年人嘆了口氣說:“我就是下雨下錯了,才到這里的!
原來,小白龍在天上的時候,十分頑皮。因為和太白金星開了個玩笑,被玉皇大帝貶在這兒看大堤。他對呂老彎說:“我在這里住了快三年,見你孤苦,便來幫你。三天后黃河將要發(fā)大水,有一條大黑龍,借著漲大水搶占我的窩,想從這里決堤入海。黑龍在天庭就作惡多端,到凡間仍不悔改,他很兇猛,到時候還得你來助我一臂之力!眳卫蠌澱f:“我一個凡人怎么幫你?”青年人說:“你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再準備一堆磚頭。看見河水翻江倒海,你就念:u2018河水滾滾開了鍋,黑龍要搶白龍窩,黑龍上來使磚打,白龍上來吃饃饃。u2019發(fā)現(xiàn)水中有黑東西上來,就向河水扔磚頭;水里有了白東西,就向河水里扔饃饃!崩蠞h點點頭說:“記住了!
三天之后,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呂老彎蒸了兩籮筐饃饃,準備了一大堆磚頭,在大堤上等著。河水很大,白茫茫望不見對岸,滾滾而來的黃水直沖腳下。忽然?河水翻騰起來,緊接著波濤洶涌,便見水里一會兒浮上一個黑影,一會兒又翻上來一個白影。呂老彎趕忙念道:“河水滾滾開了鍋,黑龍要搶白龍窩,黑龍上來使磚打,白龍上來吃饃饃……”一面念,一面瞅著河里的水,看見黑東西就扔磚頭,看見白東西便扔饃饃。然而,三念兩念,竟然念成了“白龍上來使磚打,黑龍上來吃饃饃!边@一下不得了,只聽“吱”的一聲怪叫,大堤突然被沖開一道口子,河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黃河決口了!
此時的黑龍借人助威,兇猛異常,小白龍哪里抵擋得?倉促之間,沖破了大堤。河水像猛獸下山,朝呂家莊沖去。小白龍慌了神,喊了一聲:“不好!”它身子一轉(zhuǎn),在呂家莊前橫躺下來。被小白龍一擋,河水向北沖去,沖出一條大深溝。呂家莊離白龍灣1公里的路程,沒讓洪水沖毀,直到今天,呂家莊南還有大土壘子。據(jù)說,那就是小白龍擋洪水的地方。小白龍救了呂家莊的百姓,順大溜向北游入大海,但開口子的河段是南北河面,水流向北,小白龍游不到大海,又返回逆流而上,想再入黃河;氐?jīng)Q口處,成千上萬的人正在堵口子,不管投下多少東西,都被急流沖走了,怎么也堵不住。
就在這時,人群之中沖出一個穿白衣的小伙子,大聲喊道:“閃開!”一個箭步,跳進豁口里,他的身子就像一堵墻,河水霎時就被堵住了。人們驚呆了,青年人說:“快向我身上壓土!”人們這才清醒過來。于是含著熱淚,向青年人身上壓土,一筐、兩筐……大堤合攏了,筑平了,沿岸的百姓得救了?稍僖部床灰娔贻p人。人們說,他就是幫呂老彎干活的那個青年人,是一條小白龍。從此,這個水灣就有了名字,叫“白龍灣”。為紀念小白龍護堤救眾生的功績,人們在堤外修了“白龍廟”,紀念小白龍?上У氖,后來淹沒在黃河的一次次洪水中。
時光流轉(zhuǎn)。許多年以后,這里建成了山東黃河最早的險工。人民治黃以來,白龍灣險工由秸埽壩改建成了石壩,并加高、幫寬了黃河大堤,還在這里修建了白龍灣引黃閘,河水澆灌了沿岸的土地,糧食、棉花年年都有好收成。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黃河人的精心裝扮下,白龍灣已經(jīng)成為惠民縣的重要旅游景點;▓@式的引黃閘區(qū)清新幽雅,蜿蜒的河堤似綠色長廊秀美宜人。“小小白龍神通大,黃河不再鬧水災(zāi);高高的閘門徐徐開,幸福生活流進來。”小白龍的傳人傳唱著。
2000年以來,白龍灣險工及其近鄰堤段被惠民縣納入旅游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近來,又被濱州市文化局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與魏氏莊園相映生輝,一自然、一人文,名聲相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