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潑水節(jié)(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簡介

    2021-10-04    德宏   

    潑水節(jié)也稱“宋干節(jié)”“浴佛節(jié)”,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qū)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當天,泰國、老撾、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云南傣族共同慶祝這個節(jié)日,東南亞民族在海外聚居地也承襲相關(guān)習俗。

    整個節(jié)慶歷時數(shù)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jié)前面二天是去舊,最后一天是迎新。

    潑水節(jié)

    節(jié)日簡介

    英文:Water-Splashing Festival

    潑水節(jié),亦稱宋干節(jié),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日,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云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xù)幾日的慶;顒。這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帶著美好的愿望再次出發(fā)。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也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續(xù)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nóng)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wǎng)瑪”,意為守歲,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jié)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jié)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 ,場面極為熱鬧。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 由于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jié)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 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jié)日為潑水節(jié)。 關(guān)于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guī)定了農(nóng)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guī),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diào),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神英達提拉訴說人間的災難。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shù)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了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發(fā),制作一張“弓賽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污穢,洗去遺臭。 據(jù)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傣歷新年佳節(jié),多數(shù)在傣歷的六月下旬,少數(shù)年份在七月初,傳統(tǒng)的過節(jié)時間, 一般是3天(有時為4天)。第一天稱為“麥”相當于陰歷的除夕,各戶要打 掃衛(wèi)生,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飯。第二天稱為“腦”,是個多余的日子,不計算在舊年內(nèi),也不計算在新年內(nèi),稱為空日,傳說這天就是捧瑪點達拉乍頭顱腐爛之日。 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jù)說就是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日子之王來臨。 按照古俗,這天要“趕擺”,放高升,歌舞,劃龍船等慶祝新年的來臨。

    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節(jié)日來臨之前,家家要縫新衣,買新傘,備辦節(jié)日盛裝。每個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開展劃船訓練,青年人還要排練節(jié)目,作歌舞表演。節(jié)日來臨,要殺豬宰牛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年飯,宴請親朋好友。

    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jié),慶;顒娱L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wǎng)霉”(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發(fā)、不干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網(wǎng)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干凈,要沐浴、洗頭、理發(fā)、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臟東西統(tǒng)統(tǒng)送掉,干干凈凈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里,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wǎng)瑪”(意為神靈,也是歲首之意)。傣家人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潑水節(jié)的高潮。要進行堆沙、賧佛、潑水、放高升、丟包、跳“依拉賀”舞、拜年等活動。

    傣家人在潑水節(jié),喜歡排成隊伍,敲著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依拉賀”,是一種邊舞邊歌的唱詞。具有傣家人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情感,在“拜年”、“潑水”、“賽龍船”、“放高升” 時演唱,十分有趣。如: “拜年”詞:“攀枝花,紅艷艷,桑開傣(新年賀新),已來到。帕薩傣(傣族),盡開顏,糯米酒,蜜樣甜,共舉杯,賀新年,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潑水詞:“瀾滄江,黎明城,各族人,似穿梭。深情人,心中出,似潔泉,如甘露。銀水花,在飛舞,一個個,濕漉漉。透進心,是祝福,笑臉盤,是花朵。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賽龍船詞:“銅芒響,齊舉槳,團結(jié)緊,有力量。象蛟龍,譬波浪,昂起首,使勁劃,帕薩傣,賽龍船,依傳統(tǒng),爭上游。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放高升詞:“做高升,放高升。學科學,練本領(lǐng)。火一點,黑煙噴,似利箭,沖入去。祝來年,好光景,愿五谷,又豐登。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潑水節(jié)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男女老少就穿上節(jié)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賧佛、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jié)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ò闷恋幕ú甲龀,內(nèi)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jié)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jié)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jié)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外國節(jié)日

    泰國潑水節(jié)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續(xù)3-7天。是泰國的潑水節(jié),有稱“宋干節(jié)”。宋干是梵文, 意為“太陽運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陽年開始”。潑水節(jié)共有3天,是泰國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節(jié)日前要清掃家內(nèi)外,焚燒舊衣服,以避晦氣。節(jié)日當天要到寺廟中堆沙塔,插彩旗獻花,祈求五谷豐登。晚上將浸有花瓣的香水灑在長輩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對長輩的美好祝福;此后長輩再將水淋在晚輩的頭上,表示來自長輩的賜福。

    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潑水節(jié)來臨,4月13日開始,一連三天全泰國均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氣氛當中。在這個時刻,泰國人通常以相互潑水來慶祝,故又叫做潑水節(jié)。

    潑水的傳統(tǒng)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重新出發(fā)新的一年,F(xiàn)在的潑水節(jié)則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時到泰國,若被潑的全身濕淋淋的,千萬可別生氣喔!其實潑水節(jié)的傳統(tǒng),并非只有泰國才有的。像是鄰近的國家如:緬甸與柬埔寨等,也都同時慶祝這個節(jié)日。

    在這一天男女老幼都會穿著新衣,并帶著食物供品前往寺廟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還是家庭主婦,在新年前夕忙著打掃住家內(nèi)外的環(huán)境,家中的舊衣物或舊東西則放火焚毀,因為根據(jù)傳統(tǒng),若不將舊東西或無用的物品丟掉的話則會帶來壞運氣。到了每年的4月13日下午,人們會清洗佛像,同時年輕的一輩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長輩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對父母長輩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達雅每年都會在此時舉辦一些慶;顒樱袷鞘称氛、花車游行、選美比賽以及各式各樣的煙火表演等。而在清邁則會舉辦選美和游行等活動,在泰國慎終追遠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時人們也會攜帶祖先的骨灰壇前往寺廟里舉行祭拜儀式祈福。

    德昂潑水節(jié)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jié),時間在清明節(jié)后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jié)目與傣族潑水節(jié)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jié)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 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這個習俗來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jié)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后就演變?yōu)橐环N習俗。

    德昂族潑水節(jié)與傣族的潑水節(jié)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歷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jié)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jié)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后,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jié)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并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鐘情于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jié)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只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nèi)巳硕急成狭艘粋精致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伙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只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后,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緬甸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也是緬甸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類似中國的春節(jié)。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舉行,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jié)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征著幸福。

    緬甸潑水節(jié)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

    節(jié)日起源

    又名“浴佛節(jié)”,傣語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西雙版納及德宏地區(qū)的傣族又稱此節(jié)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zhuǎn)、變更和轉(zhuǎn)移,指太陽已經(jīng)在黃道十二宮運轉(zhuǎn)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jié)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jīng)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qū)。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qū)影響的加深,潑水節(jié)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shù)百年。在潑水節(jié)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jié)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jié)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的色彩。

    節(jié)日傳說

    傳說一

    很早以前,有一個兇惡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燒不爛,刀砍不爛,槍刺不入,弓箭射不著。他自持法力過人,傲慢自大,整天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對人民欺壓擄掠,無惡不作。那時,天有十六層,他就成了其中一層的霸主。他已經(jīng)有了6個美麗的妻子,他又搶了一位美麗又聰明的妻子。

    有一年,正是人間過年的那一天,魔王在宮中飲酒作樂。酒過三巡,已經(jīng)醉醺醺的了。小妻子婻粽布【也有一說叫儂香】乘機對魔王稱頌道:“我尊貴的大王,您法力無邊,德行高尚,憑著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獄、人間,您應該做三界的主人。”魔王聽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會兒,轉(zhuǎn)過臉對愛妻說:“我的魔力確實能征服三界,但是我的弱點是誰也不知道的。”小妻子接著又問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會有弱點?”魔王向四周張望,確定安全后,小聲回答:“我就怕別人拔我的頭發(fā)勒我的脖子,這會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經(jīng)?粗c兒。”她假裝驚訝的追問:“能夠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會怕頭發(fā)絲?”魔王又小聲的說:“頭發(fā)絲雖然小,但我的頭發(fā)絲卻會勒斷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她聽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繼續(xù)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盡,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這時,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頭發(fā),未等魔王驚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就掉到地上,頭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變成了一團火,熊熊燃燒,而且迅速往人間蔓延。這時,婻粽布趕忙把魔王的頭抱起來,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滅了,可頭一放下,火又燒起來了。于是,六個王妻也都趕來了,她們輪流抱著魔王的頭,這樣火才不再燒起來。

    后來,婻粽布回到人間,但她仍舊渾身血跡,人們?yōu)榱讼吹羲砩系难E,紛紛向她潑水。血跡終于洗凈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間。婻粽布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她,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就相互潑水,用潔凈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來吉祥的新年。

    傳說二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

    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wǎng)”,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

    于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

    ,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xù)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

    傳說三

    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jié)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侍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追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干凈。以后就演變?yōu)榱藵娝?jié)。

    傳說四

    “?北冗~”,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 由于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jié)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jié)日為潑水節(jié)。 關(guān)于傣歷新年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guī)定了農(nóng)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guī),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diào),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英達提訴拉,說人間的災難。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shù)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了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發(fā),制作一張“弓賽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污穢,洗去遺臭。 據(jù)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傳說五

    潑水節(jié)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陽歷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jié)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 傣文歷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關(guān)于潑水節(jié)的來歷,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很 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并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fā)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fā),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 哪里。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于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xiāng)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F(xiàn)在, 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 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 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節(jié)日意義

    “放高升”和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qū)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jié)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讓它尖嘯著飛上藍天。高射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們越覺得光彩、吉祥。優(yōu)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氣球”內(nèi),利用熱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圣賢孔明,也就是諸葛亮。

    此外,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斗雞等,也是潑水節(jié)期間的活動內(nèi)容。近幾年來,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jīng)貿(mào)洽談等。使?jié)娝?jié)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潑水節(jié)每年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接到達。1961年4月13日,周恩來總理曾參加過西雙版納的潑水節(jié)。從此以后,潑水節(jié)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千的中外游客視為一生中最難忘的經(jīng)歷。

    節(jié)日過程

    潑水節(jié)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jié)日里食用。

    潑水節(jié)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jié)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qū)Ψ綖⑦^去!八ǚ牛黾铱瘛,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后,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铓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yè),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fā)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癡,通宵達旦,其中“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征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內(nèi)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伙子,小伙子再擲給姑娘,并借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nóng)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wèi)生,準備年飯和節(jié)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jù)稱此麥帕雅晚瑪?shù)挠㈧`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到了節(jié)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jié)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jié)成了歡樂的海洋。

    傣國、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jié)為“厚南”。所以潑水節(jié)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志。

    潑水節(jié)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每逢節(jié)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jié)日第一天清晨,人們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jīng),然后又將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婦女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潑水為戲,于是群眾性的潑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人們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所以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還是高興異常。一朵朵水花在人群的歡笑聲中綻放,在太陽的照射下折射出絢麗的光芒。

    除了潑水,還有群眾性的歌舞活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共聚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和著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動作優(yōu)美,歌聲動人;節(jié)奏鮮明,熱情四溢。跳到興高采烈時,或爆發(fā)“水!水!水!”的歡呼,或以“玉臘呵、玉臘呵”的歌聲結(jié)尾。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狂,通宵達旦,甚至醉倒在舞場上。

    節(jié)日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船比賽。木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shù)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彩聲響徹云霄。比賽結(jié)束后,優(yōu)勝者來到主席臺前領(lǐng)獎并喝慶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煙火,用一根數(shù)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藥等配料,置于竹芋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藥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贊賞,并獲得獎勵。

    潑水節(jié)期間,還舉行丟包等活動。青年男女通過丟包尋求伴侶,表達愛慕之情。

    在潑水節(jié)第一天的時候,不但要劃龍舟、放孔明燈、水燈、吃燒烤(當?shù)靥厣,還有一樣更重要的就是—邊交會。邊交會是由泰國那邊的小商人過來買賣當?shù)靥厣、小吃,以此增加兩國的友誼,意義重大。邊交會一般持續(xù)3天,潑水節(jié)的前3天都有。

    節(jié)日習俗

    佛像洗塵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霸》稹蓖戤叄w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八ǚ牛黾铱瘛,“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丟包游戲

    潑水節(jié)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jié)。潑水節(jié)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后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伙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qū)Ψ絹G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fā)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伙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jié)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jié)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shù)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fā)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jié)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

    放高升是潑水節(jié)的又一項保留節(jié)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chǎn)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著白煙,發(fā)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于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孔明燈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qū)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nèi),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圣賢孔明。

    總理過節(jié)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美麗的孔雀之鄉(xiāng)——西雙版納景洪,和邊疆各族人民共同歡慶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 。當年景洪交通閉塞。周總理乘飛機到達思茅后改乘汽車 。瀾滄江大橋正在建設(shè)中,只能乘渡船過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到來,小城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扶老攜幼,懷抱鮮花擁向街道,擁向碼頭,用民族的最高禮節(jié)來迎接人民的總理。

    四月的西雙版納正是鳳凰花盛開的季節(jié);鸺t的鳳凰花樹下,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手持銀盆與各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從此以后,西雙版納景洪在全國乃至世界逐漸出名,現(xiàn)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周總理在景洪期間,視察了熱帶作物研究所引種的橡膠園,鼓勵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shè)者們?yōu)榘盐麟p版納建成祖國的第二大橡膠基地而努力。 至今在春歡公園,又名曼聽公園還有周總理的潑水銅像,屹立在公園大門內(nèi)一百米左右。

    文化保護

    潑水節(jié)是全面展現(xiàn)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潑水節(jié)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shù)表演能給人以藝術(shù)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jié)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歷史記載

    關(guān)于傣族的年節(jié)活動,《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

    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傣族傳說上的日子之王,是一個善良、勇敢、與民眾患難與共的英雄。傣族的六月新年、潑水、放高升等活動,都與這位日子之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民間傳說,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項達提瓣聞狀一查,知道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guī),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shù)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家里去串姑娘。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鐘情。英達提拉便將捧瑪點達拉乍降災人間,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實情相告,7位平日已對父王心情憤懣的善良姑娘,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她們天天圍在父王身邊撒嬌,探查他的生死秘訣。面對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于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燒水淹,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fā)做成"弓賽宰"("弓"為弓、"賽"為弦,"宰"為心,意為"心弦弓")。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后,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剪下他的一撮頭發(fā),制作了一張“弓賽宰”(直譯為心弦弓,褸必弦弓),他們剛把弓弦對準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姑娘見狀,不顧安危撲向頭顱抱于懷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捧瑪點達拉乍死后,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zhí)掌風雨,使人間風調(diào)雨順,人民安居樂業(yè)。

    傳說,修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于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jié)。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義滅親的善良姑娘,并寓驅(qū)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

    缺乏規(guī)范

    2013年4月13日至15日,25名趁潑水之際猥褻婦女的人員,被警方抓獲批評教育,另有23名盜竊嫌疑人落網(wǎng)。

    2013年潑水節(jié)前,西雙版納通報了潑水注意事項,嚴禁以潑水為名侮辱調(diào)戲婦女;嚴禁堵截過往車輛圍攻潑水;嚴禁使用高壓水槍噴射潑水。但潑水狂歡當天,還是有一些人不顧上述規(guī)定,粗野潑水取樂,甚至以潑水為名侮辱調(diào)戲婦女。

    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副部長段金華回應稱,“參加潑水的人參差不齊,每年都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公安部門也曾將一些借潑水滋事和搞惡作劇的人帶離現(xiàn)場,但由于沒有具體的處罰依據(jù),只能訓戒一頓就放人。怎樣規(guī)范潑水節(jié)活動,望網(wǎng)友們多幫西雙版納支招!

    景洪市公安局稱,潑水狂歡沒有錯,但趁機干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就應該受到批評教育和相應處罰。

    云南潑水節(jié)23人借機襲胸摸臀猥褻婦女被抓

    2014年4月15日,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活動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如期舉行,數(shù)萬名群眾和游客參與潑水狂歡,活動現(xiàn)場氣氛熱烈。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不顧現(xiàn)場工作人員文明潑水的提醒,惡意潑水,甚至趁潑水時機猥褻婦女。對此景洪警方加大了潑水活動的管控力度,當場抓獲惡意潑水的人員23名,其中1名涉嫌猥褻婦女的男子被行政拘留。

    2017年4月,2017年潑水節(jié)期間,因潑水節(jié)關(guān)系,緬甸全國范圍內(nèi)共發(fā)生1200多起突發(fā)案件,共造成285人死亡、1073人受傷。

    相關(guān)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