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鎮(zhèn)位于甘孜州瀘定縣南部,地處貢嘎山風景區(qū)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qū)外圍保護地帶,是海螺溝名勝風景區(qū)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鎮(zhèn)距成都約304公里,距瀘定52公里,距康定約70公里,現(xiàn)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溝可直接到康定游覽高原名城。磨西鎮(zhèn)是漢、彝,藏民族聚居地。那具有清代建筑格調(diào)的農(nóng)舍,由一條自流灌渠所串聯(lián)的水磨房與灌溉系統(tǒng)組成山地農(nóng)村的古樸風貌,在磨西鎮(zhèn)仍然保留著法國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和1935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領紅軍路徑的宿營地。
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區(qū)的居民就泛稱為“夷”。其自稱為諾蘇潑、納蘇、尼蘇等。意思都是“黑族”,困為彝族崇尚黑色。中國的彝族人現(xiàn)在總共有六七百萬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據(jù)史料記載,早在遠古時代彝族的祖先就己在滇池、工都,也就是如今四川西昌東南部地區(qū)繁衍生息。后來羌人南下,與當?shù)氐耐林柯洳粩嗳诤。羌南下主要從甘肅、寧海、青海等一帶南下,到岷山以東至金沙江畔一帶。
14-17世紀,由于屯兵,大批漢人進入彝族聚集區(qū),其中還有商人。東漢、魏、晉、南北朝時的“夷”“縹”;唐、宋時期的“烏蠻”;元、明時期的“羅羅”!氨A_”等,都是當時對西南彝族先民的稱呼。到后來,原來的彝族人聚居地逐漸演變?yōu)榻裉斓囊妥鍧h共居區(qū)。
在當?shù)兀妥迦撕蜐h族人,連同當?shù)厣贁?shù)的藏族人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他們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民越來越相同。
在這里,鎮(zhèn)上的各族人民都會跳藏族鍋莊舞,碰上篝火晚會,各族人民開始跳起各種粗獷和豪放和舞蹈,這是一種天生的表達欲望。大家懷著飽滿的熱情伴著節(jié)奏揮灑自如,如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生活的喜怒哀樂化作淋漓盡致的舞蹈。
文化
“磨西”為古羌語,意為“寶地”。磨西古稱磨西面,院系氏人后裔磨些人的聚居地,始于漢代的磨崗嶺古道使磨西成為川藏通道上的繁華重鎮(zhèn)。該鎮(zhèn)位于甘孜州瀘定縣南部,地處貢嘎山風景區(qū)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qū)外圍保護地帶,是海螺溝名勝風景區(qū)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鎮(zhèn)距成都約304公里,距瀘定52公里。關于磨西鎮(zhèn)名的來歷,小葉導游的一個小故事倒很有意思:“磨西”一詞本是藏語,意思是“不懂”之意。據(j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隊漢商從此經(jīng)過,不知何處,正好見一靜坐的喇嘛,便請教此地地名,喇嘛本不懂漢語,于是用藏話回答了一聲“磨西”(意曰“不懂”),而幾個漢商也不知其意,即把“磨西”當成了地名,從此叫的人多了,磨西便也由此得名。莫西的出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它是茶馬古道的重鎮(zhèn)。
磨西鎮(zhèn)內(nèi)保留有較完整的老鎮(zhèn)古街區(qū),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從前。磨西的天主教是一座法國傳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回響了一個世紀。中西文化的交融給古鎮(zhèn)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1935年,兩萬名紅軍來到此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曾在磨西鎮(zhèn)的天主教堂住,并在此開了長征路上著名的磨西會議,因糧草補給不足決定不去康定,并決定部隊過瀘定橋。現(xiàn)有毛澤東舊居和天主教堂等文物古跡,保存完好。磨西古鎮(zhèn)位于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距成都約304公里,瀘定52公里,康定約70公里。原系氐人后裔磨西人聚居地,漢代時為磨崗嶺古道。歷史悠久,盡管歲月滄桑,我們從它眾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窺探出其久遠的歷史痕跡。中國式建筑依舊保存著那份凝重,法國傳教士修建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回響了一個世紀,依然保存那么完好。中西文化的交融給古鎮(zhèn)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在這里可以看到長征時期毛澤東主席下榻過的舊居。磨西古鎮(zhèn)如今已成為川藏通道上的繁華重鎮(zhèn),同時也因海螺溝冰川文化而名聲大震。
而今,大多外來的人們,在這里開店行商,把內(nèi)地的美食也帶到了這里。磨西是個小鎮(zhèn),鎮(zhèn)子很小,僅有十幾戶人家,沿10米寬的街道綿延不過400米,主要居住著彝族和漢族。街上行人三三兩兩,下店上宅式的二層建筑雖然時髦,但也藏不下粗俗土氣,居門倒是熱情純樸禮貌地兜售著當?shù)匮┥徎ǖ韧撂禺a(chǎn),邊上是三五成群的孩童在街上嬉戲玩耍。古鎮(zhèn)小巧玲瓏,順坡而下,以雪峰、山巒、森林為背景,群山懷抱,具有濃郁的高原民族風情。在高原的晴空下逛古鎮(zhèn),品嘗當?shù)靥厣珶,海螺溝美食:蟲草鴨、貝母雞、天麻肘子、酸菜臘肉和野菜等天然綠色食品,不由讓人垂涎三尺。這里的人們質(zhì)樸、坦率、連小孩子們也那么的憨直。
稻田之中隱匿著的一簇簇青綠樹叢所吸引,走近仔細看,原來是森林樹木隱匿著棟棟房舍人家。在磨西,一戶人家自成一個院落,房子建構就地取材,石塊砌壘成一道道的墻,分隔房間又圍合庭院。木材的作用最廣,柱、梁、門、窗,或圓或方、亦短亦長,按照主人的愿望和意志,懸梁挑檐、山墻留空,構架成石頭墻、木作梁、板為廊、瓦為蓋的川西民居,空而不透,圍而不死。家家門戶虛掩。房子分上下兩層,上層堆放糧食雜物,走廊下整齊地堆放著劈好的柴火,廊上掛著成串成串的玉米棒兒。院內(nèi)的柿子樹上,果實壓彎了枝頭。摩托車上,小男孩騎上翻下,這些都告訴來客,磨西的農(nóng)家殷實而寬裕,享受著天倫幸福。
像這樣的房舍在磨西還有很多,他們散落在大山的懷抱中,星星點點,猶如怡然的山水畫。遠遠望去,大山的那邊,就是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聽說它的周圍簇擁著2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和74條冰川。冰川的融水,清純而甜潤,是岷江、大渡河的源頭,也是磨西人的生命之源。四季、晝夜溫差和冰川融水滋潤著磨西,所以這里長的水稻特別香,瓜果蔬菜格外甜。
地理位置
磨西鎮(zhèn)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qū)瀘定縣南部,地處貢嘎山風景區(qū)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qū)外圍保護地帶,是海螺溝名勝風景區(qū)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鎮(zhèn)距成都282公里,距瀘定52公里,距康定約70公里,現(xiàn)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溝可直接到康定游覽高原名城。
磨西古鎮(zhèn)修筑在一個東西北三面繞水環(huán)山的傾斜平臺上,北高南低。一條從北山峽谷蜿蜒而上的石道,在古鎮(zhèn)的入口岔成兩條并行的馬路,一條往東通向貢嘎雪山,一條往北直接通往200多里外的康定。丁字形小街以外,村落和樓房緊湊地聚攏在一起,低頭相向,親密攀談。說是古鎮(zhèn),實際上古舊的民居已經(jīng)不多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小洋樓或刷新一白的平房! 近幾年隨著旅游業(yè)的興盛,新建了許多各種檔次的賓館、飯店,在旅游旺季也完全能滿足游客不同層次的需要,F(xiàn)在,磨西鎮(zhèn)面臨著新一輪的開發(fā),通過建設,將把磨西建設成為具有突出文化特色,濃郁地方特征優(yōu)美景觀的環(huán)境,設備齊全,功能完善,安全舒適的國內(nèi)一流旅游鎮(zhèn),未來磨西鎮(zhèn)將成為整個貢嘎山東坡的旅游度假區(qū)的后勤服務基地。
人口數(shù)據(jù)
磨西鎮(zhèn)人口數(sh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總?cè)丝?/td> | 6794 |
男 | 3711 |
女 | 3083 |
家庭戶戶數(shù) | 1646 |
家庭戶總?cè)丝?總) | 6151 |
家庭戶男 | 3241 |
家庭戶女 | 2910 |
0-14歲(總) | 1657 |
0-14歲男 | 855 |
0-14歲女 | 802 |
15-64歲(總) | 4687 |
15-64歲男 | 2644 |
15-64歲女 | 2043 |
65歲及以上(總) | 450 |
65歲及以上男 | 212 |
65歲及以上女 | 23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6221 |
風景名點
瀘定橋
瀘定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1705年)翌年4月竣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瀘定橋”三字由康熙親筆所題。兩岸橋頭堡都是木結(jié)構的古建筑(已重新修建過了)。其橋身有13根鐵鏈錨固在大渡河兩岸,橋長101米寬3米。瀘定橋一直是川藏交通咽喉要道,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長征途中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重大勝利,瀘定橋因此而聞名天下。我們走在這鐵索橋上,頭腦里出現(xiàn)的就是十八勇士搶渡大渡河的壯舉,緬懷英烈的心情油然而起。
天主教堂
在磨西中式建筑的小巷深處有一座天主教堂,它的存在給小鎮(zhèn)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很難想象,在這個中國人都很少涉足的化外之地,竟然點綴著如此西方的色彩。這座教堂悠久的歷史,民國7年,也就是1918年,天主教康定教區(qū)開始修建磨西教天主堂,在民國11年完成了住房和經(jīng)堂到民國15年鐘樓得以完成。這座教堂最先出自浪漫的法國傳教士之手,但在建筑風格上,它又融入了中國西南部地區(qū)傳統(tǒng)意義上的廟宇的樣式。在它的東北側(c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老式的中廟宇中經(jīng)堂可以看到的圓形窗,而它的南北方向的窗戶則呈現(xiàn)出歐式風格。從正面看,它能夠算得上真下正意義上的歐式建筑了,但是從側(cè)面上看,卻又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飛檐。這就是磨西的天主教堂,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時引入了西方想法;或應該這樣說,磨西的天主教堂就像它思想上歸后不可避免地要同當?shù)氐拿袼捉Y(jié)合起來,在建筑上,它首先實現(xiàn)了本地化,拉近了與當?shù)厝说木嚯x。而這也從總體上給人們造成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奇異的感覺。這種感覺,不管是從建筑的直接感觀,不是對古鎮(zhèn)深入探坊之后都會產(chǎn)生這一感覺。當?shù)嘏e行彌撒先隨著奏響的宗教間樂,悠悠的圣樂傳入耳中,它使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嗩吶。與以往拜訪的教堂中那渾厚而充滿神秘的管風琴相比,這用極具中國化的聲音讓人感覺獨特而新獻。在古鎮(zhèn)回蕩了一百多年的鐘聲,在彌撒開始后的小鎮(zhèn)中低回。小鎮(zhèn)上的天主教徒開始踩著教堂的木地板齊聚到大廳里,木板微顫,人影綽綽。他們在耶穌的受難像下擺放上水果和鮮花,在圣壇點上代表著光明的燭火。古老的中國里的一個古鎮(zhèn)上,樸實的人們在這里表達著他們原始而素的信仰,他們章聲唱起圣歌,在舒緩的歌聲里尋找自己的寄托。
他們或站著,或者跪在長凳上雙手交握,面朝燭火,一動不動?諝饫锾鴦又切屈c點的燭光,這些燭光在他們的臉上分明照出了歲月刻下的痕跡,長久的陽光下照射給他們涂上一種高原古鎮(zhèn)特有的灰銅顏色。久經(jīng)風霜的人們在這里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另一種理解。
這里的人說,每年的圣誕節(jié),這個天主教堂都會被精心地做一番修葺,并且做各種細心的裝飾與點綴,這是他們的一個精神所以。緊接著,鎮(zhèn)上的人都趕到教堂,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進而舉行,在那一天鎮(zhèn)上的人沉浸在一片歡樂與祥和的氣氛當中。
據(jù)說當年紅軍長征時,毛澤東曾經(jīng)把磨西的天主教堂當成指揮部,在這里指點江山,謀劃紅軍的未來。循著史書的指引,看到當年紅軍長征時毛澤東居住地,它至今仍保存得很完好。在1935年5月毛澤東帶領紅軍搶渡大渡河前夕,與朱德一起住在磨西的天主教堂里,召開磨西會議,確定了紅軍下一步的戰(zhàn)略目標,同樣在距離磨西天主教堂不遠的沙壩天主教堂,毛澤東指揮紅軍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戰(zhàn)役——飛奪瀘定橋。值處一提的是,在長征期間,紅軍曾把一名叫博薩特的瑞士籍傳教士也帶上了漫漫的行征之路則為了讓他翻譯繳獲的法語地圖,在漫長的途上,博薩特了解到紅軍長征的目地,了解到紅軍隊伍是在為了一個偉大的理想,為了建立一個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在努力奮斗。到了最后,這位瑞士籍傳教士轉(zhuǎn)為理解和支持紅軍的革命事業(yè)。一年多以后,博薩特拿了紅軍給他的路費,回到了歐洲并且最后定居英國。
這段經(jīng)歷出現(xiàn)在博薩特寫的自傳《合攏的手》中,在這本書中,博薩特大量談到了當時紅軍的共產(chǎn)主義和傳教士的相同之處。
金花寺
在古鎮(zhèn)的盡頭,有一處藏傳寺廟。曰“金花寺”。這是一處奇怪且很有特色的寺廟。廟左上方的屋頂,懸著太極圖。應侍奉道教。廟右上方的屋頂,懸著萬字圖,此應為佛教。廟的正中是達喇圖,無疑是藏教。說來,這是一處三教合一的寺廟。廟里香火正旺,少不了虔誠的游客。不敢貌然造次,總是認為,人間有道,仙有仙道,哪里容得我這不懂之徒混淆仙界次序!倒是這晚間的古鎮(zhèn),夜涼如水?諝馇逍碌姆路鸾(jīng)過過濾一般,只剩下甜甜的,涼涼的味道。這是否就是仙界的味道?磨西鎮(zhèn),不僅是今天成為人們游覽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安營扎寨之處,在當年,也是往來于川藏的鹽幫、馬幫駐足歇腳的地方。磨細雖小卻是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茶馬古道地勢陡險,騾馬難以通行,只有人的雙腳可以攀援其間,所以自古便造就了茶馬古道獨有的社會現(xiàn)象,即人力背茶。
從磨西到康定,就現(xiàn)代的交通而言,花不長的時間便可到達,可是在當是往來于這短短的距離卻要花人們將近十天的時間,為了溝通兩地的茶運,在大山、森林的深處,就出現(xiàn)一群背夫——他們的背上是固定好了的長條茶包,力氣大的人一挑就是兩三百斤的重量;在胸前,他們系上破舊的毛巾或者橢圓形的小篾圈,毛巾是用來擦汗的,而小篾圈,則被背夫們用來刮汗;手上,他們都會隨手拿一根“墩拐子”,這是他們用來爬坡和休息的工具。鎮(zhèn)上的老夫說,因為路途遙遠,需要趕路,另外,身上的裝備比較復雜,一旦把茶包親背上肩,他們就不再輕易卸下來,這樣他們累了想暫進休息的時候,就把木杖或者竹杖支在地上,然后把茶包的重量置于杖子上,就這樣走走歇歇,撒下無數(shù)的汗水、血淚之后,艱辛的背夫們才能到達最后的終點。
背茶是按計件取酬的,一般人背個十左右己經(jīng)算是不錯的了.這樣他們一個往返就可以換來玉米兩斗共70斤,扣掉路上吃的和食宿,往往所剩無幾了.因此背夫們在背茶的路上,只帶著丁點作為干糧的玉米粑粑和一小點食鹽;晚上住宿時,他們更是連幾分錢都舍不得花,隨便找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整理好第二天要吃的食物,以天當被,以地為席,隨便一躺,在蚊蟲的叮咬下進入夢鄉(xiāng)。
在當?shù)兀F(xiàn)在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話:“十個背哥九個窮,背架子彎彎像條龍”在磨西鎮(zhèn),老一輩的背夫在年少的時候,便加入背夫的行列。在還小的時候,他們在父親的帶領下,開始用稍顯稚嫩的肩膀挑起兩三條茶。漸漸地,隨著年歲和力量的增長,他們肩膀茶的條數(shù)也越來越多。有些帶孩子的婦女只好把嬰兒捆綁在茶包頂端。茶葉壓彎了他們的腰,她們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返在康定與磨西之間的山路古道上。無論隆冬炎夏,千年古道上腳穿草鞋、衣衫襤褸的背茶人川流不息。日久天長,山道上留下了鐵杵的痕跡,密布的石窩窩,至今仍在因荒棄而覆滿青苔的石板道上隱現(xiàn)。而在遙遠的路途中,道路崎嶇難行,許多人不小心會掉到懸崖里去,而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甚至還有人直接就被大風吹死,被凍僵的。背夫們就這樣承受著生活的巨大壓力。每次,他們招呼來十來個人,從茶商那里領來的茶包放在肩上,吭哧吭哧地徒走到康定去掙不多的報酬來維持生計。
在臨近康定的大風灣,還有這樣一個“萬人坑”。上面有這樣的對聯(lián):“滿眼蓬蒿游子淚,一盂麥飯故鄉(xiāng)情”。在舊時,那些在附近被累死凍死餓死的背夫們就被拖到這里,不斷有尸體化成白骨,數(shù)年之后,這些尸體變成了白骨,這就是今天的“白骨塔”的由來。
這就是磨西的茶馬道,這就是茶馬道上的背夫。
無數(shù)的背夫用汗水和生命換來的這條茶馬古道的一時繁榮,他們當年是不幸的,他們唯有用不停息的腳步來支撐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在那個年代,也沒有什么比活下去更為重要的了。如今的磨西,己成為國家森林公園的入口,當?shù)厝瞬挥迷傧癞斈暌粯佑醚蜏I去換聊以果腹的食物,他們在這條舊時的古道上,過著屬于今天的文明和生活。
當年的茶馬古道如今又將被數(shù)不清的腳步重新踩上,樹蔭千年,葉子黃了又綠。
冰川森林公園
海螺溝發(fā)源于貢嘎山主峰東坡一條冰融河谷,海螺溝旅游資源有三大特色: 一是海螺溝身處山腳,在陽光照耀下,遠望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氣勢恢宏,光芒萬丈,瑰麗輝煌。
二是海螺溝冰川在國內(nèi)同緯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點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與森林共生。海螺溝冰川是現(xiàn)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溝內(nèi)有一寬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舉世無雙。冰雪崩時,藍光閃爍,雪霧漫天,傾瀉而下,聲動如雷,1-2公里外亦能聽見,一次崩塌量達數(shù)百萬立方米?胺Q自然界一大奇觀。三是在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溫泉點數(shù)十處,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溫泉浴。水溫介于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其中更有一股水溫高達90攝氏度的沸泉。冷熱集于一-地,甚為神奇。
貢嘎山主峰脊線以東為陡峻的高山峽谷,地勢起伏明顯,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離不足30公里達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舉世罕見的大峽谷。海螺溝旅游景區(qū)就位于峽谷之間。這里地形復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郁郁蔥蔥。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攝氏度左右。海螺溝國家地質(zhì)公園以現(xiàn)代冰川、溫泉及高山峽谷為主要特征。主峰貢嘎山海拔為7514m,峰頂呈金字塔形狀,被譽為“蜀山之王”,為世界第11高峰。公園內(nèi)地貌類型復雜:有極高山山地、高山山地等。海拔4900m的極高山山地為雪線以上的區(qū)域,以花崗巖為主的基巖裸露,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蝕地貌發(fā)育。貢嘎山主峰、無名峰、三連峰等金字塔形角峰排列于分水嶺刃脊之上。發(fā)育現(xiàn)代冰川粒雪盆。雄、奇、險、峻的大雪山脈奇峰突兀,巍峨雄壯、氣勢磅礴,美學價值高,觀賞性強。
觀音古寺
小鎮(zhèn)的盡頭,還有一座小小的觀音古寺,它坐落在貢嘎山下,觀音寺非常的小,寺中卻有一棵一千八百年的古杉,寺的房頂圍著樹干的大半周,遠看就像是寺中長出來的一棵大樹,也許是太特別了,香火很旺。小小的觀音古寺,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雙椒雜醬面
雙椒炸醬面當?shù)氐奶厣〕。這種小吃,已經(jīng)是一種在當?shù)氐娘嬍澄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能夠突出反映當?shù)氐奈镔|(zhì)及社會生活風貌,該面以滑、筋、光、汪、麻、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雙椒炸醬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雜醬鮮香,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口感爽滑,勁道 味道麻辣鮮香。尤其是數(shù)九寒冬一碗面吃的大汗淋漓,祛濕開胃。是地道的川味。
地方特產(chǎn)
松茸等野生菌類。全州有13個縣屬松茸主產(chǎn)區(qū),年產(chǎn)量為1500-1700噸左右。以及雞油菌、羊肚菌、牛肝菌相繼進入國際市場,其產(chǎn)品清水茹罐頭,冰凍松茸、鹽漬切片松茸、保鮮松茸是甘孜州唯一能出口創(chuàng)匯的產(chǎn)品。2、林果類。由于我州地處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我州經(jīng)濟林木種類較多,獨具特色,盛產(chǎn)核桃、梨、桃、杏、橙、葡萄、蘋果、石榴、櫻桃,量大質(zhì)優(yōu)。其中巴塘的蘋果和香杏,瀘定的香桃、仙桃、櫻桃,丹巴的梨、蘋果、石榴,得榮縣的核桃,其產(chǎn)品數(shù)量大,品質(zhì)量好。
山野菜、山野果。州內(nèi)開發(fā)利用價值較大的山野菜有藏菜、薇菜、馬暗葉、東風菜、人參果、剌嫩芽、橡子等數(shù)十種,分布于峽谷、山原地區(qū),蘊藏量大;山野果主要有沙棘、仙桃等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功能。
風土人情
彝族年
彝族年,涼山彝語叫“庫史”即“過年”!澳辍币驼Z把它叫做“庫”,其義為:轉(zhuǎn)、回、回轉(zhuǎn)、回歸、循環(huán)。彝族時空觀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點為起始點,太陽冬天日落點南移到最南端后,不再南移,在此停留幾天后又往北移。然后到夏季時太陽落點又移到最北的端點,就不再北移而回歸南移,此端點稱之為“布久”,意為“太陽回歸點”。此后日漸南移,到最南的端點。從最北的端點到最南的端點一個往返周期就是一年。這一時間就在冬至--------夏至-------冬至的前后。彝族年就一般在冬至“布久”的這個時候過。是大小涼山彝族傳統(tǒng)的祭祀兼慶賀性節(jié)日。
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蜚聲海內(nèi)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jié)”。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jié)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nóng)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jié)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chǎn)生了新的形式;鸢压(jié)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并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斗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轉(zhuǎn);第三天晚上成群結(jié)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jié)束。
喜背新娘
婚禮這一天,不論路途遠近,都要由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輪流背著新娘到婆家,彝族有這樣的俗語:不背的新娘不珍貴。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裝扮一新,身著嶄新的百褶裙、緊身繡花衣,身披擦爾瓦(彝族一種似披風的衣物)頭上裹著層層疊疊的帕子,臉上用一張鮮紅的布遮住嬌容,在背新娘期間,不論時間長短,新娘只能進少量的飲食,以免在路途中不方便。背新娘時,最忌諱的是將兩腿叉開臥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將兩腿交疊在一處,側(cè)身臥在小伙子身上,背新娘的途中,眾多的小伙子、伴娘不時停下飲酒,酒后話多歌也多,背新娘的人群中不時爆發(fā)出陣陣笑聲,并引來人群駐腳觀看。當背新娘的人們涌進婆家時,早已等候在這里的男女老少以傳統(tǒng)的方式回敬背新娘的小伙子們,幾十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用盆盛滿山泉,將漆黑的鍋煙拿在手上,待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跨進門坎,姑娘們便毫不客氣地將盆盆山泉潑向人流,小伙子們硬著頭皮往屋里涌去,卻難于抵擋如傾盆大雨的水流,不一會,小伙子們身上早已濕透,,姑娘們?nèi)圆涣T休,一場觸目驚心的“惡作劇”開始了,姑娘們仗著人多,硬是將一個個小伙子捉住,用漆黑的鍋煙往他們臉上抹去,不一會,小伙子們個個似舞臺上的小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發(fā)出陣陣歡快的笑聲,姑娘們更是得意洋洋雙手叉腰,顯露出勝利者的姿態(tài)。入夜,燈火輝煌,賓主手捧酒碗暢飲,接著還要進行歌舞比賽,看誰的山歌唱得情深又意長。當凌晨雄雞啼鳴時,姑娘們開始為新娘更衣梳妝,將發(fā)辮梳為獨辮,以示貞節(jié),姑娘們一邊梳頭一邊含淚唱起傳統(tǒng)的《出嫁歌》:“可憐的姑娘喲,離開了鍋莊邊的慈母,離開了山坡腳下的哥嫂,赤腳踏上彎曲的小路遠走了……
旅游指南
交通路線
成都--雅安(134公里)--二郎山隧道(110公里)--磨西(60公里);
鐵路:乘成昆線上各次列車,烏斯河站(乘特快者在西昌站)下車,然后換乘汽車至海螺溝出入口磨西鎮(zhèn)海即可。
公路:海螺溝距成都304公里,行程約5小時。
成都新南門車站有直達車去往海螺溝,發(fā)車時間7:30時,車費113元。由成都經(jīng)雅安高速公路,穿二郎山隧道抵海螺溝風景區(qū),全長322公里,行程6-8小時左右。磨西古鎮(zhèn)就在海螺溝入溝口。
路況:從成都到雅安全程高速公路,雅安至天全路面尚可,從天全開始,至二郎山隧道口,山路漸漸難行。過二郎山遂道后,進入瀘定縣境內(nèi)路面尚可,瀘定到磨西路面良好。
古鎮(zhèn)住宿
冰川飯店:四星級賓館,相當不錯,是目前整個甘孜州最好的賓館之一,能在此下榻一晚,也算不枉來海螺溝一次。價格約300至500元左右。
貢嘎山飯店:2001年10月開業(yè)的一家有四星級標準的飯店,與冰川飯店齊名,在此賓館可觀賞到貢嘎山,如果有幸,還可欣賞到日照金山的美景。
長征飯店:準三星級,分豪華標準間及普通標準間,價格約200至300元左右。
磨西鎮(zhèn)上另有很多普通賓館及招待所可供游人選擇,價格約在20-100元。
美食小吃
香豬腿
香豬腿一道名菜,味美可口,是節(jié)日和招待賓朋的美食。每到冬季,家家戶戶都要宰殺肥豬,過去宰豬多數(shù)把豬四腳捆住,從胸部用刀開一孔,伸手入胸腔扯斷心肺聯(lián)結(jié)處,將豬殺死后,縫好刀口,反復用干草把豬毛燒盡后剖開,將其肥、瘦肉剝離開。
九斗碗
成都平原農(nóng)村的地區(qū)風俗,凡是哪家結(jié)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請親朋好來聚一番,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至于這名詞的起源也是因為成都地區(qū)在民國時期流利用大碗來喝酒。之所以稱宴席為“九斗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即: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九斗碗的內(nèi)容,一般就是農(nóng)家將現(xiàn)成的雞、鴨、魚、肉.蛋,加上時令蔬菜,做成四川的家常菜肴。如芙蓉蛋.清蒸雞鴨.蒸雜膾.甜燒白,咸燒白、粉蒸肉、蒸肘子、宮保雞丁.韭黃肉絲.魚香肉片、白油肝片、椒麻雞塊.火爆雙脆.糖醋里脊、白汁三鮮.醬燒肘子、姜汁熱窩雞、粉蒸鴨條等,都是“九斗碗”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當然了,農(nóng)家自產(chǎn)的香腸,臘肉.醬肉,更是少不了的。至今成都附近的雙流縣還流傳著這樣一首《九碗歌》:“主人請我吃餉午,九碗擺的勝姑蘇。頭碗魚肝炒魚肚,二碗仔雞燉貝母。三碗豬油燜豆腐,四碗鯉魚燕窩焯。五碗金鉤勾點醋,六碗金錢吊葫蘆。七碗墩子有塊數(shù),八碗肥肉啪嚕嚕。九碗清湯把口漱,酒足飯飽一身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