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觀原名三茅堂,位于杭州吳山天風的南面,是符箓派道教的著名的圣地,祀三茅真君。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因東都舊名,賜額曰寧壽觀,全稱三茅寧壽觀。
簡介
三茅是指秦漢時得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后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
此觀是時極為顯赫,宋高宗曾賜以唐鐘、宋鼎,禇遂良書小字《陰符經》,加上后又入藏的吳道子《南方星君像》、玉靶劍、七寶數(shù)珠、軒轅鏡,為觀中七寶,一時連山也以“七寶”名之。并于觀后筑“十二瑤臺”,遍植桃花,春時郊祭,時有“瑤臺萬玉”之稱,為吳山八景之一。元明時,觀內辟有書館,于謙少年時曾讀書于此。
現(xiàn)狀
2008年吳山三期整治工程中作為重點打造的景點,正式對游人開放。
符箓派簡介
符箓派又稱符水道教,是對道教中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為主的各道派的通稱。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後的靈寶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屬於符箓派。該派自漢魏以來一直是道教主流,宋元時順應新潮流對舊的教理教義進行了革新,并產生出神霄、清微、凈明等新的符箓道派,使符箓方術有了新的發(fā)展。元以降,符箓派統(tǒng)一於正一道。該派由古代的巫鬼道發(fā)展而來,用符箓祈禳,以消災卻禍、治病除瘟、濟生度死等為職事,與中國民間生活習俗聯(lián)系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