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曹操雞”是始創(chuàng)于三國時期的安徽合肥傳統(tǒng)名菜。此菜系經(jīng)宰殺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經(jīng)配料鹵煮入味,直燜至酥爛,肉骨脫離。出鍋成品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觀。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滿口。
相關典故
相傳在三國時期,廬州(今安徽合肥一帶)地處吳國和楚國交界,是兵家必爭之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從都城洛陽率領83萬大軍南下征伐孫吳。其時劉表剛死,他的兒子劉琮被曹兵的氣勢震懾住了,急忙上表投降。劉備不得不向江陵撤退。不久,曹兵攻下江陵,沿江東下,劉備駐在夏口十分危急。諸葛軍師采取了聯(lián)吳抗曹的對策,親往江東勸說孫權。東吳主戰(zhàn)派周瑜和魯肅迅速集結兵力于長江一帶布防,很快便形成了孫劉共同對敵曹操的軍事對峙局面。在歷史上有名的赤壁大戰(zhàn)前夜,漢丞相曹操親率大軍行至廬州(即安徽合肥市),突然臥病不起,只得在逍遙津暫作休息。這逍遙津本是曹操手下大將張遼揮師激戰(zhàn)東吳大軍,威震天下的戰(zhàn)場。眼看破吳在即,卻群龍無首,曹操軍中上下個個焦急萬分。曹軍在曹操親自指揮作戰(zhàn)過的“教弩臺”下,日夜加緊操練。這天正演習時,忽有個廬州人獻上“秘方”。隨行軍中的大廚師根據(jù)“秘方”,捉來一只斤半大小的當?shù)亍柏箅u”,配中藥和好酒鹵制后,送給丞相吃。曹操已多日不沾水米,強力支撐進食,但覺雞肉味美無比,不覺食欲陡增,竟一口氣吃下大半只雞。以后,廚師連做三次,曹丞相都吃個精光,身體很快恢復了健康。此后,他行旅所到之處,必定專請廚師餐餐必備此雞,而且不住地向人夸贊說:“真是美味逍遙雞也”。后來,這種既有營養(yǎng)價值,又可防病治病的菜肴漸漸傳開,人們還將這道美味命名為“曹操雞”。
口味特點
造型美觀,色澤紅潤,香而不膩,五味俱全,營養(yǎng)豐富,具有食療健體的功效。
食材介紹
嫩仔雞1只約1000克,古井貢酒50克,姜10克,飴糖30克,醬油250克,鹽50克,老湯1000克,藥料袋1個(內裝花椒0.6克,陳皮0.6克,大料0.2克,小茴香0.6克,桂皮1.2克,白芷、肉蒄、草蒄、桂條、草果、丁香、砂仁各適量),花生油500克(耗100克)。
制作方法
1.將活雞宰殺,控盡血水,待雞完全死后,用80℃熱水燙泡,不要碰破雞皮,將毛煺凈,掏去內臟和嗉囊,用清水沖洗、瀝凈,擺出良好的造型;
2.用飴糖將雞周身抹勻,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時,將雞放入炸至金黃透紅時撈出;
3.加上安徽本地出產的古井貢酒制成鹵湯里鹵制,最后再入原汁鹵缸悶制而成。燜制的時間一般最少需要5個小時,這樣出來的雞肉酥爛,味香濃郁。
食譜相克
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聞名遐邇
在安徽合肥,尤以逍遙酒家烹制的“曹操雞”最為有名。這個酒家仍以當?shù)氐膬?yōu)質仔雞為基本原料,并配以曹操的家鄉(xiāng)——安徽毫州出產的古井貢酒與天麻、杜仲、香菇、冬筍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蔥、姜等18種開胃健身的輔料精心制成。從此,這道美食聞名遐爾,享譽中華。
有趣的是丹麥首相訪華時,曾興致勃勃地暢游合肥逍遙津,他品嘗“曹操雞”后,大為贊嘆美食名不虛傳。香港船王包玉剛來合肥逗留時,也在“逍遙酒家”吃過“曹操雞”,他還題詞:“名不虛傳,堪稱一絕”以表示由衷的贊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