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臺為亭臺式建筑,背倚淮陰侯廟,亭額為陳立夫老先生手書“韓信釣臺”,兩側(cè)亭柱有對聯(lián)為:“清淮有幸,流傳千古占鰲鉤;歲月無情,消逝幾多漁利客”。釣臺臨水的旁柱上對聯(lián)是:“千秋共釣,懷瑾握瑜雙國士;異代同逢,扶周興漢兩魚桿”。韓信釣魚臺、姜太公釣魚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兩個釣魚臺。
中文名: 釣魚臺
面積: 2483平方公里
地理區(qū)域: 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
地理位置: 淮安市盱眙縣
級別: 4A級景區(qū)
管理單位: 旅游局
基本內(nèi)容
1.水邊之臺。因可供人垂釣﹐故稱。2.北京著名亭臺苑囿之一。
韓信釣魚臺、姜太公釣魚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兩個釣魚臺。
位于韓信湖南岸的韓信釣臺,這是韓信少年時釣魚的地方。后因水患,原釣臺被毀,碑亦無存。
釣魚臺為亭臺式建筑,背倚淮陰侯廟,亭額為陳立夫老先生手書“韓信釣臺”,兩側(cè)亭柱有對聯(lián)為:“清淮有幸,流傳千古占鰲鉤;歲月無情,消逝幾多漁利客”。釣臺臨水的旁柱上對聯(lián)是:“千秋共釣,懷瑾握瑜雙國士;異代同逢,扶周興漢兩魚桿”。
韓信釣臺的對岸就是漂母岸,是漂母為人漂洗絲麻并施飯給韓信的地方。《史記》中記載:韓信在城下釣魚,因家貧,常餓著肚子,漂母就連續(xù)數(shù)十天將自己帶來的飯分給韓信吃,韓信十分感激,對漂母說:“將來一定報答您老人家。”誰知漂母十分生氣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yǎng)活自己,我是為公子你感到悲哀才這樣做的,哪里希望你報答呢!”
唐代詩人崔國輔來淮觀賞古跡,曾留下《漂母岸》詩曰:“泗水入淮處,南邊古岸存。昔時有漂母,于此飯王孫。”漂母岸為一組依水而建的品字形的亭臺式建筑,主亭與側(cè)亭之間有曲折回廊相通,立柱上有對聯(lián):“愛心未料施豪杰,慈母何須賦姓名”,“漂也勞艱,飯饑只為憫王孫;貧而慷慨,母愛信能彌宇宙!狈Q頌了漂母慷慨施食的美德。
原建筑計劃沒有這么大,設(shè)計專家通過考察,堅持將紀(jì)念亭臺加大。設(shè)計專家的理念是,自古傳頌中華民族古代有三位偉大的母親,即孟母、漂母與岳母,人稱“三母”,孟母三遷為了兒子學(xué)業(yè)有成;岳母刺字囑告兒子精忠報國;而漂母施飯是將母愛授于一個無親無故的受餓青年,而且還施恩不圖報,不是更偉大嗎?
從釣魚臺拾級而上的建筑是淮陰侯廟(韓侯祠),后門立柱對聯(lián)云:“清淮水遠(yuǎn),故城址渺,湖波風(fēng)木若慨言桑海;漂母陵高,胯下橋低,愛恨情仇皆烘托英雄!
韓侯祠始建于漢惠帝四年,從此以后,文人墨客紛紛前來憑吊,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詞賦。北宋時的蘇東坡非常崇拜韓信,將韓侯祠更名為淮陰侯廟,并親題《淮陰侯廟記》,刻碑立于院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