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鐵公雞是山東聊城漢族傳統(tǒng)名吃,是老舍先生送給聊城魏氏熏雞的雅號,所以在山東聊城、在山東,鐵公雞已經(jīng)成為聊城魏氏熏雞的別稱,又名鐵雞。
簡要介紹
聊城鐵公雞是老舍先生送給聊城魏氏熏雞的雅號,所以在山東聊城、在山東,鐵公雞已經(jīng)成為聊城魏氏熏雞的別稱,又名鐵雞。
相關簡介
1935年夏,在青島山東大學的蕭滌非請上門造訪的老舍先生和法語教授吃飯,隨手帶上聊城朋友寄去的一只魏家熏雞。在一家小酒館,找了個雅座,把雞交給堂倌,另點了幾樣菜。當堂倌把雞端上來時,那雞竟大為改觀了,不那么黑,也不那么瘦骨嶙峋,色澤光亮,香氣撲鼻,刀工也好,斬得勻稱,很是誘人。他們一面品味,一面贊美,說確是別有風味,平生未曾嘗試。老舍忽然問道:“這叫什么雞?”蕭先生說:“這個我卻說不上,朋友也沒有告訴我,也許是一種藥制燒雞。”這時趙對老舍說:“是不是請你這位幽默大師給它起個名兒?”老舍平日為人很靜穆,絲絲文文的,對朋友總是微笑著,話是不多的。可這只是他的一面。每當三杯之后,他就會像白樂天說的“酒飲三杯氣尚粗”,變得慷慨激昂,談笑風生。有時也大聲猜拳,酒酣耳熱,余興未盡,還往往唱上一段二黃倒板。此刻他已有幾分酒意,略一思索,便說:“朋友,你們看,這雞的皮色黑里泛紫,還有點鐵骨錚錚的樣子,不是很想京戲里那個鐵面無私的黑包公嗎?干脆,就叫鐵公雞!” 這時老舍忽然問兩人到過濟南沒有,蕭、趙說沒有去過,于是他便接著說:“濟南城里有個大明湖,湖的北岸有座鐵公祠,是紀念明朝初年一個名叫鐵鉉的鐵漢子的。當時燕王朱棣(也就是后來的明成祖)帶著幾十萬大兵南下要搶奪他侄兒建文皇帝的天下,鐵鉉拼命抵抗,后來兵敗被俘,被反綁著手帶到朝廷去見已經(jīng)登上皇帝寶座的燕王。嘿,這鐵鉉也真夠鐵的。他一不跪,二不站,用背對著燕王一屁股坐在地上,直罵!燕王對他說,只要你轉(zhuǎn)過頭來回顧一下,我就赦你一死,可他就是不買帳,結(jié)果被分尸。真不愧是姓鐵的。山東既然有這一處名勝古跡,管它叫鐵公雞,不也就表明它是山東的特產(chǎn)了嗎?”當時老舍說得有聲有色,談到鐵鉉的事,那語氣更是斬釘截鐵。經(jīng)老舍這么一說,“鐵公雞”這一頗為別致的綽號就顯得更加有意味,這就是它得名的經(jīng)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