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弦子戲是聊城著名的地方戲曲劇種,自清道光年間流傳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它以現(xiàn)東昌府區(qū)為中心,南至河南北部,西至河北邯鄲,北至德州南部和東部,東至泰安,是很受群眾歡迎的一個地方劇種,該劇行腔抑揚有序,平穩(wěn)婉轉,聲腔俱佳,并且有它自己的很多曲牌、板式,能表演各種文武曲目。
名噪一時
東昌弦子戲在清代曾經(jīng)名噪一時,官宦人家爭相聘請慶壽誕、慶升遷;商賈慶開張、慶喬遷;新年伊始從正月十五一直唱到三月三,很是受到當時官府的重視和群眾的歡迎。清末民初,弦子戲更是紅極一時,在戲劇苑中獨樹一幟,其他劇種改編借鑒弦子戲的曲牌、板式、行腔的情況屢見不鮮。 東昌弦子戲于咸豐年間傳入原老堂邑縣現(xiàn)東昌府區(qū)張爐集鎮(zhèn)后石村一帶,當時僅有二十幾個人活動、演唱、演出,但深受群眾歡迎,當時有句俗話:“寧可荒了地,不舍弦子戲”的說法,驗證了當時人民群眾對弦子戲的喜愛程度。該劇種表演所使用的相關器具主要有大笛、笙、三弦、紅笛及打擊樂器等。曲牌板式內容豐富,大約有一百二十個曲牌,通常使用的大致有:褚云飛、鎖南枝、山坡羊、娃娃調、二板娃娃腔、桂枝香、朝天子等曲牌。
主要劇目
劇目有:游西湖、戰(zhàn)樊城、嚴查散、漢衫記、破洪洲、討荊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