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水粽是廣西,廣東,福建一帶知名的地方小吃,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最盛行,因?yàn)榛宜丈珴山瘘S,晶瑩透明,適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涼解渴的食品。
灰水粽也分甜、咸兩種。咸粽以芝麻、花生、豬肉等為餡;而甜粽沒有餡,比咸粽嫩軟,以蜜糖、黃糖蘸來吃。
灰水粽
灰水粽,聽名字就知和灰水饃同出一則。先用堿水將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黃色,再用葦葉包成四角小粽,扎緊。煮熟剝開的粽子,有葦葉的清香,黃澄澄的粽子顯得飽滿,圓潤。和灰水饃一樣,澆糖漿就可以吃了。其中堿水多為植物燒灰,柴灰慮水所得。
特點(diǎn)
甜灰水粽:即廣東粵東的灰水粽,在廣東粵東客家地區(qū)及廣西部分地區(qū)流行,為端午節(jié)專用粽子。整體為長條形,無內(nèi)餡,空吃味道略帶澀味苦味,典型吃法為蘸黃糖吃,亦可配伍自己喜愛的甜醬。由古至今,一大特色。
制作方法:
1.糯米淘洗干凈瀝去水分,米粽葉或竹葉洗凈備用.
2.把一定比例的食用堿水倒進(jìn)盛糯米的盆中一起浸泡約60分鐘后,瀝干水,加入食用硼砂攪拌均勻。
比例:1斤糯米5克堿,大概是喝湯用的小湯匙小半湯匙。把堿用點(diǎn)溫水先化開后和糯米一起加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后的糯米是有點(diǎn)黃色的。瀝干水后包粽子。
3.這時可以包堿水涼粽了.一般一兩米可包2-3個涼粽,包好用桿草細(xì)繩扎好,放鍋里煮1-2小時即可。
4.粽子煮好后是有點(diǎn)金黃色的,吃粽子的時候再沾白糖或黃糖、白糖煮成糖油(水),淋于去葉的涼粽上,或直接拿涼粽蘸糖油吃。涼粽滲著米粽葉或竹葉特有的清香,和著糖油入嘴絲毫沒有膩口感覺,很清涼舒爽。粽子一次不要吃太多,不好消化。
灰水粽的做法與堿水粽的做法只有一個程序不同,即把干凈的豆枝曬干后燒成灰,置于插箕或簸箕里,擱在水桶或盆上;用清水反復(fù)淋豆枝灰,水桶或盆里的灰水再用干凈紗布濾去雜質(zhì);用這些灰水浸泡淘洗干凈的糯米,就可以做成純天然原汁原味的灰水粽.
有的地方則用稻草灰制作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