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灘是上海中心城區(qū)里市場基礎扎實且中央商務功能相當完備的板塊,位于虹口區(qū)南部濱江區(qū)域。
它作為外灘的延伸,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淀,區(qū)位優(yōu)勢更是得天獨厚,與外灘、陸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構成黃金三角,是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fā)重點地區(qū)之一。
景點簡介
區(qū)域介紹
北外灘地區(qū)位于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東起大連路、秦皇島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黃浦江、蘇州河,北至海寧路、周家嘴路,規(guī)劃用地面積3.66平方公里,沿黃浦江及蘇州河岸線長達3.53 公里。
北外灘作為外灘的延伸,同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淀,而這里的區(qū)位優(yōu)勢更是得天獨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陽,西南處外白渡橋、吳淞路橋兩橋與老外灘相連,南面隔江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qū)相望,延綿起伏的古典建筑群和對岸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與外灘、陸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構成“黃金三角”,是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fā)重點地區(qū)之一,無疑蘊含了巨大的開發(fā)價值。
特色優(yōu)勢
舊居密集
阡陌交錯——上海航運發(fā)祥地重建啟動
“商務—航運—文化”三柱支撐海上門戶 共筑濱江黃金三角
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坐落于北蘇州路20號,原名百老匯大廈,1934年為英商所建,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
百老匯大廈名字取自百老匯路(今大名路),由公和洋行佛蘭賽設計,投資500萬兩白銀,高76.7米,共22層,是當時與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齊名的外灘三大高樓之一。在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建成之前,這里曾是上海的最佳觀景大樓。
當時,地處公共租界的百老匯大廈是專供外國人使用的酒店,其西菜頗為有名。服務生都受過嚴格訓練,咖啡先上清咖,后上白糖、牛奶,程序規(guī)范。不過最出風頭的還是酒店的垂直交通,汽車可以盤旋開到屋頂。屋頂可停車100輛,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抗戰(zhàn)期間,百老匯大廈被日軍盤踞?箲(zhàn)勝利后,大廈被國民黨接收,改為勵志社招待所。
在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建成之前,這里曾是上海的最佳觀景大樓。
外白渡橋
上海開埠之初,蘇州河兩岸連一座橋梁都沒有,人貨都得靠擺渡船運送?梢酝4亩煽谟腥齻,今乍浦路橋附近的頭擺渡、今江西路口的二擺渡以及靠近蘇州河東面的外擺渡。后來,蘇州河南北兩岸先后被劃為英美租界,原先的幾個擺渡口開始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他們認為蘇州河上必須要有橋了。
1856年,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開此先河,出面組織了一家“蘇州河橋梁建筑公司”,花了12000元,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并以自己的大名將之命名為“韋爾斯橋”。不過,上海人不樂意接受這個拗口的洋名,而是直接稱之為“外擺渡橋”。
外擺渡橋的橋面闊約23英尺,長約450英尺。每當有大船駛過時,橋中間一塊活板就被高高吊起,待船通過后再放下恢復為橋面。這一當時的“高科技都市景觀”曾看得上海人心驚肉跳又忍不住鼓掌雀躍。
這造橋的12000元被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韋爾斯為首的12個股東手中,韋爾斯并不滿意于此,想靠外擺渡橋再發(fā)一筆大財。于是他聲稱上海道臺準許他對大橋擁有25年專利權,在這25年內,凡過橋者都得付二文銅錢,車轎的話加倍。后來,上海人慢慢發(fā)現洋人常?擅饨贿@種“過橋稅”,于是抗議要求取消這一稅款,不然就寧可恢復擺渡船。不久,外擺渡橋頭因上海市民抗稅而一度出現了冷落局面。
韋爾斯眼看收入逐減,便想另起灶頭。1871年,他著手修造鐵橋,沒料到最后因為工程粗制濫造,造成部分橋柱、橋身陷落進蘇州河內出了事故方才作罷。結果,市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fā)高漲了。
1873年8月,工部局迫于壓力出面在外擺渡橋以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可免費通行的木橋。該木橋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現黃浦公園)相呼應,于9月中旬正式通行。上海人就喜氣洋洋地把這座新木橋稱之為“外白渡橋”,這個“白”字的意思就是不必付報酬。
浦江飯店
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坐落于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大樓是著名的浦江老建筑之一,和上海大廈、俄羅斯駐滬總領事館一起呈“品”字狀布局在外白渡橋的北端。
1846年,英國商人禮查(RICHADS)在黃浦江邊開了一家禮查飯店(RICHARDS HOTEL),這是上海乃至全國第一家西商飯店。
中國的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中國的第一部電話在這里接通,來自西方的半有聲露天電影和中國最早的交誼舞會都是在這里首次亮相的。禮查飯店是上海領中國現代文明之先的見證者。
1906年,上海要開通有軌電車,禮查飯店名列“動遷”名單。禮查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賠償金后,在原址的東北方向幾十米處重建新樓。一年后,具有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式建筑拔地而起,禮查飯店成了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西商飯店。飯店的頂層餐廳可容納500人盛宴,如今不少新人依舊喜歡在這里舉行婚宴。
因為很多外國貨輪都停泊于此,所以外國海員就成了這里的?。一個筆名為“海上逐臭夫”的文人曾在《申報》上描寫外國海員在禮查飯店吃西餐的情景:“牛酥羊酪作常餐,卷餅包麩日曝干。留行中華佳客到,快呼捧上水晶盤。”
禮查飯店還接待過不少名人政要。作為上海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機構,工部局的成立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19世紀下半期,黃浦路成為外國駐滬領事館的聚集地。他們都喜歡把重要活動安排在禮查飯店。
主要景點
公平路以東、周家嘴路以南、大連路以西,黃浦江以北,靠近大連路隧道和軌道交通4號線,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是北外灘規(guī)劃發(fā)展特色文化旅游休閑的區(qū)域。
區(qū)域以歷史形成的提籃橋商業(yè)地區(qū)為主體,把提籃橋的商業(yè)向江邊延伸,形成一個地區(qū)性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商業(yè)文化中心,并且充分展現提籃橋歷史風貌,重點發(fā)展以水上旅游和提籃橋文化街、下海廟旅游為特色的旅游業(yè),提升文娛功能。
另外還將依托濱江綠地,周邊還將建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商業(yè)設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多選擇的文化旅游休閑服務。
上海北外灘東部濱江
由于規(guī)劃一直處于調整期,該區(qū)域建設啟動比西部、中部稍晚,公平路東側的原銀泰花園住宅用地目前依然不開工,除了掛牌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聚區(qū)通利園和在售的住宅項目旭園外,只有位于楊樹浦路、平涼路的上海瑞豐國際大廈在建,項目總建面6.6萬平方米,共28層,其中1-6層為商業(yè)群房、
上海特色
河南路以東,吳淞路以西、海寧路以南、蘇州河以北,是外灘天際線的組成部分,老外灘的延伸,也是北外灘與四川北路重合的區(qū)域。
這里古典建筑眾多,河濱大樓、郵電大廈,昆山路、花園路的英式老建筑,以及乍浦路餐飲一條街都頗具特色。未來將強調人與水的關系,創(chuàng)造河口濱水景觀,充分利用區(qū)位與文化優(yōu)勢,建設集文化、商業(yè)、娛樂、旅游于一體,充分體現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閑綜合體。
商務航運
吳淞路以東、海寧路周家嘴路以南、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區(qū)域范圍涉及知識服務產業(yè)區(qū)和航運服務產業(yè)區(qū),是北外灘的核心區(qū)域和重點功能分布地,也是目前北外灘建設步伐最快的區(qū)域。
以虹口港為界,西側定位現代商務區(qū),重點發(fā)展那些知識密集程度高的現代服務業(yè);東側則重點建設航運服務區(qū);而東長治路南側主要發(fā)展商業(yè)、辦公、信息中心、酒店等,在東大名路南沿黃浦江主要布置商業(yè)、辦公及標準較高的公寓住宅。目前北外灘開建的大型項目主要集中在該區(qū)域內。
該區(qū)段黃浦江岸線長達1300米,集中了原上海港務局的高陽碼頭和揚子江碼頭,是北外灘航運商務最集中的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大名路、東大名路沿線,隨著耀江國際廣場和>的陸續(xù)建成,該地區(qū)的商務氛圍與寫字樓品質大大提升。
北外灘標
北外灘世茂酒店
是北外灘綜合開發(fā)的啟動項目,外立面已基本落成,該項目南達黃浦路、北抵大名路、西至武昌路、東到南潯路,項目集酒店、會議、娛樂、餐飲、休閑購物于一體,由兩幢姐妹樓組成,總建面超過10萬平方米。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
已經列入06年上海市重大工程第4號建設項目,按照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郵輪母港規(guī)劃,總建面達40余萬平方米,預計將于明年建成投入試用。整個項目將建有6萬平方米的國際客運中心綜合樓、5萬余平方米上海港國際港務集團辦公樓以及28.9萬平方米的配套賓館、商務等設施,850米岸線的國際客運碼頭和9萬平方米的開放公共濱江綠化和景觀岸線。
鵬欣集團的北外灘項目
位于東大名路以南,高陽路以東,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緊鄰黃浦江及濱江公園綠地,用地面積17840平方米,總建面積105700平方米,包括高檔酒店、酒店式公寓及公寓式辦公樓各一幢,規(guī)劃建有高檔社區(qū)商業(yè)配套,并配備開放式會所,目前項目已經開工。
國際客運中心北側地塊
該地塊備受關注,今年終于被金光紙業(yè)和香港建設聯(lián)合以35億高價拍得,該項目東起新建路,西至旅順路,南臨東大名路,北至東長治路,規(guī)劃占地面積62211平方米。該地塊坐北朝南,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區(qū)最大的一塊凈地,擁有生態(tài)景觀,南側有50000平方米集中綠地,可直接抵達黃浦江邊,其功能定位為:圍繞北外灘綜合開發(fā),以商務辦公為核心,輔以高星級賓館、餐飲娛樂、商業(yè)設施,總建筑面積將達到2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幢綜合商務大樓白玉蘭大廈(暫名),為國際航運中心提供配套服務,它將是北外灘標志性建筑之一。另外還規(guī)劃設三至五層地下空間,主要包括:地下公共活動商場,公交、出租換乘點,商業(yè)設施、停車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