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外出旅游,喜歡在景點拍照。室內(nèi)裝飾公司ParrotPrint綜合世界旅游熱點信息地圖網(wǎng)Sightsmap、“孤獨星球”等網(wǎng)站的信息,基于照片分享軟件的海量數(shù)據(jù),排出20個世界“上鏡最多”的旅游景點,中國上海的豫園和北京的天壇榜上有名,分別排在第18和第19位。
上榜的前10個景點依次為:紐約古根海姆美術(shù)館、羅馬圣三一教堂、巴塞羅那古埃爾公園、巴黎紅磨坊、伊斯坦布爾少女塔、威尼斯學院橋、摩納哥蒙特卡洛巴黎酒店、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廣嘗布宜諾斯艾利斯卡米尼托小路、布達佩斯圣伊斯特萬大教堂。
紐約古根海姆美術(shù)館
世界上鏡率最高的景點是由著名建筑師佛蘭克-勞埃德-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Museum)。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世界十大上鏡率最高的景點已經(jīng)新鮮出爐。這是由愛沙尼亞計算機科學領(lǐng)域教授丹尼爾·他麥特(TannelTammet)在2012年使用谷歌地圖制作的景點地圖(Sightsmap)得出來的,讓游者能夠方便地找到最受歡迎的景點。
據(jù)悉,該景點地圖上的黃色點是上鏡率最高的,其次是橘色、粉色和紫色。這讓游客很容易找到人氣最高的旅游景點或城市。該地圖揭示的熱點地區(qū)是基于谷歌的Panoramio網(wǎng)站所提供該地區(qū)游客上傳的照片數(shù)量。使用者可以查詢特定城市最受歡迎的景點,也可以直接把該城市名的熱點地圖作為一個鏈接查找。
在上鏡率最高榜單上,居于榜首的是紐約。但令人驚訝的是,上鏡率最高的地標性建筑不是帝國大廈(Empire StateBuilding)或者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而是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羅馬圣三一教堂
山上天主圣三教堂(Trinità deiMonti)是意大利羅馬的一座著名教堂,帶有雙塔,以堂前通向西班牙廣場的西班牙階梯著稱。也作為司鐸級樞機領(lǐng)銜教堂。
巴塞羅那古埃爾公園
(古埃爾公園正門)
奎爾公園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區(qū)市北,占地20公頃,原來是高第的守護神-巴塞羅那富商艾烏塞比奎爾伯爵計劃建立的一個社區(qū)舊址,建于1900-1914年,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1922年,市政府將其收購,開辟為社區(qū)公園對外開放。
古埃爾公園景點1——立體回廊
(古埃爾公園·立體回廊)
古埃爾公園最精彩的是獨具特色的立體廊道體系,即可防曬又可避雨,廊道下都是廊,頂上是路,廊道有單跨的也有雙跨的,少量地段還是雙層的,廊道由四部分組成,它斷斷續(xù)續(xù)、曲曲折折地和園內(nèi)道路連成一體貫穿全園。
(古埃爾公園·立體回廊)
廊道的支柱由粗糙石料砌筑,石料原地取材,根據(jù)自然形狀稍稍加工,砌筑后原汁原味,依山就勢,層層疊疊,維護了原有的自然地貌,雖是人工建造,不僅一般游客注意不到,不經(jīng)提示的內(nèi)行也往往會疏忽。
古埃爾公園景點2——百柱大廳與百米長椅
(古埃爾公園·百柱大廳)
百柱大廳由86根陶立克式(羅馬風格)立柱支撐的建筑原本是一個市常而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撐屋頂外,兼具泄洪功能。在立柱的頂部還有精彩的裝飾,使到百柱廳更加生動和美觀。
(古埃爾公園·百米長椅)
百柱大廳的屋頂上,是著名的圓形大廣常這里有堪稱是世界第一長度的座椅。說它是長椅并不恰當,其實它打破了對公園長椅的印象,這個全世界最長的座椅,其實是百柱廳的屋頂邊緣,高迪結(jié)合圍墻與座椅,做出了如同蕾絲磙邊的曲折座位,并以彩色瓷磚拚貼,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視覺感受,也帶動了活潑的氣氛長椅用石砌成,形似波浪蜿蜒曲折。長椅根據(jù)人體力學設計,靠背彎度恰到好處,讓人坐在堅硬的石椅上卻感到十分愜意。長椅設計時兼顧到不同的對象,外弧為單人座,內(nèi)弧略為寬大的情侶座,這種獨特的設計別有一番情趣。
(古埃爾公園·百米長椅)
古埃爾公園景點3——馬賽克蜥蜴
(古埃爾公園·馬賽克蜥蜴)
在公園的入口處,有兩座奇異的立體噴泉,一個是代表加泰羅尼亞的守護神--變色龍,另一個是加泰羅尼亞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馬賽克瓷片拼成,色澤艷麗而造型生動。除作為公園的主題象征和鎮(zhèn)園之寶外,它們還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當大雨滂沱時,蜥蜴和變色龍的嘴中就會噴涌出從百柱廳下瀉的水流,顯得尤其生動可愛。
巴黎紅磨坊
康康舞跳了一百年,表演廳變成名景點
到過法國的旅游者,一般都知道巴黎有兩個著名的歌舞表演廳,一個是位于市中心香榭麗舍大道的麗都,一個是位于城北蒙馬特高地腳下白色廣場附近的紅磨坊。如果說麗都具有美國百老匯風格,那么,屋頂上裝著長長的、閃爍著紅光的大葉輪的紅磨坊則是較為地道的法國式歌舞廳。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名作《紅磨坊》使這個歌舞廳蜚聲世界。還有兩部電影以紅磨坊為主題,一部是法國大導演雷諾阿的《法國康康舞》,另一部是當年戛納電影節(jié)的參賽片《紅磨坊》。后者是風格華麗的好萊塢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講述1900年前后發(fā)生在紅磨坊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此片在法國公映后,再次引起人們對紅磨坊歷史和現(xiàn)狀的回顧和關(guān)注。
紅磨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shù)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那一帶充滿藝術(shù)氣氛,成為巴黎最別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區(qū)之一。由于藝術(shù)活動活躍,蒙馬特高地街區(qū)那彎彎曲曲的卵石坡路的兩側(cè),小咖啡館、小酒吧生意興攏后來,這些小咖啡館、小酒店里來了一些舞女,她們穿著滾有繁復花邊的長裙,伴著狂熱的音樂節(jié)奏,扭動著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掛著吊燈的天頂。當時英國人稱這種舞蹈為“康康舞”,認為它很放蕩,很下流,禁止在英國演出。
但是,康康舞在蒙馬特高地很受歡迎。每年狂歡節(jié),舞者走上街頭大跳特跳,人們從城市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社會學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時指出,1871年普法戰(zhàn)爭失敗后,法國萎靡不振,F(xiàn)實生活中丑聞充斥,金融財團明爭暗斗,勞資矛盾加劇。人們厭倦了民族主義者的大話空話,整個民族感到極度的空虛。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標之前,法國人感到苦悶、彷徨。然而,憂郁不是高盧人的特點,他們很快就學會用玩世不恭來取代苦悶,這就促使一種放縱的風氣在巴黎彌漫。
1889年10月,紅磨坊歌舞廳在康康舞的樂聲中正式誕生。紅磨坊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在他的多幅水彩畫中描繪了那些貪婪的看客,而他本人最后也沉湎紅磨坊,在同舞女的夜夜狂歡中毀掉了生命。紅磨坊的舞女,有法國的,也有來自歐洲其他國家及美洲、澳洲的,她們的愿望不高,只希望能夠遇到一位能夠善待自己的男人。
而今紅磨坊已成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廳,是巴黎的一個旅游景點。如果說它仍保持著百年前某些特點的話,那就是舞者的裝飾大致不變,上身裸露,披掛著華麗的羽毛服飾或金屬片,但是觀眾與舊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語,觀眾是現(xiàn)代文明觀眾,懷著發(fā)現(xiàn)巴黎的心情來看演出,演員把演出作為一種光明正大的演藝事業(yè),不像百年前的舞女,為取悅某一個或幾個包養(yǎng)她的男人而強作歡顏。
伊斯坦布爾少女塔
有人說,如果世界有一個首都,那一定是伊斯坦布爾。這座橫跨歐亞獨一無二的一座城市,海峽在這里交匯,東西方文明在這里碰撞,這里的古跡保存完好,又如每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城市一般欣欣向榮大興土木。文化和歲月在這里編織出迷人的模樣,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跟著蟬君一起來探索這座迷人的城市吧。
少女塔位于伊斯坦布爾歐亞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中央,落日時分,落日余暉在燈塔之上美妙異常,如果想登上小島,可以到亞洲區(qū)的üsküdar碼頭乘船前往。
少女塔里還有家餐廳,提供可選套餐145里拉每位;高級套餐175里拉,不含服務費。選擇靠窗座位每人加20里拉。
伊斯坦布爾少女塔
威尼斯學院橋
橫跨威尼斯大運河的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在榜上名列第六。
出現(xiàn)在詹姆斯 邦德系列電影《黃金眼》中的巴黎酒店,位于摩納哥的蒙特卡洛。
位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最大教堂圣史蒂芬王宮(St Stephen’s Basilica)排名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