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有很多種吃法:蒸、烤、燉、炒等,但有一種吃法最為“神秘”,即是把整羊煮爛了,然后擠壓,碼成一垛,吃時用刀削成薄薄的片,夾在燒餅里,吃到嘴里香而不膩,而且氣形兩補,這種羊肉就叫垛子羊肉。
簡要介紹
羊肉是大家普遍喜歡的食品,特別是回民,更以牛肉、羊肉為主食。羊肉有很多種吃法:蒸、烤、燉、炒等,但有一種吃法最為“神秘”,即是把整羊煮爛了,然后擠壓,碼成一垛,吃時用刀削成薄薄的片,夾在燒餅里,吃到嘴里香而不膩,而且氣形兩補,這種羊肉就叫垛子羊肉。
相關故事
關于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史料記載和很多的有趣傳說,他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人們提起他來,都能說出一兩段關于他的故事來。然而有一點一直以來未被證實:朱元璋到底是不是回民?
據(jù)民間傳說,朱元璋的妻子馬娘娘是回民,朝中的文武官員也以回民居多?芍煸笆遣皇腔孛裨谑妨现袥]有記載,傳說故事中也沒有提到這一點。但回民一直都說朱元璋是“老表”。
基于朱元璋可能是回民的說法,就有傳說稱,明朝宮廷里的膳食都是清真的。據(jù)說,皇帝朱元璋最喜歡吃羊肉,一天至少要吃上一次。宮廷里有一幫御廚專門為他做羊肉,這些御廚都是從全國各地挑選來的,做羊肉人人都有一套,有的蒸羊肉在行,有的炒羊肉有獨到之處,還有的燉羊肉湯是一絕,朱元璋每天可以吃到不同花樣的羊肉。然而時間久了,這幫御廚們也不免“江郎才盡”,再也做不出新鮮的口味,難免讓朱元璋失望?吹交噬铣匝蛉鉀]有了興趣,御廚們誠惶誠恐,生怕有一天朱元璋怪罪下來,他們會受到責罰。在眾多的御廚中,有個姓關的中年男子,他本不會做羊肉,是專門炒菜的。當他得知皇上吃膩了“同事”們做的羊肉時,私下里動了心思,悄悄研究起羊肉的新做法來。關姓男子是回民,家是寧陵縣城東關的。在他老家,人們有用大鍋煮羊肉的習慣,煮出的羊肉味道很好。他沒事的時候,便煮了一只羊,配上各種作料,熟后取出冷涼,把骨頭全部剔除,對著一堆肥肥瘦瘦的羊肉,他苦思冥想,尋求一種獨特的做法。幾天后,他腦子中忽然靈光一閃,他把這堆羊肉用粗木棒擠壓成厚厚的一坨。之后,他用刀切下薄薄的一片,一嘗,竟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他大喜過望,又反復試驗了幾次,并找人幫忙把羊肉擠壓得更結實些。一次,朱元璋用膳的時候,對著面前的羊肉絲毫沒有動筷的欲望,他瞅準這個時機,把用燒餅夾著擠壓過后的羊肉片呈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疑惑地咬了一口,細細咀嚼之后,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問是什么東西,關御廚把做法詳細一說,朱元璋直夸他有心,當即決定讓其專為他做此種羊肉。
關御廚為皇上做了10多年的羊肉,中間他不斷改進,增減作料,使味道越來越地道,也因此屢屢得到朱元璋的獎賞。到了50多歲的時候,他告老還鄉(xiāng),回到了寧陵縣東關老家。閑來無事,他便給家人和親友做成坨的羊肉吃,大家吃后齊聲叫好,問這羊肉叫啥名字。這一問還真讓關御廚答不上來了,這么多年他一直都沒給自己做的羊肉起個名字。他略一思索,道:“既然是把羊肉垛起來吃的,就叫它垛子羊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