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泄位于諸暨市西北23公里處。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為五泄構(gòu)成了天然的山水畫卷,素有“小雁蕩”之稱。當(dāng)?shù)厝朔Q瀑布為泄,一水折為五級,所以叫“五泄”。

諸暨五泄風(fēng)景區(qū)
五泄位于諸暨市西北23公里處。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為五泄構(gòu)成了天然的山水畫卷,素有“小雁蕩”之稱。當(dāng)?shù)厝朔Q瀑布為泄,一水折為五級,所以叫“五泄”。五泄瀑布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就聞名于世,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里,就有著詳細的記載。歷代的文人墨客如宋楊萬里、王十朋,元楊鐵崖,明陳洪綬、徐渭、袁宏道、宋濂都曾來此游覽,留下了畫稿、詩文。明代吳中四才子唐寅、文征明等賽詩于五泄,更是傳為佳話。
歷史
五泄景區(qū)山水久負盛名,東漢《越絕書》、北魏《水經(jīng)注》、唐代《隋書》等書中都有描述。唐代五臺山高僧靈默禪師慕名到此創(chuàng)建了五泄禪寺,佛教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良價在此出家。 此后五泄景區(qū)名聲益盛,徐霞客、陸游、白居易,徐渭、王冕、陳洪綬,劉墉、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等都曾到五泄景區(qū)游覽賞景.
景觀介紹
游覽五泄,一般從青口進入,古人云:"五泄名山青口鎖,到此看山山便可"。沿公路前行,路旁曲溪青流,遠處便是疊石巖。它壁立數(shù)十丈,層層疊疊如彩屏。再前便是稱作"五泄湖"的水庫,其彎彎曲曲,長2公里許,猶似一條綠色的綢帶飄浮在群山之中,頗有富春山水的風(fēng)采。 "五條掛練玉龍奔,七十二峰鬼斧痕"。這是詩人形容五泄風(fēng)景的兩句詩,F(xiàn)在五泄的五條"掛練"最后盛入五泄水庫中。 五泄湖建成于1973年7月,湖面廣達56.8萬平方米, 長2800米,水深38米,整個湖面都在兩岸青山的環(huán)抱中。由紫藤長廊臺階登上壩頂,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湖碧水,綠波蕩漾,深不可測。 與疊石巖相對的是青口五泄水庫大壩。大壩雄峙于兩壁陡峭的夾巖之中,壩長118米,高30 余米。大壩中部為溢流壩。大雨之后,溢流壩泄洪,在寬近20米,高約30米的壩坡上,形成人工瀑布,極為壯觀,傳說中的第六泄。水面上疾駛的游船,不時激起層層漣漪,把兩岸的元寶峰,鷲鷹峰,仙桃峰、杜鵑峰、老僧峰、仙掌峰等山峰的倒影彎折。 泛舟湖上,水鳥在水面低飛,狹長的湖面見不到盡頭,大有"青山綠水景無盡"之感,又有"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彎綠水一古琴"的詩意。沿湖兩邊,蔥蘢俊秀,美不勝收。春天萬木崢嶸,紅杜鵑從綠樹叢中透出;夏天滿山蔥郁,濃蔭蔽日;一到秋冬季節(jié),蒼黃的銀杏葉和紅艷的楓葉,點綴在一片蕭瑟之中。 五泄(瀑布)五泄風(fēng)景區(qū)最壯觀的景色當(dāng)推五泄瀑布,它以神態(tài)奇特,變幻莫測的姿態(tài)聞名于世,在地殼劇烈變動時期,五泄涵湫峰與碧云峰之間撕裂了一道口子,巖底逐段曲折下沉,造成長334米,落差80余米,寬窄不一的峽谷。從高1000余米的天堂崗下流,經(jīng)十幾公里的長途跋涉,將涓涓細流,匯集成浩浩蕩蕩的溪水,經(jīng)紫閬、張家,穿陡巖,劈溪流,跌入峽谷曲折奔放而下成為五級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