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大頭菜是江蘇宿遷漢族傳統(tǒng)名菜,是中國商業(yè)部和江蘇優(yōu)質(zhì)食品,宿遷市政府重點保護產(chǎn)品。一九二七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起源于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制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凈、鹽漬、晾曬、原鹵浸泡。曬干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nèi),封存七天即可食用。其色澤鮮黃、香味純正、口嚼無渣、脆嫩爽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欲。
簡要介紹
五香大頭菜是江蘇宿遷漢族傳統(tǒng)名菜。中國商業(yè)部和江蘇優(yōu)質(zhì)食品。
其他介紹
國家商業(yè)部和江蘇優(yōu)質(zhì)食品。宿遷市政府重點保護產(chǎn)品。起源于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一九二七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制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凈、鹽漬、晾曬、原鹵浸泡。曬干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nèi),封存七天即可食用。其色澤鮮黃、香味純正、脆嫩爽口、口嚼無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欲。
食材介紹
大頭菜10千克 食鹽15千克 精鹽5千克 五香面300克 醋500克(不要過量哦)
制作方法
1.將大頭菜去須、根,洗凈后橫切3刀,深度為整個大頭菜的2/3,然后放入缸內(nèi),加食鹽腌制3天后撈出曬干。
2.將精鹽炒熟,與五香面、醋拌在一起。
3.將曬干的大頭菜與精鹽混合物摻拌均勻,裝入壇內(nèi),封壇口放置7天即成。
相關(guān)故事
據(jù)傳明朝正德皇帝因晚年無子出京私訪。這一天途經(jīng)宿遷,因路上風(fēng)大,雇的船只夜里才到東關(guān)口碼頭靠岸。他和兩個隨身護衛(wèi)未驚動地方官府,便微服住進東關(guān)口王老好的客棧里。這時正德皇帝又渴又餓,忙問店家:"老板,店里還有吃的嗎?"王老好答道:"小店還有幾張煎餅,就是一點打牙的菜也沒有。"正德皇帝無奈,拿起一張煎餅嚼了幾口,怎么也咽不下去。忽然見客棧對面一家門前還掛著燈,門上寫著"沈記醬園店"五個大宇,他忙對王老好說:"老板,請你幫我買一點醬菜來。"不多一會兒,王老好拿了一個約四兩重的咸辣疙瘩,切幾片送到正德皇帝面前;"客人,你嘗嘗,這是我們宿遷土特產(chǎn)!"正德皇帝嚼了一口,頓覺香脆可口,五味俱全,食欲大振,心中大喜。正德皇帝忙問老板;"這叫什么菜?"老板道:"這是宿遷特產(chǎn),叫五香辣疙瘩。"
第二天,正德皇帝召見宿遷縣令?h令忙把皇上接到縣衙,擺宴款待。席間,正德皇帝對縣令說:"這山珍海味,猴頭燕窩都沒味,還是沈記醬園店辣疙瘩味美。"縣令忙派人到沈記醬園買來一些五香辣疙瘩,專門叫廚師切成粉絲樣的細(xì)絲,澆上麻油和陳醋,外加蔥花大蒜和生姜絲,正德皇帝品嘗后,更覺味美,說:"這五香辣疙瘩叫起來挺別扭,就叫五香大頭菜吧!"說完,提筆為沈記醬園題寫了幾個字:五香大頭菜,宿遷獨有!自此以后,宿遷五香大頭菜就載入了《中國名菜譜》。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經(jīng)過宿遷,總要帶點五香大頭菜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