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武漢植物園簡介

    2021-10-14    武漢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位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gòu),是中國三大核心科學植物園之一,同時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籌建于1956年,成立于1958年11月,1972年劃歸湖北省后改名為湖北省植物研究所,1978年回歸中國科學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2003年再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武漢植物園

    景區(qū)簡介

    武漢植物園原名武漢植物研究所,籌建于1956年,1958年11月正式成立,為我國解放后中國科學院最早建立的國家植物研究機構(gòu)之一。在5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經(jīng)歷了數(shù)次隸屬關系及名稱的變更,2003年10月,根據(jù)中國科學院“三園兩所”戰(zhàn)略布局,武漢植物研究所更名為武漢植物園。

    武漢植物園面向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濕地恢復與大型工程生態(tài)安全、全民素質(zhì)教育三個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圍繞植物保育遺傳學與遺傳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學與內(nèi)陸水環(huán)境健康、流域生態(tài)學與大型水利工程生態(tài)安全等學科領域開展基礎性、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研究;重點收集保育亞熱帶和暖溫帶戰(zhàn)略植物;利用資源與人才優(yōu)勢,圍繞植物與人居環(huán)境、生物安全、水與人類健康三個主題開展特色鮮明的科普教育。

    武漢植物園現(xiàn)有職工270人,其中科研人員209人;擁有植物學、生態(tài)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工程、環(huán)境工程等5個碩士學位培養(yǎng)點,植物學、生態(tài)學博士學位培養(yǎng)點,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建有國家獼猴桃種質(zhì)資源圃、中科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植物種質(zhì)創(chuàng)新與特色農(nóng)業(y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濕地演化與生態(tài)恢復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綠色農(nóng)業(yè)技術集成與發(fā)展中心果蔬花卉分中心、湖南省園林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建委“三峽庫區(qū)消落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重點站”及6個遷地保護基地、4個所級野外臺站等較完善的科學研究平臺體系。

    作為國家植物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武漢植物園現(xiàn)收集保育植物資源1萬余種,建成世界上涵蓋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專類園、世界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華中最大的野生林特果遺傳資源專類園、華中古老孑遺和特有珍稀植物資源專類園、華中藥用植物專類園等15個特色專類園。

    武漢植物園也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林業(yè)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和武漢市科普教育、環(huán)境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 同時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

    武漢植物園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4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gòu)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并于2007年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

    武漢植物園是湖北省暨武漢市植物學會、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的掛靠單位;主辦的學術期刊《植物科學學報》(原名《武漢植物學研究》)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面對新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武漢植物園確定的發(fā)展定位與目標為:立足華中,面向全球,收集保護亞熱帶和暖溫帶戰(zhàn)略植物資源;拓展資源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濕地恢復與大型工程生態(tài)安全兩大優(yōu)勢領域,引領我國特色農(nóng)業(yè)種質(zhì)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水生植物與水環(huán)境健康和大型工程區(qū)生態(tài)修復技術的研究,成為國際同領域具有強大競爭力和重要影響的研究機構(gòu);進一步提升科普開放能力,成為世界知名的生物多樣性與環(huán)境教育基地。服務國家生物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安全及全民素質(zhì)教育的戰(zhàn)略需求,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園。

    地理環(huán)境

    經(jīng)度:30o33u2032 N

    緯度:114o24u2032 E

    海拔:19-35 m

    氣候資料

    年平均溫度: 16.3℃

    一月月平均溫度: 3.7℃

    七月月平均溫度: 28.8℃

    極端低溫:  -18.1℃(Jan.1977)

    極端高溫: 41.3℃(Jul.1934)

    年平均降雨量: 1282mm

    景區(qū)資源

    熱帶植物

    熱帶具有溫度變化小和全年皆夏的特征,年平均溫度在22~26℃以上。由于氣候炎熱、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適宜植物生長。在這里,大大小小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它們生存繁衍的合適場所。在熱帶森林里,樹木分層生長,在高大的樹下有灌木、灌木下有草叢,層層疊疊,大自然的每一寸空間幾乎都被利用了。

    熱帶森林中的攀緣植物極為豐富,特別是一些藤本植物纏繞于粗大的樹木上,攀扭交錯,橫跨林間。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最適于附生植物的生長,如附生蘭、鳥巢蕨及各種苔蘚、地衣,到處生長在樹干及枝杈上。這兒還可以看到“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景。有人曾統(tǒng)計過,一株樹上的附生植物,有的可以多達15種。

    熱帶的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有名的咖啡、可可、油棕、橡膠等重要經(jīng)濟作物之外。還盛產(chǎn)三七、蘿芙木等名貴藥材。在水果方面有香蕉、菠蘿、椰子、荔枝、檸檬、芒果等熱帶水果。中國云南,素有“植物王國”之稱,而滇南的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則可以說是植物王國里的明珠。其他像海南省的熱帶森林,也是祖國的綠色寶庫。

    一些常見的熱帶植物有: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cv.acutifolia)亦稱“緬梔子”。夾竹桃科。落葉小喬木。干直立,粗壯有乳汁,小枝肥厚多肉。葉聚生于枝的頂端,距圓形。夏秋開花,聚傘花序,頂生,極香;花冠裂片倒卵形,向左覆蓋,花冠外部白色略帶微紅,全紅者較少,內(nèi)基部黃色。原產(chǎn)美洲的墨西哥、委內(nèi)瑞拉及西印度群島。

    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別稱“露兜簕”。露兜樹科。灌木或小喬木,有支柱根。葉片狹長,常聚生莖端,革質(zhì),有銳刺。夏季開花,花無花被,雌雄異株,呈肉穗花序。廣布于熱帶、亞洲至太平洋各群島、中國東南。

    魚尾葵(Caryota ochlandra)別稱“假桄榔”。棕櫚科。大喬木,干有環(huán)紋。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聚生于干頂,頂端一片小葉扇形;側(cè)面的菱形,狀如魚尾,肉穗花序下垂,小花黃色。原產(chǎn)熱帶、亞熱帶及大洋州,中國的海南島、廣東、廣西等分布廣泛。

    沙漠植物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 (Forsk) Balfer Roem et Sehult)

    夾竹桃科,小喬木。葉長匙形,集生枝頂;倒寮t色,大而美麗,觀賞花卉。

    斑紋犀角(Stapelia variegata Linn.)

    蘿摩科。莖多汁肉質(zhì),棒狀,具四棱;葉退化成短棘刺;花具褐色斑紋。觀賞植物。

    大犀角(Stapelia gigantea N. E. Br.)

    蘿摩科。莖長,棍狀,具明顯四枝;葉退化;花大型,五裂,內(nèi)面具褐色細條紋;ㄐ纹嫣,極具觀賞價值。

    綠之鈴(Senecio rowleyanus Jacobson)

    菊科,草本植物。莖長,垂懸,或平臥地面;葉肉質(zhì),紡錘狀,圓球狀,可貯存水分;花生枝頂。沙生耐干旱植物,常盆植作觀賞植物。

    仙人掌(Opuntia cochinellifera (Linn.) Mill.)

    仙人掌科植物:

    為了適應干旱沙漠生活條件,植物體呈多汁肉質(zhì),以貯藏水份;葉形成針狀,以防水份大量蒸發(fā)。這些植物稱為仙人掌植物。仙人掌植物原產(chǎn)美洲或非洲,國內(nèi)大量引種,少數(shù)逸為野生。作為觀賞植物仙人掌品種繁多,許多珍貴品種已成為人們桌上崇物。沙漠植物室又名仙人掌和多漿植物室,面積1200平方米,栽植及展示仙人掌類及多漿植物種及品種1000余種。

    仙人掌類植物的特征:

    原產(chǎn)干旱或半干旱地區(qū)的仙人掌類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節(jié)休眠的特性,雨季來臨時,它們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長,并開放出艷麗的花朵。它們的葉子變異成細長的刺或白毛,可以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的危害,減少水分蒸發(fā),同時還可以使?jié)駳獠粩喾e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淺的根系所吸收;莖稈變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們的身 體伸縮自如,體內(nèi)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時能夠向內(nèi)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熱降 溫的作用。氣孔晚上開放,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散失。莖稈大多變成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通常根系發(fā)達,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正是這些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類植 物具有驚人的抗旱能力。

    廣義的多漿植物(又稱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蘿摩科,百合科等50多個科的部分植物,它們多數(shù)原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干旱地區(qū)。植物的莖、葉肥厚而多漿,具有發(fā)達的貯水組織。全世界共有多漿植物1萬余種。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幾百種,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藥用成分,還是提取碳氫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納米比亞的干熱礫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將近2000種之多。葉片肉質(zhì)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征,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屬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圍廣泛,蓮花掌、伽藍菜、瓦松、景天、青鎖龍等不僅色彩豐富,而且姿態(tài)優(yōu)美,是重要的觀賞植物。龍舌蘭科中有8-10屬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產(chǎn)美洲的龍舌蘭屬和原產(chǎn)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的絲蘭屬植物是重要的纖維,極耐腐蝕植物;還有一些種類是釀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

    水生植物

    顧名思義,水生植物指的是一群喜歡生長在多水環(huán)境中的植物。然而,水與植物之間的親密程度,卻引發(fā)了各方不同的意見。關于水生植物這個問題,有人認為,只有植物體的部分或全部,長期離不開水域生活的植物,才能算是真正的水生植物;不過,卻也有人主張,只要是生長在水邊潮濕地上的植物,也都歸為水生植物。事實上,水生植物和我們的關系密切。日常所吃的食物中,有許多便是來自于水生植物的葉,莖及果實等。例如水稻,芋頭,茭白筍,馬蹄(甜荸薺),空心菜,菱角,蓮藕(荷花)等。

    臺灣的水生植物分布三百余種,含括溫帶到熱帶性的物種,而且遍布全臺各個角落。它們的生育環(huán)境有稻田,廢耕田濕地,其他農(nóng)作物栽培田,溝渠,溪流,池塘,山坡濕地,湖泊,水庫,河口,鹽田,潮間帶。

    臺灣產(chǎn)有三百余種水生植物,它們的生育環(huán)境與生長形態(tài)并不相同,一般可依葉片與水面的相對位置及生活習性,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沉水植物:這類植物完全沉浸在水中,沒有水上形態(tài),它們多生長在水較深的地方,根長在土里,葉片通常呈線形,帶狀或絲狀。大部分的種類會在繁殖期將花挺出水面,以便授粉。少數(shù)如茨藻科植物,則一生完全在水中度過,就連開花也不例外。有一小部分的沉水植物,如金魚藻或黃花貍藻等,它們的根無定著性,會隨波飄浮,也能歸類在飄浮性植物中。

    挺水植物:這類植物通常生長在水邊或水位較淺的地方。和沉水性植物一樣,它們的根也長在土里,但葉片或莖卻挺出水面。然而,有一些挺水植物也能在水面下長沉水葉,不過形狀與水面上的葉片不太一樣。像這樣能適應水面上與水面下兩種生活,且葉形變化甚大者,我們稱之為兩棲性植物,如無柄花石龍尾或圓葉節(jié)節(jié)菜等。至于挺水性植物的花,多數(shù)在水面上開放,少數(shù)則在水中以閉鎖授粉的方式,完成繁衍的使命。典型的挺水植物有野慈菇,鴨舌草等。

    浮葉植物:這類型的水生植物大多生活在深水域環(huán)境中。它們的根莖或球莖固定在水底的泥土里,葉片由長長的葉柄支撐著,平貼在水面,葉片通常呈寬大的圓形或橢圓形。和挺水植物一樣,浮葉性植物也會長出沉水葉。代表性植物有臺灣萍蓬草,眼子菜及小莕菜。

    飄浮植物:這類植物的根沒有固定在土里,植物體會隨著水流四處飄行,而且通常體型較小,繁殖力驚人。典型的飄浮性植物有青萍,槐葉蘋等。

    代表景點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物種收集、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植物園,為全國三大植物園之一,是中國科學院重點建設的國家核心植物園。該園歷時3年建設完成了的八大 新景點。

    1)景觀溫室

    華中地區(qū)物種收集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景觀溫室

    作為中國三大核心植物園之一,武漢植物園在改造后,該園植物種類從4000種增加到7500種,溫室內(nèi)的植物就多達1600余種,其中包括1200多種熱帶雨林、多漿肉質(zhì)植物及400多種蘭花。它的“新成員”一半原產(chǎn)美洲、非洲和地中海。

    景觀溫室除供游客參觀之外,還為科研人員提供研究條件。這里的建筑材料全部從法國進口,溫度保持在18℃至35℃,設有自動調(diào)溫濕器、遮光罩及天棚、自動供水設施,只為植物住得更舒適。

    3000多平米熱帶雨林溫室展館放眼望去,熱帶、亞熱帶風光撩人:山巖陡峭,沙地綿延,瀑布傾瀉,植物枝繁葉茂,薄霧繚繞在陰郁叢林的上空,館內(nèi)不僅有人工瀑布,參天棕櫚,還有濃濃的熱帶風情。此外,溫室內(nèi)還設有沙漠展示區(qū),其中來自美洲高達5米的武倫柱,盡顯沙漠植物本色。

    2)湖北省現(xiàn)代化植物科普館

    科普館是武漢植物園標志性建筑物之一,是以中國古建筑為主色調(diào),集旅游咨詢、導游、電子商務、旅游購物、高科技影院、科普展示為一體的科普旅游中心。館內(nèi)以探索植物起源為主題,發(fā)掘植物的起源和進化。

    3)花徑廣場

    花徑廣場是武漢植物園創(chuàng)新工程改造園地的第一景,坐落于植物園的軸線中心地帶。交通上四面貫通,有地勢之優(yōu),您可以穿過長廊進入熱帶植物溫室、杜鵑園、藥園等各類專類園區(qū)。在廣場中央建有音樂噴泉,它的動感章符似活潑的少女,帶著你一起輕舞飛揚。在花徑廣場您可以觀賞到中國十大名花的風采,它們像山澗的精靈爭芳斗艷。整個廣場環(huán)境優(yōu)雅,兩旁古色古香的木質(zhì)藤廊是人們小憩賞花觀景的好地方。

    4)華中地區(qū)最大的水云澗景區(qū)

    它是華中地區(qū)最大的人造室外霧區(qū),飄忽不定的霧靄在草叢林隙間彌漫,它的建成對園內(nèi)的蕨類植物、蔭生植物、巖石植物等植物種類以及生物多樣性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霧噴經(jīng)過多層凈化,能優(yōu)化空氣質(zhì)量,去除空氣中的雜質(zhì),還能產(chǎn)生一種神奇的物質(zhì)——負氧離子,它的含量是正?諝獾50倍以上,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有益身體健康。徜徉其間,大家會有一種置身于仙境、回歸自然的全新感覺。

    5)巖石植物區(qū)

    巖石植物區(qū)位于藥用植物區(qū)北端,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收集栽培來自神農(nóng)架的高山植物和三峽庫區(qū)巖生植物及一些喜陽的巖石植物等近300種。為高山植物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生境。這里的巖石植物將植物的柔美綠色與巖石的堅硬剛強以園藝的手法相結(jié)合,向游人講述著植物與石頭的故事……

    6)三峽消漲帶植物群落景觀

    為了讓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蕨等瀕危植物在漢安家落戶,武漢植物園投資300多萬建了一個河灘似的三峽消漲帶,根據(jù)長江水位變化,分別在夏秋、冬春時期模擬“漲潮”和“退潮”,讓植物在70厘米的水位落差間安逸“生活”。

    7)日式庭園——怡思源

    怡思源,景如其名,宜寧靜思遠。歐式草坪自然,依地就勢,簡潔整齊,日式“枯山水”寫意,以沙為水,以石代島,中國園林情景交融,蜿蜒的青石小徑,潺潺流水相纏,清雅過人。

    8)東亞最大的人工“水下森林”

    武漢自古豐水,在全國160多家植物園中,武漢植物園以水聞名,擁有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種質(zhì)資源圃,收集了350余種水生高等植物,400多種荷花,100多種睡蓮,幾乎包含了中國所有的珍稀瀕危種類。武漢植物園開辟水生植物科普展示區(qū),方便游客管窺水中植物世界。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公交信息:401,402,643,625路公交可到!

    附公交線路:

    401:東湖沙灘浴場-磨山-梅園-櫻花園-武漢植物園-小李村-畢閣山-茅屋嶺-南望山-地質(zhì)大學-中航181-曹家灣-魯磨路光谷廣場-珞喻路魯巷-吳家灣-東湖開發(fā)區(qū)-馬家莊-卓刀泉-廣埠屯-街道口-洪山-丁字橋-大東門-閱馬場-黃鶴樓-漢陽橋頭-鐘家村鐵橋-鐘家村西大街-歸元寺-冰塘角-腰路堤-夾河街;

    402:武昌火車站-千家街-閱馬場-黃鶴樓-漢陽橋頭-古琴臺-江漢一橋-五馬路-江漢路-南京路-武漢客運港-蘭陵路-粵漢碼頭-三陽路-六合路-撫順路-蘆溝橋路-麻陽街-徐東路-徐東村-汪家墩-省電力大廈-和盛世家-梨園-湖北日報-省博物館-蔡家嘴-洪山禮堂-水生所-武漢大學工學部-凌波門-風光村-八一游泳池-猴山-梅園-櫻花園-植物園小區(qū)-武漢植物園

    643:武漢火車站-廠前商場-鐵鋪嶺-龔家?guī)X-彭家?guī)X-先鋒村-黃家大灣-李家大灣-雁中嘴-鵝咀-磨山-梅園-櫻花園-武漢植物園-小李村-畢閣山-茅屋嶺-南望山-地質(zhì)大學-中航1812-曹家灣-魯磨路公交樞紐站

    625: 南湖路紅旗村-建安街恒安路口-建安街平安路-富安街平安路-丁字橋南路富安街-文馨街文昌街口-文馨街書城路口-書城路文治街-書城路北港春苑-書城路出版城-雄楚大道省出版城-雄楚大道尤李村-雄楚大道幸福路-雄楚大道桂元路-雄楚大道元寶山-雄楚大道陳家灣-卓刀泉南路陳家灣-卓刀泉南路虎泉-虎泉街地鐵虎泉站-虎泉街交通學院-虎泉街民政學院-虎泉街下馬莊-虎泉街地鐵楊家灣站-虎泉街化工學院-虎泉街地鐵光谷廣場站-魯磨路光谷廣場-魯磨路曹家灣-魯磨路中航181-魯磨路地質(zhì)大學-魯磨路南望山-魯磨路畢閣山-魯磨路茅屋嶺-植物園路小李村-武漢植物園。

    402路公共汽車終點站是武漢植物園。

    門票信息

    一、門票

    全價票:40元/人

    半價票:20元/人

    享受此優(yōu)惠條件:學生(不含研究生、非統(tǒng)招生、成人教育)憑本人學生證、年滿60周歲未滿70周歲的老人憑本人老年證或身份證。

    免票入園:

    享受此優(yōu)惠條件:1.2米以下的兒童(有家長陪同);年滿70周歲老人憑本人老年證或身份證;殘障人士憑殘疾證;現(xiàn)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官證或士兵證;記者憑國家新聞總署頒發(fā)的記者證;帶團導游憑國家旅游局頒發(fā)的導游證。

    二、會員證

    單人行年卡:98元

    辦理對象為全部購全價票人群,單人行(優(yōu)惠)年卡:58元

    辦理對象為所有持證在讀大學生(不含研究生)及60-69歲老人,情侶年卡:168元

    辦理對象情侶(一男一女),家庭年卡:198元

    辦理對象為家庭,夫妻兩人或夫妻兩人帶一名小于16周歲的孩子,購買家庭會員證票后現(xiàn)場拍照辦理,憑年卡三人皆可享受一年之內(nèi)不限次數(shù)入園。

    開放時間:周一 至周日 (08:00 - 17:30);

    最佳旅游時節(jié):春夏秋皆宜。

    每月花展

    一月:梅花、洋蘭、山茶花、臘梅、茶梅、水仙

    二月:白玉蘭、結(jié)香、紫玉蘭、仙客來、朱頂紅

    三月:郁金香、君子蘭、荷包花、桃花、百合

    四月:牡丹、杜鵑、罌粟花、大巖桐、虞美人

    五月:鶴望蘭、羊蹄甲、一品紅、火棘

    六月:中國蓮、萱草、美人蕉、合歡、鳳仙花

    七月:凌霄、唐菖蒲、紫薇、五色梅、太陽花

    八月:睡蓮、紫茉莉、木蓮、石蒜、姜花、建蘭

    九月:桂花、雞冠花、翠菊、木芙蓉、千日紅

    十月:菊花、番紅花、旱金蓮、冷水花、油茶

    十一月:大麗花、虎耳草、馬蹄蓮、茶梅、油茶

    十二月:茶花、洋蘭、水仙、枇杷、臘梅、馬蹄蓮

    品牌活動

    菊花文化節(jié)

    武漢市植物園從2009年金秋時節(jié)舉辦第一屆菊花文化節(jié)起,已經(jīng)成為武漢市市民國慶出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具有非常的觀賞性,同時對市民科普菊花文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9月28日,以“季秋之月 菊韻江城”為主題的武漢植物園第四屆菊花展暨首屆菊花文化節(jié)盛裝開幕,此次菊花展的時間將一直持續(xù)到11月15日。開幕式上8位美女身穿五彩繽紛的菊花婚紗走秀,婚紗上繡上了各色的菊花,展示菊花的時尚之美。

    在開幕式上同時亮相的還有武漢植物園首屆菊花文化節(jié)的吉祥物“燦燦”“若若”“珠珠”“華華”,四個吉祥物是經(jīng)過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通過大楚網(wǎng)廣泛面向社會征集出來的,吉祥物分別以四種珍品菊花u2018赤線金珠u2019u2018黃麒麟u2019u2018綠衣紅裳u2019u2018藕粉托桂u2019為設計元素,每個吉祥物的發(fā)式都突出了其中一種花瓣的瓣型,吉祥物頭發(fā)和服飾的顏色也表現(xiàn)出菊花豐富絢麗的色彩。

    武漢植物園菊花展將分為國慶催花菊花展和常溫菊花展兩個主展期。整個菊花展期間武漢植物園將展出1000多個品種共計4萬多株菊花,僅國慶催花菊花展期間就展出300多種共計1萬多株菊花,是國慶數(shù)量的兩倍。此次菊展展出有各種瓣型的菊花,紅、橙、黃、綠、白、粉、紫各種色彩的菊花爭奇斗艷!熬G牡丹”、“墨荷”、“十丈珠簾”、“綠衣紅裳”、“帥旗”傳統(tǒng)五大名菊繼續(xù)引領風騷,還有“綠衣紅裳”、“藕粉托桂”、“黃麒麟”、“赤線金珠”“五色芙蓉”等名品菊花也分別詮釋菊花多樣的美。

    武漢植物園在菊花布展的理念上有所創(chuàng)新,整個展區(qū)設計布展通過小品造型、人物扎景等再結(jié)合大立菊、扎作菊、盆景菊、藝菊、品種菊等各類菊花和時花的藝術配置營造出小而精的園圃式景點,景點多以故事式或寓意式手法表現(xiàn),營造出不同意境的空間環(huán)境。依然延續(xù)市內(nèi)展示和室外展示相結(jié)合的方式,主展區(qū)在景觀溫室、花徑廣場、菊花圃等地,主要景點有“壽客豐慶”“憶江南”“菊輪掠影”“菊田風情”等。

    菊花文化節(jié)期間,武漢植物園還將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著菊花的食用價值,武漢植物園推出了“舌尖上的菊香”盛大飲食主題活動,大型南瓜雕刻菊花、八層菊花蛋糕、養(yǎng)生菊花果凍、大型菊花裱花蛋糕、花茶飲……..新穎別致的菊花美食將讓游客的味蕾生香,所有的菊花美食游客都可以免費品嘗!坝迫煌ぁ焙汀败也柙贰币矊⒈谎b扮成中國風小亭,屆時,“陶淵明”將在詩詞歌賦中讓菊花活色生香。結(jié)合自身豐富的科普資源,武漢植物園還將推出專家講壇,推廣菊花的養(yǎng)生常識,讓游客感受菊花的韻味,穿梭菊花的歷史,體驗菊花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植物園提出了“全民辦菊展”的概念,舉辦了首屆斗菊擂臺賽。武漢植物園走進全市近30個社區(qū)免費發(fā)了近7000盆菊花苗,邀請市民在10月底將養(yǎng)護好的菊花送到植物園來參展,共同展示菊花獨特的魅力。

    郁金香文化節(jié)

    武漢植物園從荷蘭引進了60萬株郁金香,新增種植面積600平米,總種植面積達5000多平米,達到歷年之最。共栽種80個品種郁金香,單色、復色兩類郁金香共紅、橙、黃、白、紫、黑、紅黃、粉綠、奶黃、紅條等30種花色耀眼奪目。展出“夜皇后”、“小黑人”“熱情鸚鵡”“春綠”“藍鉆石”“藍英雄”“飾邊優(yōu)雅”等名貴品種,黑色郁金香是郁金香中的少見名貴品種,僅濃郁艷麗的著名黑郁金香品種“夜皇后”就栽種了5000株。此外,新引進的品種“艾伊多”“紫色魔法”“金色藝術家”“木門”等十幾個品種也令人期待。自從1998年舉辦郁金香花展以來。郁金香花展已經(jīng)成為中科院武漢市植物園另一張靚麗名片。每次舉辦成功后,都成為武漢市市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

    武漢市植物園郁金香花節(jié)布展手法豐富,園藝師采取混播的方式,將不同品種的郁金香、風信子、洋水仙等荷蘭球根花卉混合播種,使同一塊布展區(qū)域能夠出現(xiàn)十幾種花色和十幾個品種,五彩斑斕,視覺上更加豐富。單播營造鮮艷奪目的色塊、混播營造五彩繽紛的景象。單播與混播結(jié)合展示出美不勝收的景象。

    2013年武漢植物園“歐式春天”郁金香花節(jié)開幕 60萬株郁金香窮盡人間顏色歡快流暢的歐洲鄉(xiāng)村音樂,深情悠揚的民歌演唱,歐洲古老樂器豎琴行云流水般的演奏。3月19日,武漢植物園郁金香花節(jié)在外國友人的輕歌曼舞中開幕60萬株郁金香帶來色彩盛宴

    五大展區(qū)風格各異展示歐式風情:

    武漢植物園將花展開辟為五個展區(qū),花展觀賞區(qū)域從入門區(qū)域一直延伸到森林腹地,每個展區(qū)的風格都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宛如仙境。

    中心草坪附近林下展區(qū)。在幽靜的樹林下種植色彩清新的郁金香,上有樹林下有花,有芳草優(yōu)美、落英繽紛的美感。此展區(qū)還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園-庫肯霍夫公園的經(jīng)典布展場景-藍色多瑙河,近萬株藍色的葡萄風信子按流動的長河形狀密植,周圍搭配粉色和白色的風信子,長長的花溪輕盈靈動,帶給人們春天里的浪漫與芳香。

    菊花圃展區(qū)。視覺開闊,分區(qū)域種植各個品種,多以不規(guī)則圖案展示色塊,每一塊區(qū)域附近都有觀賞道,十分適合游人拍照。綠草襯托鮮花,各區(qū)域都如精致的園林小品。郁金香名貴品種也在該區(qū)展示。

    蓮軒花帶展區(qū)。利用蜿蜒且有坡度的地形,采取較典型的花帶種植方式,種植了五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如彩虹跌落人間般美麗。郁金香花開時與周圍水系互相映襯,嬌花照水,更加靈動。

    東湖湖岸帶展區(qū)。此處依湖傍林、環(huán)境清幽,以分區(qū)域色塊種植的方式布展,搭配不同花期的郁金香、風信子品種,即豐富多樣又清新淡雅,非常適合觀賞休憩。

    花境大道展區(qū)。新推出的景觀,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涉及植物300余種,有季季可賞而又四時不同的雅致景觀。該區(qū)域是郁金香、風信子、洋水仙、貝母混栽展示區(qū),既有色彩豐富的混色花境,又有以相似花色植物打造的單色花境。

    每個區(qū)域園藝師都是按照植株高矮、花期長短、顏色不同來搭配種植,以實現(xiàn)層次豐富、視覺多樣。每一片種植區(qū)域都設有觀賞道,方便市民觀賞拍照。為了讓郁金香可觀賞期延長,武漢植物園增加了早花和晚花品種,早中晚三個花期的郁金香依次綻放,可觀賞時間達一個多月。其中,3月19日至4月中旬為最佳觀賞期。

    武漢植物園變花展為花節(jié),不單單展示郁金香的美麗,還將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郁金香花節(jié)期間,武漢植物園還將舉辦在荷蘭具有悠久歷史的鮮花馬賽克大賽、濃郁歐洲特色的郁金香帽子秀、市民參與體驗的最美郁金香小鎮(zhèn)評選等特色活動。郁金香花節(jié)將持續(xù)到4月底。

    種子交換

    交換原則

    根據(jù)1993年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武漢植物園進行種子交換時遵循以下原則:

    ⒈本單位提供的種質(zhì)資源應用于科學研究、公眾教育、物種保護及公益和研究性質(zhì)的植物園的發(fā)展。

    ⒉植物資源接受方若欲從遺傳資源及其產(chǎn)物或這些資源的研究開發(fā)中從事商業(yè)化行為,

    必須得到武漢植物園的許可。

    注意事項

    ⒈本單位在進行種子交換時,將根據(jù)資源的具體情況,種子數(shù)量酌情提供。

    ⒉您所申請的種子份額請不要超過30份。

    ⒊請于2005年5月31日前提交申請,本單位種子交換將按照先申請先交換的原則進行。

    ⒋本單位種子交換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2004.6

    科研領域

    40多年來,武漢植物園針對中國華中地區(qū)兼具南北氣候過渡帶的植物區(qū)系特點,在植物分類學、地植物學、植物生態(tài)學、植物遺傳學、資源植物學等方面為中國生物學基礎研究、植物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國民經(jīng)濟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已成為中國在區(qū)域植物資源研究方面獨具特色、在國內(nèi)外有較高聲譽的植物學研究機構(gòu)。

    科研支撐

    武漢植物園現(xiàn)有職工270人,其中科技人員209人,具有植物學博士學位和植物學、生態(tài)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優(yōu)勢學科領域為:植物保育遺傳學與遺傳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學與內(nèi)陸水體植被恢復、農(nóng)林復合生態(tài)學與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植物園國家戰(zhàn)略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

    作為國家戰(zhàn)略性植物資源儲備基地之一,武漢植物園占地70公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種質(zhì)資源庫和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還建有兩個植物遷地保護附屬園地即“三峽植物園”和“華中地區(qū)珍稀植物遷地保護基地”。本園共引種栽培植物7000多種,是華中地區(qū)最豐富的植物物種多樣性與種質(zhì)資源保存基地。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教教育基地;是湖北省、武漢市科普教育、環(huán)境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三大基地,同時也是國家AAAA旅游景點。

    位于武昌東湖之濱,磨山南麓。園林面積約70公頃。全園共建有珍稀植物區(qū)、觀賞植物區(qū)、水生植物區(qū)、藥用植物區(qū)、獼猴桃園、松柏園、樹木園、竹園等十多個專類園區(qū)和園林景區(qū),共引進各類植物近4000種,是中國華中地區(qū)最大的植物資源收藏中心和中國北亞熱帶植物研究保護基地。

    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掛靠學會有湖北省暨武漢市植物學會;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由本院主辦的《武漢植物學研究》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在行政和業(yè)務管理上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屬于武漢植物研究所非獨立法人二級核算單位。該園創(chuàng)建于1956年,在中國科學院、湖北省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jīng)過40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國家五大核心植物園之一。武漢植物園現(xiàn)有職工210人,其中科技人員157人,高級研究技術人員40人,著名植物學家章文才,陳封懷、孫祥釧等教授在該園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40多年來,經(jīng)過幾輩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武漢植物園在物種收集、科學研究、觀賞旅游、科普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武漢植物園共建成十多個專類園區(qū)和園林景區(qū),收集和保存《中國紅皮書》中的國家級保護植物100多種。成為中國華中地區(qū)最大的植物種質(zhì)資源收藏中心和中國北亞熱帶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建園以來,中國科學院、國家財政對該園核撥的建園經(jīng)費累計達到上億元。2002年5月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特別項目支持費在該園啟動,撥款經(jīng)費將增至4000萬元,同時,省、市將匹配2000萬元,共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依照國家和武漢植物所有關政策,該園門票收入投入再建園使用。近所來到該園科普旅游人數(shù)逐年大幅度增加,2001年來園參觀人數(shù)由2000年的35萬人次增自50多萬人次。該園主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文件,對學生來園參觀瀏覽大多數(shù)實行門票減免的優(yōu)惠辦法。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共建成十多個專類園區(qū)和園林景區(qū),收集和保存“中國紅皮書”中的國家級保護植物100多種。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