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江灘,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面積160萬平方米,與沿江大道景觀相鄰,與武昌黃鶴樓景區(qū)相望,與長江百舸爭流相映,構(gòu)成武漢市中心區(qū)獨具魅力的景觀中心,是武漢市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兩江四堤八林帶,火樹銀花不夜天”,這是一位詩人對武漢江灘美景的贊頌。在武漢三鎮(zhèn)的水景中,武漢江灘可謂是這座濱江城市中一道最美麗的風景。有三三兩兩的市民或游人悠閑地走在綠樹繁花之中,穿行于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享受著忙碌生活中難得的閑適。
江灘的前世
“兩江四堤八林帶,火樹銀花不夜天”,這是一位詩人對武漢江灘美景的贊頌。在武漢三鎮(zhèn)的水景中,武漢江灘可謂是這座濱江城市中一道最美麗的風景。有三三兩兩的市民或游人悠閑地走在綠樹繁花之中,穿行于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享受著忙碌生活中難得的閑適。
如此的美景,讓人們很難想到在漢口新江灘建成之前,這片土地還是常受水患侵擾、直接影響武漢防汛的一大險灘。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武漢市江灘被搶占了184萬平方米,堆著許多垃圾、瓦礫和違章建筑物,大量建筑物阻水,抬高了長江水位!皵D占水的空間,水就會將你逼進尷尬的境地!庇捎诜姥匆庾R的淡漠,武漢江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起不到防御水患的作用。
江灘的今生
近年來,武漢市著力加快城市建設(shè)步伐,改善城市環(huán)境,提升城市功能。從本世紀初開始,武漢市對武漢江灘進行了防洪及環(huán)境的綜合整治。漢口江灘僅第一期工程就搬遷了58家企事業(yè)單位,拆除各類阻水建筑物9.6萬平方米,使往日一片蕪雜的景象得到了改觀,并清除了江灘的垃圾,疏浚了河道,培育了自然生長的植被。一旦遇到洪水,江水可以直接從上面流走,被淹沒的植被能夠進行再次種植。
在防洪設(shè)施方面,武漢客運港至粵漢碼頭原有的10座閘口,整治后封閉了5座,其余閘口高程也由28米左右抬升到了29.2米。另外,還取消了疊梁黃土的封閘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時采取臨時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徑流的方式直排入江。
在清除阻水建筑物和垃圾、增強防洪設(shè)施的同時,他們又依不同季節(jié)的水位,建起了三級親水平臺:一級為20米高程,寬10米;二級為25米高程,寬30米至50米;三級為28.8米高程,寬10米。分別針對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而建,一方面清除了江灘的違章建筑和阻水物體,使河道暢通、利于防洪,另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無論在旱季還是在汛期,都能享受濱江城市特有的美景。
新建起的武漢江灘不僅擁有大面積的立體綠化帶,還為市民提供了具有濱江特色的公共休閑活動空間。新江灘同時發(fā)揮了城市景觀環(huán)境綠化生態(tài)、群眾健身娛樂和親水休閑活動等三大功能。武漢人對長江情有獨鐘,與江水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過去,由于抗洪的需要,一堵高高的防水墻阻隔了市民的親水情結(jié)。現(xiàn)在,江灘的防洪工程建設(shè)與環(huán)境的綜合整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江灘的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武漢市靚麗的“名片”。
“大氣、精致、寧靜、開敞、簡潔”的武漢江灘,形成“一軸、兩帶、四區(qū)”格局,即江灘景觀軸;堤防景觀帶、濱江親水帶;休閑活動區(qū)、中心廣場區(qū)、體育運動區(qū)和園藝景觀區(qū)。音樂噴泉、水上樂園、戲水梯臺等處處體現(xiàn)了親水的主題,讓人們既感受到長江恢宏的氣勢,又能體味到江南小橋流水的韻味。徜徉在江灘上,人們充分感受到水的魅力!耙匀藶楸,服務(wù)于民”是武漢江灘的宗旨。這里名木挺立,芳草茵茵。灘內(nèi)栽種銀杏、紫薇等100多個品種,近2萬余株喬灌木,鋪植草坪近2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70%。陽春草木吐新,滿園綠意;盛夏綠蔭夾道,江風習習;金秋群花吐艷,楓葉顯媚;寒冬玉樹銀裝,江天一色。好一個綠灘與清水構(gòu)成的生態(tài)樂園。
武漢江灘還建有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健身區(qū),其中漢口江灘健身長廊8萬平方米,包括14個網(wǎng)球場、1個滑冰場、健身步道、游泳池等健身場地。占地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長廊以及長140米的塑膠跑道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清晨,這里是喜歡鍛煉的人們的好去處。黃昏,漫步江灘,傾聽長江和漢江滔滔的流水,感受那濃重的武漢韻味。
武漢江灘有著金外灘的美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武漢江灘自開放以來,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0多萬,成為武漢市著名的旅游品牌。
從地域上講,武漢是一座水邊的城市,長江和漢江橫貫其中,把一座城市分割為兩江四岸三鎮(zhèn)。
從時間上看,武漢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曾經(jīng)風起云涌,為世人矚目。
當時間的縱軸劃過地理的橫軸,交會的那個點就是江灘。
江灘是屬于歷史的,它見證了大武漢的繁華和落寞;
江灘也是屬于現(xiàn)實、屬于我們的,在沉睡多年后,它正再度蘇醒過來。
懷念繁華
作為一個名稱,外灘起源于1843年西方殖民者在上海黃浦江灘地修筑的馬路,稱為thebund,中文翻譯即為外灘。
人們對外灘的回憶,其實是根植于對繁華的一種懷念。在人們心目中,繁華本就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對武漢人來說,繁華更是“大武漢”這個名詞中的應(yīng)有之意。
漫步在漢口沿江大道上,從江漢關(guān)到市政府辦公樓(前德國領(lǐng)事館),12幢風格各異的百年老建筑連綿排列開來,每一座建筑的形成,都會固化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而建筑和建筑之間則構(gòu)筑了一個城市空間,把過去和現(xiàn)在全都納入其中,同時也暗暗昭示著未來。
從一個路口走到另一個路口,像一本書翻過了一頁又一頁。這本書所要講述的是武漢已逝去歲月中最繁華的一段往事,那是作為近代歷史上僅次于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工業(yè)和貿(mào)易中心的武漢,也是中國最西化的城市之一的武漢,而見證這一切的就是江灘。
三區(qū)三帶
江灘總體格局為“三區(qū)三帶”。
三區(qū)
觀光游覽區(qū)、中心廣場區(qū)和休閑活動區(qū)。
三帶
濱江特色帶、游憩林陰帶、堤防觀景帶。
沿江大道與江灘車道之間為堤防觀景帶,車道與濱江步道之間為游憩林陰帶,濱江步道以南為濱江特色帶。
另外,橫向的濱江步道、林陰步道、堤上觀景廊貫穿整個江灘。
濱江特色帶
高臺觀景、平臺觀江和梯臺戲水為一體的大型濱江親水空間。濱江步道貫穿其中,沿途設(shè)置梅花燈和荷葉坐椅。
江灘護坡
采用毛石料,表面刻有浮雕和紋飾,設(shè)2種護坡浮雕———敘事浮雕,展示武漢濱水城市發(fā)展史;長江古生物化石、水生生物等浮雕,體現(xiàn)武漢自遠古云夢澤、盤龍城至中世紀春秋漢唐,至近現(xiàn)代繁榮依水而興的展縮景。
游天林陰帶
總長1200米,寬3-8米,采用藍色系列的地磚進行鋪飾,間隔局部地段有地燈裝飾,形成藍色彩帶。各類綠化用地10萬平方米,共占28.8平方米總用地的70%,綠化覆蓋率達90%,使?jié)h口江灘成為漢口濱江地區(qū)最大規(guī)模的集中綠地。
堤防景觀帶
重點進行堤上觀景廊道設(shè)計,形成集垂直綠化、觀景廊道、休閑服務(wù)、緩坡綠化景觀為一體的景觀帶。
堤上觀景廊
采用緩坡式戧臺與防洪墻銜接,頂部設(shè)木質(zhì)步道,在上面既可以觀街景,又可觀江景。木質(zhì)步道局部安排休閑茶座,底層設(shè)零售、公共衛(wèi)生等服務(wù)設(shè)施,總建筑面積達2000平方米,形成觀景、觀江和服務(wù)的最佳場所。
此外,防洪墻和機動車道之間布置寬12米的緩坡綠化景觀帶。
江灘復(fù)興
從某種角度說,武漢城市化、近代化的歷史進程發(fā)端于江灘,而江灘也成為一種城市興盛和衰落的象征。
如果是幾年前,你從沿江大道上走過,兩邊除了樹木在路燈下斑駁的光影,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而現(xiàn)在漢口江灘是各類酒吧、咖啡屋云集的地方。
大江灘武漢造
江灘的復(fù)興并不是簡單恢復(fù)以前的樣子。漢口江灘的設(shè)計者、武漢市園林建筑規(guī)劃設(shè)計院的高級工程師讓余敏認為,江灘的設(shè)計絕不僅僅是要建一個城市游園那么簡單,它應(yīng)該成為一種城市景觀和象征!昂蜕虾M鉃┫啾,武漢江灘有它先天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就是大”,和上海外灘相比,武漢江灘面積是它的8倍,僅沿江觀景道就有60米寬。
而這種天然的廣大也使得武漢的江灘得以擁有三層觀水平臺,其中高層觀景臺比馬路高1米多,第二層是觀水平臺,一年之中有兩個月會被水淹掉,到了汛期會有如在海邊的感覺,最低一層的平臺,在枯水季節(jié)會現(xiàn)出沙灘,人們可以拾級而下,和江水靠得更近。
打造三大景區(qū)
從天津入口廣場至露天劇場為觀江游覽區(qū),以黎黃陂路閘口拓寬30米,形成貫通的大廣場為中心廣場區(qū),從中心廣場至粵漢碼頭為休閑活動區(qū)。
觀江游覽區(qū)
天津路入口廣場、憑江觀景臺、文化廣場和露天劇場,并增設(shè)了雕塑和文化詩墻,提高了文化品味,特別增加了觀江休閑服務(wù)設(shè)施,安排了濱江咖啡座、茶座等服務(wù)功能,形成了內(nèi)容豐富、具有特色的觀景線路。
該廣場觀江觀景視線寬闊,廣場兩側(cè)布局展示中心和防汛調(diào)度中心,兩座建筑物均采用流線造型,與客運港形態(tài)有機呼應(yīng)。兩座建筑物之間為34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停放車輛100輛)。
憑江觀景
———以“長江之歌”為主題,布局“江河水”、“大江東不去”等雕塑,展示長江文化特色。面積達1500平方米。
文化廣場
———以長江詩詞文化雕刻展示為主題,布局采用石材雕飾的詩詞和浮雕景墻,展示毛澤東和歷代文人墨客對長江的頌詠。林陰廣場面積達2600平方米。
露天廣場
———將安排扇形階梯舞臺,面積達36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人舉辦周末音樂會和票友活動。露天劇場周邊設(shè)置漢劇臉譜燈柱和休息廊道。
中心廣場區(qū)
黎黃陂路閘口將擴寬至30米,形成開敞的人行入口。中心廣場是綠化景觀和大型水景、夜景交融的主入口區(qū)。它包括大型梯級景觀綠化和“光之舞”廣場。
中心廣場
———形成三個空間層次,第一層次為半圓形林陰廣場,第二層次為“S”形的玻璃廊架和燈光隧道,兩側(cè)為圖案簡潔的整形灌木和地被植物,第三層次為疏林草地,三個層次整體上形成開敞通透的梯級綠色空間景觀。
在黎黃陂路入口至江邊還將布置一個系列水景,帶狀水景盡頭為“光之舞”廣場,它集地面燈飾、鋪飾、水景為一體,成為壯觀的旱地噴泉和觀江場所。
休閑活動區(qū)
體現(xiàn)了休閑活動的參與性與空間的舒適性、趣味性。它包括水上樂園、密林區(qū)等。
水上樂園的總平面為圓形,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包括游泳池、戲水池、滑道等設(shè)施。泳池內(nèi)設(shè)置成人區(qū)和兒童游戲區(qū),成人區(qū)設(shè)置標準泳道、水邊吧和太陽傘。兒童游戲區(qū)設(shè)有彩色滑道等戲水設(shè)施,冬季可作為青少年航模比賽和訓(xùn)練基地。
兒童游戲設(shè)施包括秋千、滑冰道、旋轉(zhuǎn)木馬、沙場等,面積達1900平方米。游戲場周邊布置具有童趣的實用型水果雕塑系列,如西瓜飲水器、冬瓜商亭、豆莢座椅等。
密林區(qū)
———利用了緩丘形成的高度,種植顏色豐富的植物,形成夏綠秋紅的綠化景觀效果。
交通便民設(shè)施
在交通方面,江灘將建起8米寬的機動車道,采用彩色瀝青,形成彩色通道。汽車從武漢客運港進入外灘,從粵漢碼頭出,單向行駛,道路沿線順向停車。此外,為便于方便市民瀏覽,江灘設(shè)天津路和黎黃陂路兩個主入口,其中,天津路入口與江漢路步行街貫通。
在防洪方面,將現(xiàn)有的武漢客運港至粵漢碼頭的10座閘口封閉5座,其余閘口高程均由現(xiàn)在的28米左右抬升至29.2米,使防洪期間的封閘大大降低。同時,取消了疊梁黃土的封閘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時采取臨時封堵措施。
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徑流的方式直排入江,并設(shè)置四座高標準廁所,并設(shè)殘疾人專用檔位。
江灘夜景亮化形成護坡、綠化、燈光隧道、堤防和光之舞廣場五條光彩流線,與沿江大道歷史建筑的流光溢彩相映襯,共同構(gòu)成漢口沿江獨有的夜景特色。亮化以黃色為主調(diào),展現(xiàn)繁華明快的特點。
附近公交車有1、207、212、24、24通宵線、30、301、38、402、45、502、503、507、520、523、526、527、533、546、548、559、563、579、581、588、595、598、601、603、606、608、622、68、7、707、708、711、721、725、727、737、801、9、電2,大部分公交車是在中山大道各個車站下車,步行5-10分鐘即可走到。
交通信息
在武漢市區(qū)有多部公交車可以到漢口江灘。可以乘坐1、30、212、502路公交車在“沿江大道三陽路”站下車;或者乘坐30、68、212、248路公交車在“沿江大道粵漢碼頭”站下車;或者乘坐9、30、56、68、207路公交車在“沿江大道武漢港”站下車即到。
相關(guān)資料
2001年國慶節(jié),武漢沿江大道整治工程完工,正式對外開放,道路沿線集中了漢口近三分之一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包括江漢關(guān)、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橫濱正金銀行等12幢優(yōu)秀歷史建筑及32幢近現(xiàn)代建筑。
江灘改造一期從2001年11月開始進行吹填,整個整治工程預(yù)計于02年國慶節(jié)前竣工。
江灘整治二期從粵漢碼頭至長江二橋,2002年開始進行吹填。從武漢客運港至長江二橋間的百萬平方米江灘將連為一體,面積相當于3個中山公園、8個上海外灘。江灘用地70%用于綠化,20%用于修建各種休閑娛樂設(shè)施,10%建造親水平臺。
江灘整治三期
●全市社區(qū)年內(nèi)告別漬水
●遠城 區(qū)農(nóng)民喝上潔凈水
●江灘三期工程即將開工
●加強巡查嚴打違法填湖
●明年作別路橋漬水
●兩年內(nèi)推出階梯水
江灘三期將開工漢口江灘兩頭延伸
從2001年起,武漢市投入資金3.8億元,建成了漢口江灘一期、二期,面積接近100萬平方米。三期建成后,這條濱水綠化長廊將長達8.45公里,形成世界級的大型綠化廣場。
武漢江灘建設(shè)一覽表
2001年2月12日
武漢江灘建設(shè)工程指揮部第一次指揮長會議宣布,武漢江灘建設(shè)正式啟動,第一道濱江風景線鎖定漢口沿江大道。
2002年4月1日
武昌臨江大道一期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
武漢市已決定對其進行改造。改建后的臨江大道,南起紫陽路,北到長江二橋,全長8140米,由觀江休閑段和大橋文化廣場兩部分構(gòu)成。
2002年7月13日
漢口沿江大道(龍王廟至武漢關(guān)(即江漢關(guān)))環(huán)境整治工程開工,改建后的“江灘”形成“三點(龍王廟、王家巷、武漢關(guān))串一線”的總體景觀布局。
2002年10月
漢口江灘開放,迎來10多萬市民。
2003年9月28日
漢口江灘二期游園盛裝開放,與一期逶迤相連,綿延3.5公里。
2003年12月20日
經(jīng)過7個月的封閉改造,武昌臨江二期工程竣工,向市民開放。武昌臨江二期工程包括紫陽路———大成路的觀江休閑段、中山路———新生路的親水觀景段,以及大堤口江灘公園。
2004年1月4日
政協(xié)漢陽區(qū)12屆2次會議上宣布今年將投資60億元,開發(fā)長江漢陽江灘沿線,打造漢陽的江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