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徽墨簡介

    2022-01-30    宣城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寧、歙縣、婺源(今江西婺源)三地為徽墨制造中心,且歷代名家輩出,如曹素功、汪節(jié)庵、胡開文、詹云鵬、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漳侵袊鴿h族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于唐,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徽墨

    基本介紹

    徽州,古稱歙州,由 黃山市的 歙縣(含現(xiàn) 徽州區(qū)及黃山區(qū) 湯口鎮(zhèn))、 黟縣、 休寧(含現(xiàn) 屯溪區(qū))、 祁門及 婺源(現(xiàn)屬江西上饒)、 績溪(現(xiàn)屬安徽宣城)六個縣組成。

    古徽州造墨的中心是歙縣 (今安徽歙縣 )、休寧(今安徽休寧)、婺源(今江西婺源)三縣。

    歙縣(今安徽歙縣 )制墨的名家有程公瑜、吳守默、程正路、曹素功、汪近圣、程一卿、程怡甫、方密庵、汪節(jié)庵、方振魯、江希古、汪希古等;

    休寧(今安徽休寧)制墨的名家有葉玄卿、葉元英、汪時茂、汪次侯、吳吳生、吳天章、胡星聚、王麗文、葉拱輝、汪啟茂、汪斗山、王堯章、汪采章、胡開文等;

    婺源(今江西婺源)制墨的名家有詹云鵬、詹衡襄、詹彩臣、詹方寰、詹成圭、詹從先、詹俟三、詹子云、余子上、余福從、余方也、程靖友、程秀夫、王晉卿、查享吉、查森山等。

    1915年在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的 地球墨就是徽墨的珍品。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并增添、開發(fā)了新的品種。1989年,歙縣 老胡開文墨廠生產的“超漆煙墨”獲國家金質獎。

    當代有“天下墨業(yè)在 績溪。”之說,績溪制墨名家有石海明等人。尤以石海明名冠海內外,久傳不衰,豐富和發(fā)展了前人的制墨工藝,獨占一時之秀?兿中S,還恢復了一些以古法燈盞油煙、 鹿角膠為代表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產品,如“金膏水碧”、“如犀如玉”、“光如漆”、“惜如金”、“紫瓊霜”、“松滋候”等等,都是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并存的優(yōu)質 墨錠。

    發(fā)展歷史

    唐代

    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于唐,這可從祁門縣1978年從唐墓中出土的“文府”墨得到佐證。該墨在地下經(jīng)歷千余年而不敗,足見其質地之佳。因墨面有“文府”二字,故人稱“文府”墨。殘墨長8.3厘米、寬2.7厘米、厚1厘米,今珍藏于安徽省黃山市博物館。

    徽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當不遲于 唐末。唐朝末年, 奚超至歙州,見歙地多黃山松、且質優(yōu),新安江流域的水質又好,故留此重操舊業(yè)。其子廷珪,更是有心,見當?shù)啬滦漳に浦H具特色,便虛心求教、潛心揣摩。他們改進了搗煙、和膠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規(guī)程,所造之墨在品質上超過了易州墨,被人譽為“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 李煜的賞識,召奚廷珪為墨務官,賜給“國姓”,因此,奚廷珪又稱李廷珪。于是,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成為千古美談。從此李墨名滿天下,其墨被譽為“天下第一品”,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因之,李廷珪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

    李廷珪所制的墨,“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據(jù)記載,北宋書法家、文字學家 徐鉉,幼時曾得一錠李墨,與其弟徐鍇共同研磨習字,“日寫五千”,也整整用了十年。更令人贊美的是,磨過的墨,其邊有刃,兄弟倆還常用它來裁紙?梢,李墨除了配料精良,在制作時是尤重捶打砸實,故其墨耐磨耐用,能裁紙。又據(jù)《遁齋閑覽》記載:“(大中)祥符中(1008-1016),治昭應宮,用廷珪墨為染飾,有貴族嘗誤遺一丸于池中。逾年臨池飲,又墜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墨,光色不變,表里如新!笨梢姡钅|地確實有異于常墨。

    南唐時名家還有朱逢,他是歙縣人。李墨雖被南唐后主李煜所賞識,但同屬南唐的寵臣、名宦韓熙載卻垂愛于朱逢。他把朱逢請到書館旁燒煙制墨,名其作坊為“化松堂”,名其墨為“云中子”、“麝香月”?梢娭炷膊粊営诶钅。

    李廷珪之弟廷寬,廷寬之子承晏,承晏之子文用及孫惟慶,也業(yè)墨,都是名墨工;惟慶還繼續(xù)任過墨務官。自李廷珪被李煜封官賜姓后,徽州的墨工更重制墨技藝,因而歷代都產生過一批批著名的墨工。

    宋代

    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國家得到了統(tǒng)一。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文化又重新繁榮起來。

    宋代統(tǒng)治者重視 文治,全國各地書院林立,科舉考試制度進一步得到完善,印刷術突飛猛進,出現(xiàn)了一個文化高潮。尤其是宋室南渡后,徽州的制墨業(yè)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達官顯貴、名門望族聚集江南,首先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人墨客的南下,又促成了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每年臨安的科舉考試更直接拓展了徽墨的市場。這時的徽州地區(qū),制墨業(yè)已步入“家傳戶習”的繁榮普及階段,僅官府每年就要向朝廷進貢“大龍鳳墨千斤”,而要滿足文人墨客、莘莘學子的用墨則要逾萬。到了宣和三年(1121)改 歙州為徽州時,“徽墨”之名便正式誕生并迅速風靡南宋都城 臨安,“徽墨”遂成了墨的代名詞,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

    宋代徽州的制墨業(yè)“流派紛呈,名工輩出”。黟縣的 張遇、歙州的 潘谷、新安的吳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徽州制墨業(yè)的著名人物。

    張遇,黟縣人,他是油煙墨的創(chuàng)始者,以制“供御墨”而聞名于世。他制的墨因加入了 麝香、 金箔而稱為“龍香劑”,其配方一直相傳至今,成為墨中極品。“張墨”為歷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寶。其子張谷、孫張?zhí)幒穸际且淮ぁ?/p>

    沈桂以 松脂、漆滓燒得極黑的煙,名為漆煙,人稱其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他是漆煙墨的創(chuàng)始者。

    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于“滓不留硯”,曾得 宋孝宗犒賞緡錢兩萬的獎勵。

    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 潘谷,被世人譽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yōu)點,被稱為“墨中神品”。他因嗜酒而不幸落水溺死, 蘇東坡深懷激情地寫下了“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悼亡詩。此詩一直相傳至今。

    宋代制墨業(yè)的繁榮,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第一、油煙墨的創(chuàng)立,開辟了中國制墨業(yè)的新領域。千百年來,制墨主要以松煙為原料,由于長年累月取松燒煙,致使松樹被砍伐殆盡。宋代科學家沈括在他的科學巨著 《夢溪筆談》中曾說:“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泵鎸λ蓸浯罅靠撤,墨源嚴重枯竭,尋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于是一種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煙便應運而生。

    第二,制墨從業(yè)人員眾多,名家輩出。宋代制墨名家見諸史冊的多達百余人,張遇、潘谷、吳滋、戴彥衡、 葉茂實等是其代表。他們在選料、配方、燒制、用膠、搗杵等工藝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制墨遺產。

    第三,達官貴人及文人墨客與制墨工匠切搓技藝,促進了制墨技藝的發(fā)展。 宋徽宗雖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在書法繪畫方面頗有天賦,他創(chuàng)造的“ 瘦金體”書法,名傳千古。他喜歡墨又懂制墨,還親自實踐,推動了制墨業(yè)的發(fā)展。北宋大文豪 蘇軾也是一位制墨愛好者,此外秦少游、陸游、黃庭堅等文人都有過參與制墨的經(jīng)歷。文人的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制墨技術的發(fā)展。

    第四,人們不但用墨、也開始了藏墨,并出現(xiàn)了藏墨制墨的著作。又因墨中添加藥物,人們在實用中發(fā)現(xiàn)了墨的藥用功能,“徽墨家族”便有了藥墨一員,藥墨遂成為居家常備的非處方藥品之一。

    元代

    元朝,因統(tǒng)治者實行嚴酷的民族壓迫,“南人”備受歧視,因此,在科舉與文化方面受到限制;加之元代的工匠已淪為奴隸,個人根本沒有出人頭地與揚名的可能,故制墨名家寥若晨星,制墨業(yè)也遠不如宋代,徽墨業(yè)處于一個低谷。元代墨工中,比較著名的有朱萬初、陶得和、潘云谷等人。明代是徽墨業(yè)恢復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明代

    明代以南京為陪都,徽州屬“京畿”,經(jīng)濟、文化教育得以發(fā)展,尤其是科舉考試走向鼎盛后,使徽墨業(yè)的生產不僅得以恢復,而且得到迅速的發(fā)展。據(jù)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記載,明代徽州墨工就有一百二十多位名家,產品除供應國內,還遠銷日本、東南亞。

    徽墨發(fā)展到明代,其配方、其制作工藝,大多已定制、已公開。松煙、油煙并舉;“桐油煙”、“漆煙”被廣泛采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幾種貴重原料,使墨的質地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墨家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精工制作和墨面的創(chuàng)意、設計以及產品的包裝、裝璜創(chuàng)新上。各種質地、規(guī)格的墨品不斷涌現(xiàn),諸多歷史畫題、名家典故不斷化為墨面的雕刻內容;漳褟膯渭兊奈姆坑闷、書寫材料,進入了“實用兼欣賞”的工藝美術品行列。

    各制墨名家為了爭奪市場,挖空心思,頻出新招,所制墨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嘉靖年間的方正、邵格之、羅小華以及萬歷年間的程君房、方于魯、汪春元、葉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競爭中相繼興起、各樹一幟的代表人物。這時期徽墨不僅質量精良,而且墨的圖式、墨印的雕刻,也各盡其美,達到歷史的新高。如程君房制的“玄元靈氣”墨,董其昌贊賞說,“百年之后,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迸c程君房同時馳名墨壇的當推方于魯。方氏精制了一種“九玄三極墨”,被譽為“前無古人”的佳品,聲譽已經(jīng)“傳九州,達兩都,列東壁,陳尚方”。在此期間,富有裝飾性的成套叢墨——集錦墨也開始出現(xiàn)。裝墨的墨盒也非常精致,有從東南亞進口的楠木、紅木等珍貴材料制作的木匣,還有螺甸鑲嵌的漆匣。各種制墨的專著也紛紛涌現(xiàn)。

    競爭促使了徽墨的發(fā)展,尤其是印版的雕刻、墨品的裝璜,或為名家繪圖、或為高手刻版、或為巧手制盒,把制墨業(yè)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輝煌的時代,使徽墨超越了文房用品的范圍。明代很多著名的畫家參與了墨式的繪圖,著名的刻工參與了墨印的雕刻,其中畫家有丁云鵬、吳廷羽、俞仲康等人;雕刻家有黃鏻、黃應泰、黃應道、黃德時、黃德懋等人。這樣,到了正(德)嘉(靖)年間,徽墨便形成了歙、休、婺三大派。

    歙(縣)派,因地處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歙縣,歷朝貢墨、達官顯貴用墨幾乎為其包攬,產品端莊儒雅,煙細膠清,重香料、重包裝。其代表人物為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方瑞生等。

    休(寧)派的產品則雅俗共賞,墨品華麗精致,多套墨、叢墨(集錦墨),墨面重彩飾,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其代表人物為汪中山、邵格之、葉玄卿、吳去塵等。

    婺(源)派則屬于普及型墨。婺源人,尤其是詹姓墨工,利用當?shù)厥a松煙的優(yōu)勢,所制墨品大眾化,價格低廉,深受百姓與學子的歡迎。因婺墨不見重于文人墨客,故絕少記載。其代表人物主要為詹姓墨工,其中有詹華山、詹文生等。

    “三大派”,各以自己的優(yōu)勢,分攤了墨業(yè)市場的份額,各得其所,共同發(fā)展并壟斷了全國的墨業(yè)市場。

    在明代的徽墨大家中當數(shù)歙縣的程大約(約博),世稱“墨妖”。他既講究墨的配方,又注重墨印的雕刻以及墨品的設計、裝璜(匣子),并有《程氏墨苑》行世。其弟程君芳(原名士芳)也制墨,是萬歷間的高手。他們制的墨,其墨印大多出自徽派著名刻工黃璘、黃應泰之手,因而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冻淌夏贰芬渤鲎远S之手,該書被鄭振鐸譽為“此國寶也,人間恐無第二本”(見《卻中得書記》)。方于魯是大約的徒弟,歙縣巖寺人,曾與程君芳展開激烈的競爭,并刊有《方氏墨譜》與程氏抗衡,由是也促成了《程氏墨苑》的問世。方氏還以自己的詩作,參與了這場競爭。商場如戰(zhàn)場,顯示了明代徽墨業(yè)競爭之激烈。

    清代

    徽墨發(fā)展到清代,先后出現(xiàn)了“四大家”,即 曹素功、汪近圣、汪節(jié)庵、胡開文,他們都是徽墨業(yè)中的一代翹楚。

    曹素功,歙縣巖寺人,名圣臣,字昌言,號素功,清順治十二年(1655)秀才,十七年(1660)貢生?滴趿(1667),開始頂承吳叔大的鋪子,并將吳的“玄粟齋”改為“藝粟齋”。相傳康熙帝南巡時,他獻的佳墨頗得賞識,康熙帝特賜“紫玉光”,一時名聲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他著有《曹氏墨林》。其后裔(長子永錫,孫西侯、雨侯,曾孫階立、鶴亭,六世孫獻淮、堯千、德酬、引泉,七世孫毓東、佑樁,八世孫云崕,九世孫端友……)皆制墨,歷經(jīng)十三代未曾中斷。乾隆年間曹素功墨肆遷蘇州,咸豐10年再遷上海,新中國成立后,其墨肆與胡開文合并為上海墨廠。

    汪近圣緊跟其后,以制集錦墨著稱;“其雕鏤之工,裝式之巧,無不備美”,更以他的次子汪惟高應詔入清廷內務府教習制墨而名聲大振(詳下節(jié))。

    汪節(jié)庵,歙縣信行人,名宣禮,字蓉塢。墨肆名“函璞齋”,設在巖寺。清 乾隆中期嶄露頭角,為乾隆、 嘉慶年間徽州制墨業(yè)的名家。汪節(jié)庵墨品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選作貢品,有“江南大吏,多獻方物。入選之墨,必用汪氏”之說。清代學者阮元評說:“在今名第一者,為節(jié)庵汪氏”。其名墨有“蘭陵氏書畫墨”、“新安大好山水”、“青麟髓”等。

    “胡開文”是清代四大家中的最后一家,也是徽墨業(yè)中集大成的一家,同時又是把徽墨推向世界的第一家(詳后二、三節(jié))。

    清代制墨業(yè)有四大特點:

    一是把始創(chuàng)于明朝的仿古墨生產發(fā)揚光大并推向一個新高。清代的集錦墨,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量精,創(chuàng)歷代之最;

    二是文人自制收藏墨成為雅事和時尚,自制墨的人數(shù)、墨種之多,也創(chuàng)歷史之最;

    三是發(fā)明了不用研磨的墨汁,堪稱中國制墨史上的一次革新;

    四是精品墨走向世界并獲得好評。1915年胡開文后裔制“地球墨”“南極生輝墨”,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為中國徽墨爭得了榮譽。

    清代制墨業(yè)在 咸豐年間、 鴉片戰(zhàn)爭之后,逐漸走下坡路,這是由于國內戰(zhàn)爭、民生凋敝,加之帝國主義的入侵,制墨所用的漆和 桐油被大量掠奪出口,嚴重阻礙了制墨業(yè)的發(fā)展。

    民國

    民國年間,徽墨則在社會動蕩和外來書寫工具( 鉛筆、 自來水筆、 圓珠筆)的沖擊下,已處于“風前殘燭,瓦上晨霜”的衰微階段。

    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積極支持各地墨廠、墨店的恢復和發(fā)展。一九五六年,分別在屯溪、歙縣成立了徽州墨廠和歙縣徽墨廠;績溪縣則成立了墨業(yè)生產合作社;涇縣的文化用品廠稍后也恢復生產徽墨,久負盛名的徽墨獲得了新生。廣大制墨工人在繼承傳統(tǒng)技法的同時,不斷革新,工藝精益求精,品種日新月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尤其是進入80年代,績溪的制墨業(yè)有一快速發(fā)展,誕生了以又玄齋為代表的高水平制墨工藝名家。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并增添、開發(fā)了新的品種。又將墨錠制成各種形態(tài)并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供人們鑒賞珍藏,成為中國又一高雅的工藝美術品。

    品種特點

    品種

    徽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tǒng)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經(jīng)點煙、和料、壓磨、晾干、挫邊、描金、裝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jīng)久不褪、馨香濃郁、防蛀等特點。

    歷代徽墨品種繁多,主要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成的;漳L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于一體,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 徽墨制作技藝復雜,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獨特的制作技藝,密不外傳。

    特點

    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講究,“廷之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杵”。因此,“得其 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正因為有獨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 萬載存真的美譽。

    徽墨的另一個特點是造型美觀,質量上乘。這主要是因為使用墨模的緣故。南唐 李廷圭造小挺雙脊龍紋墨錠,就是用墨模壓制而成。至宋以后,墨模大量使用。而且墨模繪畫和雕刻都很講究。明、清時期墨模藝術也達到其巔峰。

    制作品類

    原料

    制墨原料主要是碳氫化合物不完全燃燒的粉末狀物質,古稱“炱”、“煙炱”、“松煙”。現(xiàn)稱“煙煤”,化工學名“炭黑”,含炭90%至99%。生產徽墨用的炭黑有:松煙、油煙、漆煙或工業(yè)炭黑。

    松煙墨是用松木的根部松脂燃燒成煙,取其灰制成的,特點是墨色烏黑卻不張揚,渾厚,內斂,深沉古拙。

    油煙,以桐油煉制的為佳,漆煙,古時用松枝蘸漆渣煉煙,今用桐油摻入部分漆煉制。 常見的輔助材料有膠、藥物、添加劑等。

    膠是墨的粘合劑,賴以成型發(fā)彩。古代制墨以 鹿角膠為上選,因其無色透明,牛皮膠亦可。

    常見入墨的藥物有自然麝香、大梅片、公丁香等數(shù)十味。入藥配伍,以煙煤種類、制作季節(jié)、水質、使用對象、銷地氣候等條件酌定,用藥得當,能增光助色,添香固體;不得當則適得其反。常見的添加劑有金箔、銀箔、珍珠粉等,起增光助色作用。

    工藝

    古代制墨分造窯、發(fā)火、取煤、和劑、成型、入灰、出灰、試磨八道工序;現(xiàn)代制墨分煉煙、和膠、杵搗、成型、晾墨、銼邊、洗水、填金、包裝九道工序。

    煉煙 煉制松煙的煙窯就山勢斜臥于山坡,煙煤附于窯壁,冷卻后掃下。古時還有立窯,高丈余,肚大口小,上覆五斗甕,今不用。煉制油煙的煙房需密閉不透風,用燈草點燃油燈,每盞燈上覆一瓷碗,煙熏在碗里,F(xiàn)代用點煙機煉煙。

    和膠 入料之前,煙煤需先漂洗,并用四十目篩清除雜質,膠的配比應按煙料粗細,膠質優(yōu)劣,制作時令,銷售地區(qū)等因素酌定。

    杵搗 所有的制墨原料和膠以后,要竭力攪拌均勻,然后杵搗。古時制墨以青石作臼,檀木作杵,搗時如干燥粘杵,可反復灑少許中藥汁,直至搗勻搗透才能出臼。故有墨不厭搗之說。

    成型 杵搗后的原料,放在墨墩上用六磅錘翻打。中檔墨翻打八次,每次謂之一折,每折24錘,高檔墨折次遞加。翻打后的墨馃,按墨模式樣稱準重量分成小馃,在恒溫板上搓成墨 丸嵌入墨模,搓時要用手勁按、捺、推、收。入模之墨置于坐擔下,以墨工自重壓平正。本縣老胡開文墨廠除2兩以下墨用坐擔外,余皆用螺栓壓榨機代替坐擔。既降低了墨工體力消耗,又提高了產品質量。擠壓后的墨待冷卻定型才能脫模,夏令脫模時間長于冬令。脫模的墨經(jīng)修邊后送入晾墨場翻晾。古代制墨入爐灰脫水,現(xiàn)代墨廠均以室內晾干為主。晾墨場要求保持恒溫恒濕,避免陽光照射,風大要關窗, 梅季要促進空氣流通。1980年,縣老胡開文墨廠添置了吸濕機,以降低晾墨場的濕度。晾墨要勤翻,以防墨坯收縮不勻而變形。根據(jù)墨錠的大小決定晾墨時間的長短。

    品類

    一是根據(jù)社會各階層人士對墨的不同要求劃分。如書畫家要求 墨分五色,揮灑自如,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稱書畫墨;封建統(tǒng)治者苛求珍料,熊膽龍腦,窮奢極侈,稱 貢墨;收藏家覓古法式,以利鑒賞,稱仿古墨;醫(yī)藥界要求墨能止血消炎,以療頑疾,稱藥墨;僧尼則要求墨無葷腥,以示虔誠,稱素墨;親朋相饋贈,遴選墨名圖吉利,稱 禮品墨,等等。

    二是從形制上可分為零錠墨和集錦墨。零錠墨是不成套的單一實用墨。集錦墨又有二種:一是每錠墨形狀圖案各異,但統(tǒng)一于一個主題,如古幣墨、古硯墨、十友墨、手卷墨、琴劍棋墨;二是墨的形狀相同,繪圖題識不同,如黃山圖、耕織圖等。集錦墨始于宋代,雕工精細,裝飾華麗,集繪圖、雕刻、書法、墨法、漆器、鑲嵌、裝幀藝術于一體,供收藏和觀賞用,既是書畫家喜愛的佳墨,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禮品墨。

    三是從原料質地上可分為 松煙墨、油煙墨、特種墨、包金墨、朱砂墨、五彩墨等。松煙墨有特級松煙墨、黃山松煙墨、大卷松煙墨、凈煙墨、 加香墨。油煙墨有超漆煙墨、頂煙墨、豬油煙墨。豬油煙墨是在桐油內摻入部分豬油點煙,或在頂煙內摻入部分豬油煙制成,光澤最佳。工業(yè)炭黑墨分精煙、全煙等。特種墨有青墨、茶墨、藥墨、素凈墨。包金墨通體包金,是本縣老胡開文墨廠1984年挖掘生產的特種墨。朱砂墨古人讀書時用于圈句,現(xiàn)用于國畫。五彩墨,亦用于國畫。

    四是從用途上可分為觀賞或收藏墨和實用墨。本縣老胡開文墨廠生產的“十大仙”、“大、小魁星”、“ 壽星”、“古佛”、“羅漢圖”、“西湖圖”、“琴劍棋”、“鑒真東渡”、“金蟬”、“金龜”、“寶劍”及其它集錦墨都屬于觀賞收藏墨。實用墨基本上是零錠墨。名貴的實用墨亦可作觀賞和收藏用。

    墨名是墨的質量或品類區(qū)分的標志。墨的命名方法大致有五種:一是表示材料精美,如“上品清煙”、“延川石液”、“五百斤油”、“鹿角膠”、“烏玉塊”、“烏丸”、“元霜”等;二是表示圖案內容,如“ 龍鳳呈祥”、“立鶴步云”、“黃山圖”、“棉花圖”、“西湖圖”等;三是表示制法古老,如“古隃糜”、“易水光”、“東坡墨法”、“輕膠十萬杵”等;四是借用典故,如“ 小道士”、“元香太守”、“客卿”、“神品”、“東齋注易”、“松滋侯”、“元中子”等;五是供收藏和紀念的,“如××氏家藏”、“黃海歸來”等。

    成品墨常見的有長方形、園餅形、園柱形、人形、物形、多角形、異形等,宜小不宜大,沈繼孫《墨法集要》云:“厚大利久,薄小利新;厚大難工,薄小易善”。小的5錢,8錢;大的2兩、4兩最為合適。計數(shù)單位古時有螺、量、丸、枚、笏、挺、劑、牒、錠等,F(xiàn)代多用錠。現(xiàn)代徽墨質量有部頒標準,項目有耐水性、擴散率、發(fā)墨度、粘度、濃度、吊角、上下端厚度差、溢色、層次、滯筆性、墨色、墨味13項,共100分。

    “四大墨譜”

    方氏墨譜

    共6卷,方于魯輯, 丁云鵬、吳廷羽、俞仲康繪圖, 黃德時、黃德懋 等鐫刻,萬歷十七年(1589年)方氏美蔭堂刊本。共收錄方于魯所造名墨圖案和造型385式,分國寶、國華、博古、法寶、洪寶、博物六類。雕刻精美,線條細如毫發(fā),纖麗逼真。

    程氏墨苑

    程大約輯,丁云鵬繪圖,黃 、黃應泰、黃應道鐫刻,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滋 蘭堂刊本。共收錄程大約所造名墨圖案520式,有彩色圖版,分玄工、輿地、人官、物華、儒藏、錙黃六類,附“人文爵里”。此譜首創(chuàng)用五色,賦彩印刷,繪刻俱精,是 徽派版畫中的代表作。

    方瑞生墨海

    共12卷, 方瑞生輯,鄭重、 魏之璜繪圖,黃伯符鐫刻,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刊本,共收古代墨造型148式,方瑞生造墨圖案234式。

    潘氏墨譜

    共2卷,宋李孝美輯,萬歷四十年(1612年)歙縣潘膺祉如韋館刊。此譜主要講制墨工藝過程、插圖8幅,另有 李廷 墨圖案造型32式。

    傳承意義

    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于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在工業(yè)制圖、裝潢美術、印刷、醫(y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

    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并增添、開發(fā)了新的品種。另外,將墨錠制成各種藝術形態(tài)并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以供人們鑒藏,是現(xiàn)代制墨業(yè)的一大特色,是我國高檔的工藝美術品之一。

    徽墨特征鮮明、技藝獨特、流派品種繁多、科技內涵豐富,在中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繼乏人,徽墨生產前景堪憂,相關的制作技藝也有失傳的危險,急需保護與搶救。

    工藝特色

    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jīng)久不褪、馨香濃郁、防蛀等特點。其正面鐫繪名家的書畫圖案,美觀典雅,是書畫藝術的珍品。有高、中、低三種規(guī)格。高檔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尤其是超頂墨能分出濃淡層次,落紙如漆。

    選購程序

    徽墨是 文房四寶之一,既是書畫工具,又可作為玩賞品。在選購徽墨時首先應了解徽墨的種類。

    書畫墨主要有:

    1.油煙。油煙色澤黝黑發(fā)光,入紙不暈,歷久不褪,是寫字作畫的佳品。價格也較貴。

    2.松煙。松煙濃墨少光澤,質松浮,易研磨,入水易化,常用以作畫,學習書法一般不予選用。

    3.油松煙。它是用油煙和松煙兩種原料混合而成,宜于書寫,作畫稍少。

    4.五彩墨。用紅、黃、藍、綠、白五種礦物顏料精制而成,屬高檔國畫顏料同時具有收藏價值。

    其它徽墨還有藥墨和觀賞墨。藥墨是用八種名貴中藥和五種動物膽制成,有藥物療效作用,求之者眾。觀賞墨主要以優(yōu)美典雅的設計造型、裝璜等而為旅游者及收藏者所喜愛。選擇徽墨要根據(jù)以下幾點:

    1.看。觀察墨錠是否光滑細潤,是否有開裂、變形、殘缺,彩繪是否均勻有光彩。

    2.聞。聞聞墨錠香味是否純正撲鼻。

    3.聽。手指輕彈墨錠聽其聲是否清脆。

    4.掂。用手掂掂墨錠是否堅實。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