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自從在受到英軍新式火力和戰(zhàn)術的暴打后,是接二連三的遭到西方列強的欺負,誰讓人家武器厲害呢。當然,清廷也是做出了努力,也是主動放眼看世界,甚至還開展了學習歐洲技術的運動,搞的也是非常熱鬧,但終究還是沒能趕上人家的腳步,始終也是沒能翻過身來,實在是讓很多人感到嘆息。
這不禁讓問,不是清廷在康熙的時候,就跟西方國家沙俄開過戰(zhàn)嗎,那時候就因為沙俄憑借武器的先進,清軍愣生生在自己的家門口憑借人數(shù)和補給的優(yōu)勢才和人家打了個平手。清軍在當時也是受過沙俄火力大的苦頭的,尤其是在雅克薩戰(zhàn)中。那么問題來了,清廷的老祖宗既然那會兒就感受到了西方火器的威力,大清為何始終沒學習啊,白白的在原地呆了上百年,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一,是與沙俄戰(zhàn)斗的平手結(jié)局導致的。不管是清軍在沙俄那遭到了多大的苦頭,最終還是憑借清軍非武器方面的優(yōu)勢在勢頭上遏制住了沙俄。有這點就足夠了,清軍將領對上面就有交代了,甚至還會受到豐厚的獎勵;對朝廷來說,皇上已經(jīng)滿意了,保住了自己的江山,贏得了大清皇家的顏面。這樣的結(jié)局是沒有人關心過程的困難的,這樣的結(jié)局是不會有有人提出反思的,清廷早已沉浸在自己如何厲害的歡樂里,所以根本就不會有人說要學習沙俄的火器的。就這樣,一沉浸,就是上百年。
其二,是當時清廷面對的環(huán)境所致。站在現(xiàn)在,回顧當時清廷的處境,康乾三代上百年的時間里,清廷是沒有遇到過太像樣的對手的。即便是沙俄,也不過是幾百人的盜賊式的軍隊。尤其是對付國內(nèi)的諸如大小和卓之類的叛亂,用清軍現(xiàn)有的火力已是綽綽有余了,根本是用不到再高級的火力了,更別提對付白蓮教這樣的農(nóng)民小團伙式的造反了。沒有需求就不會有更新,就不會有學習和研究,就更不會有前進,所以說,清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甚至還倒退了,是很正常的。
其三,清廷過于謹慎的防范政策造成的。一方面,清廷為了防范漢人力量的壯大,肯定是嚴格限制在當時早已具備火器知識的漢人工匠甚至是科學家研究這樣的東西的,尤其是不允許民間力量的參與,創(chuàng)造的活力自然是不高的。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邊民,尤其是海岸邊的百姓通過與海外的交流,使自己更加難以控制當?shù)氐陌傩,甚至還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清廷是禁止民間與外國交流的。這樣一來,肯定就會產(chǎn)生大清與世界隔離的結(jié)果?床坏酵饷娴氖澜,肯定就有比較大的可能落后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