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的3月18日夜,崇禎家里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家宴。此時,李自成的隊伍已經(jīng)兵臨城下。大家都知道,這是最后的晚餐。崇禎喝了不少酒,深知丈夫心意的周皇后率先離開,在寢宮懸梁自盡。崇禎帝連聲叫好,繼而轉(zhuǎn)身對嚎啕哭泣的女兒和嬪妃喊道,誰讓你們生在帝王家!隨即揮劍砍死小女,砍斷長女長平公主的手臂,又刺死3名嬪妃。接著喚過3位小皇子,命貼身太監(jiān)小毛子,給皇子們換上粗布衣服趕緊出城。3月19日的凌晨,崇禎跟太監(jiān)王承恩奔出神武門,爬上紫禁城北面的煤山,這是北京城內(nèi)登高遠眺,觀覽全城景致的最佳之處。因明代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才叫"煤山"。萬念俱灰的崇禎咬弄破手指,在衣襟上憤然寫下:“朕誤聽文官言,致失天下,任賊碎裂朕尸,但弗傷我百姓!币簿褪钦f,李自成你可以將我碎尸萬段,卻不可以傷我大明朝的老百姓。寫好后,崇禎帝將自己吊死在一株老槐樹上。
這基本就是1644年崇禎自盡的全過程。歷史不能有假如,那么如果崇禎不將自己吊死煤山,而是坐在乾清宮等待李自成入城會怎么呢?李自成會不會殺崇禎呢?筆者認(rèn)為不會。
我們先看一段清代史料的記載,崇禎跑出去的三個皇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煥。崇禎真是個好父親,臨走還對他們交代,你們今天是太子,明天就是平民了。見到年長的要叫老爹,見到年輕的要叫叔伯,見到當(dāng)官的叫老爺,見到軍人叫長官,以此保全性命。但是3個久居深宮的皇子還是被李自成的軍隊給抓獲了。李自成對他們說,我不會殺你父親,我一定尊養(yǎng)他;首訂,那你會殺我們嗎?李自成說,你們又沒犯罪,我殺你們干什么?李自成還將太子封為宋王。
在李自成的心中,崇禎是個值得敬佩的好皇帝。他恨的人是崇禎朝的文官。大家從李自成進京后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一二。33歲的崇禎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只紅鞋,樣子很狼狽。在處理崇禎的尸體時,李自成說,帝禮葬,王禮祭。也就是說以皇帝之禮來埋葬崇禎,以王禮來祭祀。并在東華門外設(shè)祭壇舉行公祭。李自成還親到祭壇,向崇禎的棺槨四拜流下了眼淚!睹魇贰酚涊d,李自成來不及為崇禎建陵,于是,命人打開田貴妃的墳?zāi)梗瑢⒊绲澕盎屎笠黄鹪崛,后更名為“思陵”。也許你會說,李自成是個戲精,但朝代更迭,能做到這份上的也不多吧。
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筆者分析李自成不殺崇禎的理由有兩點。第一,崇禎是個好皇帝,改朝換代安撫人心更重要。不僅僅李自成對崇禎皇帝禮葬,就連后來者皇太極的清軍入關(guān)后,也是對崇禎尊重有佳。他們將這棵吊死崇禎的老槐樹稱為“罪槐”,用鐵鏈鎖住,并規(guī)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以示對崇禎的追念和敬意。因為他們認(rèn)為崇禎是個好皇帝,寧死不屈,值得尊重。
無論你用什么眼光看待崇禎,崇禎符合所有朝代好皇帝的形象。節(jié)儉。崇禎煤山自殺,李自成收尸時看到,崇禎的衣服上都是補丁,哀嘆其無帝王之福!崇禎平時每頓飯三素一葷。他和皇后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上朝時總小心翼翼怕把打補丁的袖口顯露出來;勤政。每天批閱奏折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大明17帝除了朱元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不好色。崇禎17歲登基時,魏忠賢送上4位絕色美女,崇禎不為所動。野史說,有大臣將秦淮八艷之一的陳圓圓獻給崇禎,他也拒絕了。
有人說了,崇禎這么好,那大明怎么亡國了呢?《明史·神宗本紀(jì)》認(rèn)為“明之亡,實亡于神宗”。如果萬歷皇帝再多活幾年,明朝也一樣滅亡。崇禎自己的問題不少,但與歷代亡國之君荒淫嬉戲最終導(dǎo)致亡國不同,他在民間還是很受人同情的。百姓得知崇禎自盡后,很多人都紛紛落淚,一些大臣甚至上吊追隨崇禎而去。大面上看,至少他像個好皇帝。那么這么一個有著好皇帝形象的人,有著民間同情基礎(chǔ)的人,李自成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京城,占據(jù)了主動,何必急于殺他有損自己形象呢?
第二點李自成不殺崇禎的原因是,李自成需要明朝勢力的幫助,以及控制南明政權(quán)的需要。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像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一樣,當(dāng)時,明朝有兩套班底,除了北京還有南面的半壁江山,也就是后來的南明。不殺崇禎可以牽制南明政權(quán)。再有,李自成并非一枝獨秀,它的主要敵人還有皇太極、張獻忠、吳三桂和南明。明朝的勢力倒向誰。誰就可能稱王。因此。殺一個光桿司令崇禎對于志向高遠的李自成來說,真的沒有必要。但是對于崇禎來說,問題大了。士可殺不可辱,他與李自成所謂,漢賊不兩立,以崇禎的個性是不會屈身事賊的。這樣即使活下來,又有何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