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論題我想了很久,總覺的以我現(xiàn)在的認識或許不足以把問題看清楚,不知道等我年齡再大一點想法會不會改變,畢竟我也是一個徹底的中國人,一個極其崇尚國學的人。慶幸是我的過去大都是我自己的選擇,不管那些對的還是錯的。
自古以來順從父母的大孝之人從來就數(shù)不勝數(shù),傳為佳話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而也不乏一些沖破傳統(tǒng)觀念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盡管他們的結果可能會有一些讓人沮喪。走到今天,改革開放的多年后,中國人面臨的前所未有的考驗,傳統(tǒng)觀念和新思想的對抗。在西方,資本主義關系產生后,隨著自由競爭而來的,是充分的“自我”意識和強烈的個性解放精神,在封建主義之下,個性往往消融在家族和國家的觀念里。而在資本主義建立后,人們逐漸從封建束縛中解脫出來,才有可能提出個性解放這一觀念和自我意識這種感受,而近現(xiàn)在的西方文明有此產生。
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決定我們大部分人命運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國家。因為我們不愿意背負不孝的罵名,我們不愿意背上不忠的枷鎖。每當想到這些,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的將所有的錯歸根到儒家思想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著我們上一代和我們自己。
我倒是建議天下的父母應該這樣做;當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只要是正義的)時,有責任和義務告訴他一些將來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困難和風險,以及在人性中他可能需要克服自己的那些弱點。而不是制止他,不經歷風雨又如何見彩虹,不經歷磨難又如何成長。而當他真正碰到挫折而情緒低迷的時候,又需要身邊的人給他一些積極的支持。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無私的,沒有那個父母會是為了自己去刻意的改變自己孩子的選擇,站在這個角度上,堅持自己的選擇也是對父母的負責。
勇敢的去選擇吧,在每個動物的思維中,只有首先戰(zhàn)勝自己的父母,才能算自己的真正成熟,對于我們每個人要戰(zhàn)勝我們的父母,首先要戰(zhàn)勝自己,學會自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