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夜市,吃小龍蝦火熱。常聽人們在暢懷淋漓之時,聊起了“撮蝦子”。
我老家在市郊夏家湖畔,塆子周圍除了翠綠的稻田之外,盡是長滿蓮藕、菱角的湖塘。魚蝦隨處可見,對于“撮蝦子”那是再熟悉不過的小事兒。我在年輕時,時常去撮點蝦子,撈點貼補。我那時所撮的蝦子,不是時下夜市上走俏的小龍蝦,而是野生的淡水蝦。這種在自然環(huán)境中野生野長的蝦,生命力極強,只要有水就有它們的蹤跡。我們把在湖塘等靜水中的蝦,叫“湖蝦”也叫“沼蝦”;把生長在長江、漢水等流水中的蝦,叫“江蝦”,也叫“白蝦”。近來也有人把野生蝦,圈起來養(yǎng)的,市場上叫什么網箱蝦,那味道與野生的斷然不同。凡事物一失去自然本質,就少了情趣!
野生的湖蝦和江蝦,都有大小兩種:大蝦如姆指,俗稱“棗蝦”;小的如米粒,俗稱“米蝦”。蝦中大多數(shù)是米蝦。江蝦肉質鮮嫩,特別是江蝦中的“棗蝦”,外形嬌俏,晶瑩剔透,是蝦中上品。齊白石老人的名畫《蝦趣》,描繪的就是這種蝦循游而上的美姿,給人們留下了永恒的美的意境。漢宴名饌中的“糖醋蝦”、“大紅袍”、“清爆蝦仁”等,就是用這種蝦制成的。現(xiàn)在怕是席上珍品,可惜沒有多少天然之物了!小米蝦卻是普通菜肴。不過用米蝦做的“韭菜炒子蝦”、“蘿卜絲煮蝦子”,如今也成席上名品。小米蝦也可以腌制,加米粉后做成“蝦糌”,這也是誘人涎滴的農家小食!
住在湖鄉(xiāng),魚蝦雖然隨處可見,但不是隨便可以到手的。俗話說“退水的蝦子漲水的魚”,春夏兩季,江河漲水,那是很難撮到蝦子的。只有秋天,河水退時,蝦子成熟了,才是撮蝦的季節(jié)。撮蝦子還要看天氣,“蝦子趨(期)邊”,有群聚產子的習性。每在風平浪靜的中午或黃昏,會有成群成團的蝦子聚集在水岸邊,撮蝦子的人只要能看準時機,帶著“蝦搭子”、“蝦耙”或者家用的箢箕、筲箕等工具,找準時機,十有八九都會有好收成。
然而,近來撈捕過剩、環(huán)境污染,可惜這野生的淡水蝦,難以撮到了!撮蝦子這一業(yè)也快要荒疏下來。不過“撮蝦子”一詞卻留在了我們的話語中。在武漢街頭,你會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甲:“伙計,這些時在搞么事嘞?”乙:“有么事好搞嘞,伙計!我在撮蝦子!”
這時你千萬不要以為他是在水邊撈蝦子。武漢人把沒有固定崗位的另散工、小買賣,給人打替、“挑土”等等的謀生之道,稱之為“撮蝦子”!這種從傳統(tǒng)勞作中引用的詞語,形象地表達了另散工作的性質,而且宣泄了幾分辛酸和無奈!
“撮蝦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記憶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