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作20多年,面試過無數(shù)人,我其實不喜歡別人問我面試技巧。
就我內(nèi)心而言,我只希望被面試者真誠。
如果面試中有太多技巧,就職以后難道要靠這些“技巧”,來伴隨整個職業(yè)生涯?
但若是親戚摯交問我,我也只得總結(jié)幾條我認為比較價值的“技巧。”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對面試官可能提出的問題有所預期。
首先需要對公司和崗位有所了解。
除了公司和崗位的信息,在得到面試通知的時候,可以多問兩個問題:整個招聘流程有幾步面試?面試官是誰?(不是姓啥名誰,而是他們在公司具體擔任的角色)。
這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看,如果你是面試官,會通過問什么樣的問題去評估應聘者的能力呢?
而對于許多傳統(tǒng)的問題
“請介紹一下你自己。”
“你未來3-5年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是什么?”
“你覺得我為什么應該聘用你?”之類的,最佳的準備方法就是不斷練習大聲地回答這些問題。
這種練習方法和你在心里頭默默的準備,效果是非常不一樣的。
另外,如果可能,你可以試著面對著某位比較了解招聘公司的朋友,大聲地說出你對每個問題的答案。
第二、做好準備、迎接意外
當我們準備充分時,最容易被意料之外的問題或者面試環(huán)節(jié)打亂陣腳。
若出現(xiàn)一兩個意料之外的問題也應該是意料之中的。
但不用太擔心,大多數(shù)刁鉆古怪的問題,其實并沒有所謂正確答案。
這些問題只是為了考察你的思維方式、邏輯、以及面對壓力的方式。
如果你的回答展現(xiàn)出面試官所期望的思考方式,個性和風格,那么恭喜你,你離搞定這份工作又近了一步。
但在回答這類問題面前,切忌根據(jù)自己對公司和崗位的揣測,去可以編造答案以迎合對方。
其一,面試官見過的候選人多了去了,你的編造和迎合,極有可能顯得非常幼稚和愚蠢,恰恰成為淘汰你的原因;
其二,一味地迎合面試官,即使搞定了這份工作,如我前面所說,你也不可能一直靠“迎合”來度過你整個職業(yè)生涯。
第三、突出個人特點
無論是面試、群面、壓力面試、無領(lǐng)導小組,所有這些招式,萬變不離其宗。
這么多年作為面試官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面試,見過形形色色的面試者,最想告訴各位的是,無論你把自己說得好上了天,關(guān)鍵是我記不記得你。
真的!一個面試官一天要面試多少人?你標榜你自己的種種優(yōu)點,你的競爭對手說不定也是這樣說得。
怎么樣讓面試官記住自己?
靠整形隆鼻割雙眼皮可不靠譜。
需要的是用符號化的信息,去降低面試官記住你的難度。如何符號化?
首先,優(yōu)點不宜太多。
渾身都是優(yōu)點的,絕對是大四雙選會上的每一位求職的學生。你所需要的,是真真實實和你各種形象氣質(zhì),過往經(jīng)歷相匹配的1-2項特質(zhì);
其次,所有簡歷,就是讓面試官記住你的最簡明扼要的標簽(你可以腦補一下經(jīng)典的商品廣告是如何突出自己的1個或者2個特點的);
無論什么問題(比如我個人的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為什么覺得自己能夠勝任這個崗位?)等等,我都把答案引向我的這1-2個特點。
最后我還是想說,面試其實無技巧。
所謂的技巧,無非是幫助你梳理和總結(jié)自己的優(yōu)勢,去爭取本來屬于你的崗位。
如果在個人能力、知識和經(jīng)驗上欠缺太多,即使暫時搞到一份工作,誰又能保證你能長期勝任這份工作呢?
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是道,所謂這個技巧,那個秘訣,真是雕蟲小技爾耳。(文章來源:老徐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