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應天寺
應天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東升鎮(zhèn)南邊勝利鎮(zhèn)境內(nèi)的牧馬山麓。距成都市市區(qū)約14公里。沿成都至新津之大件路行至雙流界牧馬山麓,千年古剎應天寺就坐落在這里,F(xiàn)在的應天寺,寺廟殿堂雖不似文殊院、昭覺寺等廟宇那樣終日香火繚繞、信眾如織、鐘磬齊鳴、法事不斷,卻也有不少人專程到此,燒香拜佛。一九九零年佛智法師住持以來,新建殿堂四座、荼毗塔院和普同塔,以及生活用房等,大悲殿傍的詩屏上,前鐫刻歐陽炯長詩,后鐫刻佛智法師玉佛殿開光五言古風,頗有“異代詩人音韻通”之感。
11、白巖寺(四川省成都市)
白巖寺位于成都市大邑縣金星鄉(xiāng),位于一塊巨大的白色沉積巖下,故名白巖寺。據(jù)說在東漢永平16年,由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尊者創(chuàng)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寺廟看點:獨特的藏地風格,有常見的轉(zhuǎn)經(jīng)筒;還有極為精致的印度佛塔,那可算得上建筑美學上的寶貴財富。參天古銀杏,多由明朝僧人所種,據(jù)說還有一株的歷史季金色的樹葉飛舞,煞是好看。
10、龍?zhí)端拢ㄋ拇ㄊ〕啥际校?/strong>
龍?zhí)端拢瑲v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某年六月,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 炎熱,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zhí)丁薄R螨執(zhí)队覀?cè)有一寺廟而得名“龍?zhí)端隆。龍(zhí)端率恰皷|山五場”之首,也是東山客家人的傳統(tǒng)聚居區(qū),這里90%以上的人都是“湖廣填四川”時遷移至此的客家人后代,他們講著有別于四川方言的客家話。
9、鐵像寺
鐵像寺位于成都市高新區(qū)南郊,據(jù)《華陽縣志》記載:明代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掘地得鐵鑄釋迦牟尼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鐵像名寺。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及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屢次重修。四十年代,由愛國高僧能海上師進藏學法后開創(chuàng)為漢族地區(qū)(簡稱漢地)七個金剛道場之中唯一的尼眾道場。開放至今,來寺聞法修慧朝拜的信眾盛多。信眾們深感每來一次,受益匪淺,能聽聞正法,凈化心靈。
8、大慈寺(四川省成都市)
大慈寺是成都著名的古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區(qū),坐北向南,前為糠市街北口,后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文化積淀豐厚的中國名剎,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相傳始建于隋唐時玄宗賜名 “敕建大圣慈寺”,寺內(nèi)的樓、閣、殿、塔及各種神像、佛像、畫像構(gòu)成了一座 “精妙冠世”的藝術寶庫。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據(jù)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印度僧人寶掌“魏、晉間東游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推算,當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據(jù)今己有1600多年。
7、石經(jīng)寺
成都石經(jīng)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黃教法王宗喀巴大是由嫡傳漢區(qū)第一個密宗道場即設于此。石經(jīng)寺地處龍泉山泉中段東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龍泉驛區(qū)茶店鄉(xiāng)石經(jīng)村境內(nèi)。石經(jīng)寺經(jīng)歷代變遷,現(xiàn)占地200余畝。朝宇建筑坐西向東,順應山勢由東向西逐層上升。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門、天王殿、馱殿、塔林、大雄寶殿、三圣殿、昆靈殿、祖師殿、方丈院、大師殿藏經(jīng)樓及五觀堂等建筑。1983、1984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政協(xié)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趙樸初,兩次親臨石經(jīng)寺,并按班禪額雨德尼。
6、慈云寺(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
慈云寺原名東岳廟,位于大邑縣沙渠鎮(zhèn)柳坪村16組,緊靠安沙公路左側(cè),距大邑縣城25公里左右。據(jù)《大邑縣志》記:“明朝萬歷年間創(chuàng)建,清朝康熙九年培修”。原寺內(nèi)建筑面積10余畝,水田12畝,廟外用地數(shù)十軒,譽稱“邑南名剎”,歷經(jīng)明清兩朝,至解放前擁有四殿一庵一祠、六大院、三道山門、一榕九柏八青杠、三魚共眼、八百鳳凰巢等成為東岳廟古代一絕。解放后,寺廟遭毀。六十年代,改辦學校、工廠。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黨的宗教政策。
5、普照寺(四川省成都市)
普照寺是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座寺廟,供奉的是心蓮和尚鎣華祖師,最早建寺的年代已無從考察,只知原寺明末被焚毀。單縣普照寺,又名大佛寺、大寺,位于縣城西北城角內(nèi),牌坊西街路北,為單縣八大寺廟之首。因其廟大、佛高,歷史久遠而名傳遐邇。特別“大佛寺"一名,全縣婦孺盡知。
4、觀音寺(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
觀音寺坐落在縣城南約7.5公里的永商鎮(zhèn)寶橋村境內(nèi),面臨邛水,背負群山,蒼松翠柏,清水環(huán)繞,山如九峰拱衛(wèi),狀如蓮花,故有“蓮華接翠”之稱。1956年8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以驚世絕倫的明代壁畫著稱。觀音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城南約7.5公里的永商鎮(zhèn)寶橋村境內(nèi),面臨邛水,背負群山,蒼松翠柏,清水環(huán)繞,山如九峰拱衛(wèi),狀如蓮花,故有“蓮華接翠”之稱。觀音寺現(xiàn)存仿明牌坊、山門、彌勒殿、張商英故里紀念碑以及接引、毗盧、觀音諸殿。
3、寶光寺(四川省成都市)
寶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處的新都區(qū),是我國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gòu)完整、環(huán)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從成都出發(fā),沿川陜路前行十六公里,約半小時的路程,便可見一座紅墻環(huán)繞,佛塔凌空,竹樹掩映的高大古廟,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新都寶光寺。寶光寺占地面積120多畝,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蔥蘢,五殿十六院層層遞進。它規(guī)模宏大,藏經(jīng)豐富,僧徒眾多,是清朝以來中國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四川著名禪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昭覺寺
昭覺寺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素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在唐貞觀年間改為佛剎,名建元寺,宣宗時賜名“昭覺”。宋崇寧年間佛果克勤說法于寺,復名昭覺。南宋紹興初年,敕改昭覺為禪林。明崇禎十七年毀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規(guī)模宏大,林木蔥蘢,為成都著名古剎之一。1983年,昭覺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四川重點佛教寺院,也是我國重點的佛教活動場所,不僅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更有川西“第一禪林”之譽。
1、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605年――617年)?滴跞辏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圣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占地20余萬余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全木質(zhì)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