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唐代畫家。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詳,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門的貴族,官至宣州長史。初年學張萱,是他亦長于文辭,擅畫肖像、佛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彩色柔麗,以豐厚為體。”
周昉 - 個人簡介
他生活于中唐時期。出身于“傳家閥閱”之門,父祖曾任藩鎮(zhèn)節(jié)制。長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風氣的影響,善于騎馬射箭,隨從名將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戰(zhàn)役中,驍勇善戰(zhàn)立了軍功,因授任執(zhí)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發(fā)生在天寶八載(749 年)六月,這時周皓的年齡當在二十歲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長兄,若以此來推測,周昉約生于開元(713年—741年)末年。
周昉自幼不尚武功,性好屬文,尤其酷愛繪畫。他孜孜不倦,刻苦鉆研,“窮丹青之妙”。張萱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畫家,以畫貴婦人見稱,而周昉“初效張萱畫,后則小異”?梢姡麑W繪畫,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臨摹,而是在繪畫實踐中有所變化。
周昉何時進入仕宦生涯,尚不清楚。據史載,大歷(766年—779年)中,他任越州(治今浙江紹興市)長史,郭子儀聽說周昉善于寫真,請他為其女婿趙縱侍郎畫肖像。趙縱于大歷元年十二月任工部侍郎,由此看來,大歷初年周昉已官至越州長史了。
之后,周昉又任宣州別駕。據《新唐書·百官志》四載,上州別駕于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復置,德宗在位時(780年—804年)再次省去。可見,周昉任宣州別駕的時間是在上元二年至建中元年(780年)之間。
唐德宗修造章敬寺,聞知周昉善畫,命周皓再次召請周昉畫章敬寺神像。時間大概是貞元年間(785—803)。
至于以后的仕履情況,也就不得而知了。
周昉的繪畫藝術造詣很深,技法精湛。他以善畫仕女著稱,又以畫佛像見長。朱景玄曾給他以高度的評價,說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
周昉擅長的畫科不及其師張萱廣博,僅限于人物畫中的各個分支。但周昉有許多藝術上的獨到之處。他創(chuàng)制出體態(tài)端嚴的“水月觀音”,將觀音繪于水畔月下,頗有藝術魅力。這不僅為畫工所仿,而且也成為雕塑工匠的造型樣式,流傳極廣。更重要的是,后人將周昉的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和佛像畫的造型尊為“周家樣”,與“曹家樣”(北齊曹仲達創(chuàng))、“張家樣”(南朝梁張僧繇創(chuàng))、“吳家樣”(唐代吳道子創(chuàng))并立,合稱“四家樣”,是中國古代最早具有畫派性質的樣式,為歷代畫家所推崇。
周昉 - 善畫仕女
周昉創(chuàng)作的仕女畫,被人譽為“古今冠絕”。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御府共收藏了周昉的七十二幅作品,仕女畫計二十八件,約占百分之四十。其中有《寫武后真》、《明皇斗雞射鳥圖》 、《楊妃出浴圖》、《妃子教鸚鵡圖》、《紈扇仕女圖》、《烹茶仕女圖》、《吹簫仕女圖》等,既描繪了統(tǒng)治階級上層如唐明皇、楊貴妃等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下層侍女的生活情景,這些題材都如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方面,揭露了統(tǒng)治者飽食終日,閑散無聊的生活本質。他的這些繪畫作品,都有鮮明的時代感,而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技巧。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終于成為一個卓越的仕女畫家。宋代詩人黃庭堅看了他所畫的《美人圖》后題詩云:丹青有神藝,周郎能獨兼。圖畫絕世人,真態(tài)不可添。這可以說是恰切真實的贊美了。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紈扇仕女圖》是周昉的仕女畫代表作。在這幅仕女畫長卷里,通過幾組人物的活動,刻畫了宮廷生活的某些側面。
其中有一組為四人,坐著的妃子現(xiàn)出了日長慵困的情景,一女侍輕輕搖扇,二女侍已為她準備好了梳洗妝具。這里所表現(xiàn)的是那妃子午睡初醒的一剎那情景,似乎妃子還在追憶著夢幻里的情景。那情態(tài)會使你浮想聯(lián)翩:華貴的服飾,嬌柔艷麗的風采,顯示出她的恩寵;森嚴的宮禁消磨著她的青春,這只能使她依靠回憶、睡夢來消蝕她心頭的郁悶。周昉不是簡單地用愁苦的面孔來表現(xiàn)她的內心世界,而是用初醒猶凝神深思的一剎那,表現(xiàn)了妃子的郁悶心情,耐人尋味,這正是他頗具匠心的藝術手法所在。
周昉所畫的仕女,是以體態(tài)豐厚,裝束艷麗為特征的。張彥遠說他的繪畫“頗極風姿,全法衣冠,不近閭里,衣裳勁簡,采色柔麗”。元人湯垕說:“周昉善畫貴游人物,又善寫真;作仕女多秾麗豐肥,有富貴氣!边@種藝術風格是與他所處的時代至為相關的。
周昉出生于開元末年,成長于天寶年間,出身于世代官宦人家的貴游子弟,經常出入于卿相之門,所接觸的大都是貴族中的上層人物,很少接觸閭里下層人物,這對他的藝術風格勢必產生極大的影響,遂使他的藝術作品形成了一種健壯豐肥的時代風格。宋代人也作過這樣的分析:“世謂(周)昉畫婦女多為豐厚態(tài)度者亦是一弊。此無他,昉貴游子弟,多見貴而美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又關中婦人纖弱者為少,至其意秾態(tài)遠,宜覽者得之也。此
與韓不畫瘦馬同意!边@種評論無疑是很中肯的。
周昉 - 樂畫佛像
畫佛像,也尤為周幹所長。自魏晉、南北朝以降,佛教日益興盛,道教也很流行。寺觀遍及各地,故唐代的繪畫藝術以反映宗教的內容居多。但這時候的繪畫與過去的明顯區(qū)別是,把佛典儀范宗教畫,與以現(xiàn)實生活為范本的人物統(tǒng)一起來了,使作品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中吸取新的素材,因而賦予它們以蓬勃的生命力,周昉在這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造更為典型。
據記載,周昉曾在很多寺觀揮筆作畫。章敬寺、廣福寺、勝光寺、禪定寺、上都水月觀等寺觀都有他的筆跡。宣和御府收藏了他的七十二幅畫卷中,其中各種天王像、老君等神像計三十二幅,占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四。唐人張懷瓘說:“今上都有觀自在菩薩,時人云水月,大云西佛殿前行道僧,廣福寺前面兩神,皆殊妙也!庇终f:“其畫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也!
在畫佛像中,周昉發(fā)揮了高度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肚搴訒嫹弧酚涊d,傳聞他畫的婦女像“目波澄鮮,眉無連卷,朱唇皓齒,修耳懸鼻”,不作纖弱娉婷的姿態(tài)。顯然是周昉把宗教美術世俗化了。這也無疑促使繪畫藝術走向了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在這方面,周昉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水月體。這種水月體是在上都有觀自在菩薩畫像中表現(xiàn)出來的,以筆法柔麗、形象端嚴而聞名,故后人稱作水月觀。張彥遠說:“衣裳勁簡,采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chuàng)水月之體!
周昉 - 個人風格
周昉的人物畫也十分出色,寫實技巧相當高。他的作品氣韻生動,妙于以形傳神,著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大歷(766年—779年)初年,尚書令郭子儀請人為他的女婿趙縱侍郎畫像,先請著名畫師韓幹,畫完之后,大家都以為形象逼真,贊不絕口。又請長史周昉畫了一張,大家又齊聲稱妙。二人當時都頗有名氣,郭令公將兩張畫像并掛于墻壁上,反復比較,一時難以決定二者的優(yōu)劣。這時正好趙夫人回家探親,令公問她此畫何人,她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是趙郎。再問她哪一幅畫得逼真,她說兩畫都相似,后畫者為佳。又問其所以,趙夫人說:“前畫空得趙郎狀貌,后畫兼移其神思、情性、笑言之姿!庇纱,郭子儀才決定了以周昉畫為優(yōu),當日送給錦彩數百匹。這個故事說明,在人物寫真上,韓幹只得其形似,而周昉卻能得其精神姿質,畫技更高一籌。它反映了周昉能夠入微地揭示出人物的心靈世界,達到以形傳神的境地,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周昉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十分嚴肅、一絲不茍的。在創(chuàng)作時,他反復琢磨,冥思苦想,“精意至于感通夢寐,示現(xiàn)相儀,傳諸心匠,殆非積習所能致。故俗畫摹臨莫克仿佛”。傳說他任宣州別駕時,在禪定寺畫北方天王,連日凝思,“常于夢中見其形象”,他的功力很深,故能達到以形傳神的境地。也正因為他的人物畫獨具匠心,其他畫師臨摹他的作品,都難以相仿。
周昉雖然畫技超群,名氣很大,但他并不自以為是,而是虛懷若谷、認真地聽取別人的意見。貞元年間(785年—804年),唐德宗召請他畫章敬寺神。周昉初落筆時,撤去帷幕,任憑過往行人觀看。章敬寺在長安都城通化門外,行人頗多,賢愚混雜。觀眾有的稱贊他的妙處,有的指摘某處還似欠缺,七嘴八舌地評論其得失。周昉嚴肅地對待群眾的評議,“隨所聞改定,月余,是非語絕,遂下筆成之,無復瑕類,當時推為第一”。章敬寺神像臻于盡善盡美的境地,這和他謙遜誠懇地對待群眾的意見是密不可分的。
周昉還教授了一批弟子,傳授自己的繪畫技藝,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些造詣較深的繪畫人才。太原人王朏,官至荊州刺史,從小喜歡繪畫,師從周昉學畫,與趙博文都是周昉的高才弟子。程修己也是周昉的得意門生。周昉任越州長史時,程即拜他為師,從周昉學了二十年。周昉嘔心瀝血,悉心傳授繪畫技巧,“凡畫之六十病,一一口授,以傳其妙”。終于使他成為一個著名的畫師。唐文宗好古,召程修己于文思殿畫竹障。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躍然障上,文宗嘖嘖贊嘆,賜詩云:良工運精思,巧極似有神,臨窗乍睹繁陰合,再盼真假殊未分。程修己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正是周昉心血的結晶。
周昉 - 個人影響
周昉的繪畫作品不僅在國內頗負盛名,而且蜚聲國外,對東方某些國家也產生了較深的影響,特別受到了新羅人的喜愛。貞元末年,新羅國有人于江淮,“盡以善價收市數十卷,將去”。據說,至今日本還保留有周昉風格的仕女畫?梢娭軙P的繪畫藝術在國外影響之大。
而“周家樣”的出現(xiàn)標志著周昉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地位已超越了張萱,同時也表明了周昉的畫藝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爸芗覙印钡某霈F(xiàn)與張萱作出的藝術鋪墊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無論是宮廷畫家還是民間畫工,都在仕女畫的造型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描法、設色和構圖等表現(xiàn)語言上已達到了相當成熟的水平。如敦煌盛唐時期的許多壁畫上的女性形象是周昉人物畫的前源,同時也存在著周昉與民間畫工之間的交叉影響。因此可以說,“周家樣”并不是周昉憑空臆想的,它有著深廣的社會基礎和雄厚的藝術根柢!爸芗覙印备爬、集中并提煉了前賢和同時代畫家中那些有發(fā)展基礎的藝術語言,被時人和后人作為人物畫的范本也就勢在必然了。
周昉的繪畫對后世的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后來繪畫者學習的楷模。后來善于畫佛畫的吳筠,“天王筆法師周昉,頗臻其妙”,因其天王畫能傳神,到了元代,他的繪畫別的已湮沒不聞,“獨天王傳于世”。善畫仕女畫的杜霄,也“得周昉筆法為多,尤工蜂蜨及曲眉豐臉之態(tài),非風流蘊藉,有王孫貴公子之思致者未易得之”。他也承繼了周昉畫仕女健壯豐肥的繪畫風格。
周昉在繪畫史上盛譽流播,往往見于名士詩篇中。晚唐詩人杜牧的《屏風絕句》云:
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
斜倚玉窗鸞發(fā)女,拂塵猶自妒嬌饒。
周昉的繪畫藝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宋代米芾在其《畫史》中把他與晉代的名家顧愷之、南朝的陸探微、唐代的吳道子三人并稱為人物畫的四大家。
周昉 - 其他畫作
周昉 - 參考資料
1.http://www.zhshw.com/lidai/tang/zhoufang/
2.[白壽彝]中國通史
3http://www.artcn.cn/art/yxyy/guohua/200611/1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