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努·利帕蒂(DinuLipatti1917-1950)羅馬尼亞鋼琴家,英年早逝的利帕蒂是位傳奇式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堪稱當時最為精湛,但從未刻意展示和過分追求。他對作品的解釋恰如其分,無論是巴赫、勃拉姆斯,還是肖邦、舒曼,或者是拉威爾,他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繹。
迪努·利帕蒂 - 個人生平
利帕蒂既有圣徒的品質,又有濃厚的人性。在他經(jīng)常與外界隔離的痛苦而短暫的一生中,他自始至終都努力從事自己選定的事業(yè),或是與他選擇的那些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意圖上保持一致。對此,耶胡迪·梅紐因說他是一個“高尚情操的象征,與一切苦痛與折磨斗爭的勇士”;阿爾弗雷德·柯爾托認為它的演奏“盡善盡美、登峰造極”;而納迪亞·布朗熱(利帕蒂的音樂指導和精神上的母親)追憶,自己像更多的其他人一樣,也必須要“平靜地面對那暗黑色柔軟的目光”和他發(fā)自內(nèi)心演奏的清澈音樂和真情。普朗克也評說他是“一個神圣高尚的藝術家”;而利帕蒂的親密朋友和同胞、鋼琴家克拉拉·哈斯基爾(在利帕蒂給她充滿戲弄與深情的信中稱她為小克拉拉)在給他的信中,以驚異與贊美的口氣寫道:“我是多么地羨慕你的才能,是魔鬼幫助了你,為什么你必須擁有那么多本事,而我卻如此之少?世界上還有公平嗎?”
利帕蒂以極端的謙虛抵制著如此之多的頌揚,例如評論“該音樂會舉辦的非常之好”。他就是這么一個人,引用哈斯基爾多次說過的:“一個人似乎為他自己所具備的天才而苦惱”。他實現(xiàn)了一系列令人吃驚的角色變換——鋼琴家、作曲家、教師和評論家。他對音樂具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熱愛,甚至完全不顧幼時體制衰弱與白血病對他殘忍的侵蝕,而最終白血病魔殺死了他。他的音樂作品與他們應有的價值想比是知名度不高的;但是他在日內(nèi)瓦教的班級成為了傳奇;他的評論是敏銳的,如同說出了人們的共同心聲。他有關“有根據(jù)的狂熱崇拜”和作曲家的樂譜神圣不可侵犯的聲明被全體嚴肅的作曲家當作了信條。可是從根本上說,他是一個鋼琴家,他總是牢牢記得這一點,對他來說,他寧愿“他那得心應手演奏的技藝”是一種天賦,而不是一種責任。至于令他欣喜的鋼琴,他曾一度驚呼:“要是你總能牢記幾個‘我愛它’該有多好”。
利帕蒂要舉辦一次大型的個人作品演奏會,為他的音樂會用的大廳和允許錄音的演出也僅限于這場演奏會,雖然他相信國家監(jiān)察的那些要人,但甚至那時他也難得沒有疑慮。因為肖邦是古典而偏重浪漫主義的風格,利帕蒂選擇肖邦的曲目從本質上看也是不令人感到意外的,而他演奏的這款傳奇般的《B小調(diào)第三鋼琴奏鳴曲》的錄音,已達到他的才能的頂峰。
有現(xiàn)代思想和鑒賞力的人追求完美無瑕,他們有意回避一切轉移注意力的故意做秀,或者強調(diào),是利帕蒂使人聯(lián)想到作曲家與演繹者之間,創(chuàng)作者與在創(chuàng)作者之間無法割舍的聯(lián)系。確實,利帕蒂似乎是聽到過得最合適的作曲家,他的特殊光彩在于技巧如此嫻熟而又謙虛謹慎,他平等對待所有的樂曲,只有此曲是個例外。像阿圖爾·魯賓斯坦,他主張他自己演奏肖邦要“象莫扎特”,要悠閑而質樸,而利帕蒂卻是給肖邦作品賦予他自己的聲音與空間。其他人可以忽略細節(jié),或者有那么多辦法可以兜圈子,但什么也不能阻擋利帕蒂對肖邦旋律線和短句密切關聯(lián)的莊嚴感,而該作品是他最絢麗、充分推理的作品之一。這并非是鋼琴家不那么自我欣賞(利帕蒂具有的每一種美德在現(xiàn)有的書中都提供在圣壇上展示),與他的演技再度相遇更增加一種感覺:利帕蒂有權威并有明顯的優(yōu)勢、他有難以攻克的技巧、坦誠之心與準確無瑕的音樂才能。更不尋常的事,利帕蒂有著一種嚴謹?shù)、毫無誤差的知覺,在此曲中,肖邦的風格在流露的瞬間得以展現(xiàn),象它存在那樣“爆發(fā)”出來,而絕不是以本能的動力或沖動為代價。這一感覺與此曲中的“廣板”相符,令人無法忘懷。在肖邦的急切開場后,他以那種協(xié)調(diào)的最強烈的感情與結構,將樂曲如凝神般的沉思調(diào)動起來;帶有具備優(yōu)秀歌手基本素質般的如歌的充分熱情洋溢;并蔑視鋼琴假定的敲擊極限,讓人聽得入迷。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肖邦所有最有名的主題之一),是以那最為珍貴的詩作為轉調(diào)的,而且又帶有接近一種超自然音色的“廣板”。在騎兵的末樂章的終結,一個逐漸增強的低音的到來,像是利帕蒂在提醒人們,鍵盤樂器是永存的,在一切人類之后依然如此。錄制總是更難達到藝術家的心愿,他們總是想借助唱片置他們完美無瑕的想象于不朽,曲子結尾有一種更為容易感覺到的歡欣鼓舞的情緒。
利帕蒂演奏李斯特的《彼特拉克十四行詩》(作品104號)是有一些適度激動的浪漫主義的(我憂慮、我希望、我發(fā)怒、我顫抖……),帶有一種自由表達的風格,他不贊同以肖邦的大膽但較為約束的風格,而是有一種細微的風格上的差異。以這種方式,利帕蒂創(chuàng)作的李斯特的“特別激動地”開場融合進了隨后的“柔板”,或者說賦予了一種新的完美無瑕的含意,他給予了像“有熱情不要變慢”的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款錄音珍品。遺憾的是李斯特的獨奏作品缺少更為展開的完整目錄,但還要感謝現(xiàn)存有的、傳說中的B小調(diào)奏鳴曲的部分遺稿。隨后是拉威爾的《丑角晨歌》(取自《鏡子》的第四首),他提醒大家,利帕蒂是一個用符咒鎮(zhèn)住的演奏家。雙重音調(diào)的滑奏和用手指輕敲重復的音符顯示出這種演奏技巧難不倒他,而他準確無誤的速度,使得拉威爾充滿活力的、西班牙式的回憶是無與倫比的(最后關頭再次出現(xiàn)靈感,拉威爾最終的裝飾性樂段預示了該曲的含義)。
也許是有一點屈從于感情脆弱,或者借口布朗熱是他敬仰的老師,在勃拉姆斯的《圓舞曲》(鋼琴二重奏)精選中,利帕蒂是作為納迪亞·布朗熱的合作伙伴演奏的,又完成了一次特別的升華。而第十五首的活潑和第二首的樸實與我們更為熟悉的“過度”相差甚遠。最后是埃乃斯庫的《D大調(diào)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是引起幻覺的光輝與虛幻的演奏,而中間的“小行板”中,是無休止精心裝飾的。伴以一種無盡的詩意和清澈的演奏可能是很艱難的,但在任何障礙面前,利帕蒂對他這位演奏同伴和良師益友的熱愛都是顯而易見的。
迪努·利帕蒂 - 作品簡介
介質:CD
作曲:肖邦
出版社:四川文藝音像出版社
內(nèi)容介紹
b小調(diào)第3鋼琴奏鳴曲
PianoSonateNo.3inbminor,Op.58
KlaviersonateNr.3h-moll,Op.58
01Allegromaestoso莊嚴的快板
02Scherzo(Moltovivace)詼諧曲(非;顫姡
03Largo緩慢曲
04Finale(Prestonontanto)終曲
BRAHMS勃拉姆斯
05Waltzes,Op.39No.1,2,5,6,10,14,15
華爾茲第1.3.5.6.10.14.15號
RAVEL拉威爾
06Alboradadelgracioso丑角的晨歌
(Extraitde/from/ausMIroirs,No4)
LISZT李斯特
07SonettodelPetrarcaNO14佩特拉卡十四行詩
(Extraitde/from/auslesanneesdepelerinage,2eannee,No5)
廣告語:迪努·利帕蒂,是位天才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與同期的魯賓斯坦齊名,極為精湛,但從未刻意展示和過分追求。他對作品的解釋永遠恰如其分,無論是巴赫、勃拉姆斯,還是肖邦、舒曼,他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繹,一生充滿傳奇,后因患白血病,33歲便英年早逝!
迪努·利帕蒂 - 個人評價
利帕蒂,他像所有真正偉大的藝術家一樣,永遠是無可比擬的。值得注意的是:人們都在注意盡力趕超他的天才,而最終錄音卻是難以歸類而不出色的;使精練、盡量顯得逼真,然而利帕蒂的藝術才能又是一種難以表達的精華與統(tǒng)一,一種才能得不可思議的混合,模仿又是難以超越的。引用利帕蒂的不知疲倦的制作人和贊助人瓦爾特·萊格所說:“上帝把他選擇的樂器給予了這個世界,我們把神造的樂器稱為迪努·利帕蒂,為此也專門給予他短暫的一生。”
利帕蒂所處的年代,正是浪漫樂派大師被世人視為英雄般人物的歲月,人們稱為如燦爛的落日那樣光輝奪目的"鋼琴黃金時代"。作為一個承前啟后的藝術家,利帕蒂與其先行者一樣,既是演奏家,又身兼作曲家的角色。然而,與當時盛行的對作曲家作品的隨意解釋現(xiàn)象大相徑庭的是,他堅持忠實于原作,僅從這方面看,他又是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人,雖然那時他還只是個少年。他說:"我們必須記住,真正偉大的音樂總是跨越時代的,他們從來都是與創(chuàng)作時公認的背景和規(guī)則格格不入。"因而,他在演奏每部作品之前都會經(jīng)過幾年的研究和冥思苦想以達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的表達。聽利帕蒂的演奏,對于耳朵和心靈都是一種享受和滿足。
迪努·利帕蒂 - 相關條目
阿圖爾·魯賓斯坦
艾薩克·斯特恩
安東·德沃夏克
布羅尼斯拉夫·胡貝爾曼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
弗里茨·克萊斯勒
弗特·格羅菲
賈科莫·普契尼
克勞迪奧·阿勞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迪努·利帕蒂 - 參考資料
(1)http://blog.163.com/gaspard@126/blog/static/219806162007721605430/
(2)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mu70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