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 - 簡介
陳曼 女 72歲 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療系。主任醫(yī)師.教授.原核醫(yī)學主任。創(chuàng)立三院核醫(yī)學科,近30年來,引進r 相機和SPECT等大型設備,開展核素檢查項目30多種,診斷水平國內名流。除掌握全面核醫(yī)學診斷外,尤其專長于消化系統(tǒng).骨骼系統(tǒng)核素診斷。多年來除培養(yǎng)了大量醫(yī)學生外,為本科培養(yǎng)了數名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的研究生和青年醫(yī)師。近年來,為發(fā)展完善核醫(yī)學臨床應用,開展了甲狀腺疾病.骨轉移瘤和各種關節(jié)炎的核素治療,效果良好。陳曼 - 攝影師
人物簡介
陳曼女,北京人,新銳時尚攝影師,涉及領域包括設計、繪畫、音樂、建筑等。在中央美院附中讀書四年,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舞美系學習一年,隨后到中央美院攝影系學習四年。
陳曼的作品曾多次刊登于法國《PREFERENCE》、紐約《UNLIMITED》、英國《NYLON》、《SPORT&STREET》以及國內《青年視覺》、《VOUGE》、《ELLE》、《BAZAAR》等雜志,2003年、2004、2006年曾為青年視覺《VISION》封面攝影。
她的作品多次在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獲獎,并參加日本、法國等地舉行的時尚攝影展。2005年參加莫斯科“時尚與個性-攝影雙年展”,2006年參加《浪潮》中國媒體藝術現(xiàn)象展等。
在Coldtea三周年之際,陳曼接受Coldtea專訪
講述了她對攝影和時尚的態(tài)度——Coldtea:你如何定義你鏡頭下人物的可塑性高低?
陳曼:萬事萬物是由萬事萬物塑成的,一張照片也是,它背后的因素太多,看它的要求是什么,要是一寸照片,有頭就行,要是選美照片,長的漂亮就行,有的照片人物光占一樣兒就不行,他/她/它的可塑性取決于作品的要求,取決于周遭兒合作者的專業(yè)水平和當時情緒,甚至還有當然還有社會情緒,其實按這個標準來說誰可塑性都是高的,因為我有風格敏感癖,和能使勁的想象力,就象一頓大家都覺得不好吃的飯,我可以光憑想象力把它吃完,而且心里深知從那個風格來講它是美味的。
Coldtea:完成一件你滿意的時尚攝影作品,造型、攝影、后期分別占的比重是?
陳曼: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因為哪樣兒給足了其它那兩樣兒都可以不要。
Coldtea:創(chuàng)作過程中,你多數聽從你的天賦、技巧還是經驗?
陳曼:都有,綜合的,必須是綜合的,以上條件要是只靠一樣兒,那就是一時的,成了就是暴發(fā)戶,就是短命的創(chuàng)作者,或者是苦命的創(chuàng)作者,因為他得再加上更多的勤奮努力和耐心。
Coldtea:在攝者與被攝者之間,你愿意建立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陳曼:都行。
Coldtea:你鏡頭下的人物多有光亮頎長的、冷冷的美,(你說在感覺器官還沒有退化之前,學會了愛男人的味道,更愛女人的表皮脂肪)。你如何發(fā)掘他們區(qū)別于其他人的高識別度特質?
陳曼:敏感神經,我媽給我的敏感神經,成長經歷給我的職業(yè)的和非職業(yè)的審美意識,因為我拍的是同類,我和他們一樣,同類的特質很容易被同類發(fā)掘。
Coldtea:假如你知道自己即將最后一次按下快門,那張照片會是怎樣的?
陳曼:每天我都在這么想,真的,人是不可預知未來的,要深知這一點,就知道現(xiàn)在的每一秒多么可貴,我能體會并盡量知道現(xiàn)在的每一秒,但這并不能預見未來。
Coldtea:你覺得陳曼這個名字對攝影界的意義是?對時尚界的意義是?
陳曼:我就是陳曼么,我覺得我就是個普通的北京南城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樣,每一個我都是不同的我,我做我想做的事并努力把它發(fā)揮到極致,至于我對外界的意義,我自己沒有資格評論定義,
圖片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也不知道誰在看。
圖片并不分分秒秒的需要觀眾,可是眼睛永遠是醒著的。
我也一樣。
別說不知道陳曼是誰,我們都在為她買賬。
陳曼的攝影作品,是諸多奢侈品牌、時尚雜志、歌手唱片、電子產品的最后一道包裝,也是打出的第一張王牌。人眼總是不由自主地躲避丑,追尋美。大街上、媒體里,當我們忍不住開始端詳一張照片時,商家的挑逗才剛剛開始,而陳曼已再一次到達目的地。
陳曼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時尚攝影師——甚至不需要再加“之一”二字。我們在她的視覺王國中旅行,嘆為觀止。
陳曼是個奇怪的個體,說話懶洋洋的,一出口就驚天動地,甚至都可以直接作為劇本臺詞了。明明做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工作,卻張口不愿提“藝術家”三個字,成天混在時尚圈、明星圈,骨子里卻是一個愛玩兒的文藝女青年,這樣矛盾的女孩兒也只有文化交雜的北京胡同里能長出來。
成長
陳曼小時候住在大柵欄兒旁邊的廊坊二條胡同里,是家里的獨生女。冬天早上不洗臉、流著鼻涕,從家里偷4個雞蛋給賣煎餅的做早餐,邊吃邊不情愿地、拐彎抹角地穿過煤市街,向炭兒胡同走去。走到一半,低頭看見胸前的蔥花兒,才想起沒帶紅領巾,趕緊回頭瘋跑到家取。她不知道為什么不戴它就會沒有一天進校門上課的權力,可在小小腦仁兒里這個紅三角還不如一個糖三角。和同學不同的是,陳曼從小就學習畫畫。2歲的時候,有天家里躥出來只老鼠,還不太會說話的陳曼拿起筆就畫了,媽媽看了,覺得畫得挺像挺準,立即送她去少年宮學習畫畫。她一定是遺傳了爸爸的美術基因,爸爸當時就是畫廣告牌的——80年代初的廣告牌并不是印刷品,而是用水粉一小塊一小塊畫出來,然后拼在一起——而且如今看來,父女倆的工作性質相同,都是和時尚、平面設計、人物相關,只不過爸爸的作品是國產化妝品華姿,陳曼則是香奈爾、資生堂之類。
爸爸對她比較仁愛,做醫(yī)生的媽媽則嚴厲得多。陳曼在博客里寫道:“我生來一副怒臉,不是成心的,就這副模樣兒,誰讓我媽天天老拿我爸的美工尺抽我臉,叫我臉部神經有毛病,嘴角永遠向下走,眼睛永遠向上看!闭且驗閶寢寚栏瘢惵拿佬g課程才從來沒有斷過,以至于在中考時,她非常輕松就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美院附中比一般高中要自由很多。“自由到什么程度——上課你愛聽不聽,愛坐哪兒坐哪兒,作業(yè)交了就行,不交也能湊合那種。”陳曼回憶高中時代,說腦子里根本沒正經事,只想著談戀愛。盯著操場上打籃球的男生:唉,這男的不錯!唉,那男的不錯!
她和張丹就是在高中時談的戀愛,當時陳曼才14歲:“我就跟他坐最后一桌,挨著,剛開始我們倆是哥們,后來哥們哥們就好了。當時其實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愛情,也不知道合適不合適,反正最后就好了,都那樣的!
獲獎
2000 年獲香港 MACROMEDIA WWWHAT? THE WEB CAN BE FLASH AWARDS 大獎 2002 年獲意大利 CAPALBIO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Short is More-Emotions 大獎 2002 年被邀參加日本 TOKYO OUT WINDOW Exhibition 2003 年被邀參加巴黎 PAUL RICARD The Designed in France,Made in China Exhibition 2005 FASHION AND STYLE IN PHOTOGRAPHY, MOSCOW, RUSSIA 2005年 《時尚與個性-攝影雙年展》,莫斯科,俄羅斯 2005年 Get It Louder 2005年 大聲展 05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攝影專業(yè),2003年年末到2007年為青年視 覺雜志VISIONmag拍攝封面,04年與東田造型合作拍攝至今,長期與 《VOUGE》,《ELLE》,《BAZAR》,《Marie Carie》,《時尚伊人COSMO》, 《時裝 Officiel》,《MENS UNO》,《ilook》等各大時尚雜志有長期合作。2007 年 Get It Louder 2007年 7080七零八落全國青年設計巡回展 2007年nike 706 foce of love 展覽 同年雙米奇攝影作品被法國loft畫廊收藏 2007-2008年 London V&A China design now展覽,參展作品本身為展覽全球宣傳海報。先進流程顛覆傳統(tǒng)攝影
陳曼第一次準商業(yè)的片子是為著名藝術家陳逸飛先生創(chuàng)辦的《VISION》雜志拍攝封面。因為印刷畫面質量高,所以她選擇了120的傳統(tǒng)專業(yè)菲林相機。大多媒體都傾向有高質量并且高速的工作流程,當時因為后期的需要,傳統(tǒng)菲林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數字掃描,工作程序的增加也就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并不能由攝影師一人把握,難免要出現(xiàn)錯誤,有時候片子都會遞丟,因而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這讓她開始偏向使用立拍立現(xiàn)的數碼設備。陳曼說,使用傳統(tǒng)的菲林相機進行拍攝后,需要先對菲林行進沖洗,然后再經過電子分色系統(tǒng)掃描后成為TIFF格式的數碼文件。之后才能將這些龐大的文件存入電腦進行查看和修整。這一過程需要相當長的工作時間。其中還不包括菲林沖洗后的不確定性——出來的效果也許并非如攝影師本人所想。而且動輒100MB的TIFF文件瀏覽起來對電腦而言是十分沉重的負荷,緩慢而且吃力。加上必須進行的放大,比對,微調,和之后進行的初選。從而篩選出較為滿意的幾十張照片。再從這幾十張照片中細細挑選出最后10張左右的成品進行后期制作。整個的過程起碼需要3個工作日,對專業(yè)攝影師而言顯得相當的繁雜而浩大,更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最近,陳曼開始使用蘋果出品的Aperture。這是一款為她帶來了快速,高效拍攝流程的專業(yè)影像軟件。經由Aperture強大的無線傳送能力,陳曼的客戶可以立即在自己的Mac Book上看到她剛剛拍攝的RAW格式照片,現(xiàn)場就可以立即進行挑選的工作。在當日工作結束后,就可以輸出數字格式的文件給客戶帶走。這樣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可以用Aperture把所有拍攝的照片歸檔,整理完畢。原本繁瑣耗時的拍攝流程被大大縮短,為客戶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自然也就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Aperture獨有的放大鏡工具,是陳曼使用最多也最欣賞的功能。剛剛拍攝的RAW格式照片,可以立刻使用Aperture的放大鏡工具進行局部查看,搭配強大高效的Macbook Pro,照片對焦是否準確馬上就可以知道,快速而實用。以往這樣的步驟,在其他軟件中需要放大整張照片,再加上移動,比對,速度緩慢,可想而知。正是Aperture與蘋果所提供的相關軟件與硬件產品,使得陳曼覺得這是她心中最理想的專業(yè)工作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