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金斯基 - 概述
尼金斯基尼金斯基是佳吉列夫舞團中影響世界舞壇最杰出的一位芭蕾演員。
尼金斯基 - 詳述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基輔,為波蘭后裔。父母親都是舞蹈演員,父親還曾是華沙俄國芭蕾舞學校的藝術(shù)指導。童年時其貌不揚,終日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一八九八年他考入圣彼得堡舞蹈學校,是尼古拉·萊加特、阿納托爾、奧布霍夫和恩里哥·切凱蒂的學生。一九0七年畢業(yè)后加入瑪麗亞劇院。由于才華超群,被破格提拔為首席男演員。一九0八年在福金編導的《唐·璜》舞劇中首次登臺。一九一一年正式成為佳吉列夫舞團的常駐演員。曾是巴甫洛娃等人的舞伴,主演過《阿爾米達的帳篷》、《埃及之夜》、《仙女們》等著名舞劇。一九0九年參加佳吉列夫組織的巴黎、倫敦“俄羅斯演出季”,在福金新編的舞劇《狂歡節(jié)》、《達夫尼斯和赫洛亞》中任主角,當時只有19歲。但他的舞姿在一夜之間征服了巴黎城,成為貴族沙龍和街談巷議的中心話題。
一九一四年舞團南美巡演途中,尼金斯基于本團的一位匈牙利女演員羅莫拉·普爾斯基墜落情網(wǎng),并很快私自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了閃電式婚禮,佳吉列夫一氣之下將尼金斯基除名。同年尼金斯基自組了一個小型芭蕾舞團在倫敦演出,并與倫敦的宮廷劇院簽訂了周薪一千英鎊的巨額合同。一九一四年三月二日,他帶著自己的舞團演出了《仙女們》和《玫瑰精靈》,但由于經(jīng)營不善,使劇院虧損過重,結(jié)果兩周后便結(jié)束了合同。一九一六年佳吉列夫劇團去美國巡回演出時他又回團擔任主角,并編導了舞劇《梯爾·歐倫施皮格爾》。一九一九年尼金斯基患精神分裂癥,被監(jiān)禁于療養(yǎng)院,從此永遠告別了芭蕾舞臺,這年他才30歲。弗洛伊德和榮格等著名精神病專家曾對他進行過治療。
一九五0年四月八日尼金斯基卒于倫敦。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十八、十九世紀芭蕾代表人物維斯特里斯和戈蒂埃的墓旁。
作為演員,尼金斯基以超群技巧聞名,特別是他結(jié)合大跳、急速轉(zhuǎn)、多次擊退等高難動作和富有表情的啞劇表演,為世人所稱道。他特有的騰空跳躍及前所未見的舞蹈轟動了巴黎。人們認為他是芭蕾史上的跳的最高的人,能在空中擊腿十二次之多。
尼金斯基還是一位出色編導,自一九一三年編排《游戲》后,又創(chuàng)作了《牧神午后》、《春之祭》、《競技》和《梯爾·歐倫施皮格爾》等四部作品。前兩個作品由于打破芭蕾傳統(tǒng)動作規(guī)范,并在舞臺上描繪兩性行為,曾引起巨大爭議。但實際上他對擴大芭蕾動作語匯,增加塑造形象的表情手段作了有益的貢獻。他設計的舞蹈動作獨特而難度極高,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的演員一般無法勝任。
尼金斯基在芭蕾藝術(shù)上達到如此高超的修養(yǎng),全來自勤奮。他不僅刻苦進行芭蕾技巧的訓練,而且博覽群書,對音樂、繪畫、雕塑和文學都特別感興趣并具有廣博深厚的知識。他的妹妹尼金斯卡在回憶錄《獻身創(chuàng)作》中說“他對高更的作品著了迷,極端欽佩這位藝術(shù)家”,他認為高更的作品“是原始時代的復原”。顯然,他在《春之祭》等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原始主義”思想,與他對高更作品的仰慕有關(guān),但也反映了尼金斯基不滿現(xiàn)實而產(chǎn)生的悲觀厭世情緒。
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與巴黎首演的獨幕舞劇《牧神的午后》是尼金斯基編導的處女作,標志了尼金斯基編導生涯的開始。音樂為德彪西作曲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全劇僅由八名演員組成,表演時間十分鐘。
舞蹈講述:夏日樹蔭的河岸,半人半獸的牧神撫弄牧笛,采摘葡萄,在陽光下懶洋洋地舞動。七個美麗的寧芙仙女,相繼來到河中沐浴。牧神不由萌動春情,本能地闖入了她們中間。眾仙女驚恐四逃,唯留下一位膽大的寧芙出于好奇立足未動。舞蹈中牧神的非分行為和粗野的求愛,終使她難以抵擋,也慌忙離去。牧神失意地吻著她丟下的頭巾,席地躺下,進入了午后的睡夢。
一九一一年,受鄧肯新舞蹈運動的影響,尼金斯基從古希臘的花瓶及裝飾性浮雕人物形象中尋找依據(jù),他打破當時芭蕾的固有形式,以高度精練、自然的舞姿來表現(xiàn)青年人的青春幻想。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晚,當《牧神午后》在巴黎首演時,因部分觀眾認為某些舞蹈動作有色情成分而引起劇場內(nèi)的騷亂,繼而引起各界的激烈爭論,但該劇最終還是贏得了人們的承認,至今已經(jīng)成了世界各大芭蕾舞團的保留節(jié)目。據(jù)說,《牧神的午后》受到法國雕塑家羅丹等人的狂熱支持,羅丹甚至親自向尼金斯基表示祝賀,并為他做了青銅雕像。
《牧神的午后》是一部手法和舞蹈語言完全嶄新的作品,它預示了二十世紀中葉現(xiàn)代芭蕾時代的到來。該劇在以后的演出中,由于表演者的不同理解曾有過各種改動。除了尼金斯基外,最能深刻領(lǐng)會作品的是在美國首演的列奧尼德·馬辛。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一日,瑪戈·芳婷和努里耶夫的演出也受到評論界的推崇。杰羅姆·羅賓斯根據(jù)德彪西的音樂,于一九五三年五月十四日還曾編導了同名雙人舞《牧神的午后》。在新版中,舞蹈練功房替代了希臘神話背景,一男一女的舞蹈演員代替了牧神,舞蹈充滿了神秘的性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