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柯蒂斯 - 簡介
愛德華·柯蒂斯(英語:Edward Sheriff Curtis,1868年2月16日-1952年10月2日)是一位以拍攝美國西部和北美印地安人而著名的攝影師。
愛德華·柯蒂斯1868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農(nóng)村。他在12歲時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機,開始了他的攝影生涯。17歲時他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學(xué)徒,從此靠攝影為生。1892年柯蒂斯購買了西雅圖的一家小攝影工作室的股份,并在這里取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在經(jīng)濟上富足后,他走出工作室到戶外去拍攝一切他感興趣的東西。
透過手中的照相機,柯蒂斯開始接觸仍然沿襲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美國土著。1900年之前,柯蒂斯主要拍攝了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海地區(qū)的印第安人。1900年夏天,柯蒂斯在大平原進行了一次短期旅行。旅行中他見到了最后幾次大型“太陽舞”,也由此他萌發(fā)了用攝影來進行人種志研究的想法?碌偎购馁M了30多年的時間在美國西部和加拿大各地拍攝了上萬張照片,最終完成了二十卷巨著《北美印第安人》(The Northern American Indian)手記。這部書在攝影術(shù)、人種志研究、藝術(shù)圖書編纂等諸多領(lǐng)域都有無法估量的價值,柯蒂斯也因此耗盡家財,他于1930年宣告破產(chǎn),直到1952年去世,他一直處于貧困之中。
他的部分作品現(xiàn)在被克里斯托夫·G·卡多佐(Christopher G. Cardozo)收藏和管理,還創(chuàng)立了愛德華·柯蒂斯基金會并擔(dān)任主席。
愛德華·柯蒂斯 - 30年攝影苦旅
在柯蒂斯生活的年代,盡管白人攝影師早已涉足保留地,但印第安人依然認為照片會偷走他們的靈魂,同時,由于缺乏信任,也不愿向白人談?wù)撈湮幕睢?梢韵胂,柯蒂斯要讓印第安人接受他,做了怎樣艱難的說服工作。“每一個老者離去時,一種不可替代的信息也隨之而去!彼麤Q心去尋找那些作為部族文化載體的老者,聽他們講從前的故事,并從組織、宗教、飲食、舞蹈、服裝、婚嫁等25個方面對信息加以整理。他的真誠打動了許多部落的首領(lǐng)。就這樣,在30年的時間里,柯蒂斯這個被印第安人稱為“捕捉影子的人”,足跡遍及密西西比河以西80個印第安部落,用鏡頭多側(cè)面地記錄下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形態(tài)。
柯蒂斯頗具攝影天賦,12歲就自制相機自學(xué)攝影。成年后,他在西雅圖建立了攝影工作室,并很快成了當(dāng)?shù)刈钍茏放醯臄z影師。收入穩(wěn)定的柯蒂斯喜歡到大自然中采風(fēng)。1898年,柯蒂斯在山中搭救了一組迷途遇險的科學(xué)家,其中就包括美國印第安文化研究權(quán)威喬治?伯德?吉奈爾。兩人的相識促成了柯蒂斯1900年的西部大平原之行。在那里,他走進印第安部落,目睹了在當(dāng)時已十分罕見的大型太陽舞表演。那種混雜了神秘、野性、尊貴、驕傲的生活和習(xí)俗深深打動了他,同時,也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緊迫感——這是一種漸行漸遠的文化,他要用鏡頭和文字為后人留下一筆關(guān)于土著文化的神圣遺產(chǎn)。這次遠征成了他印第安文化苦旅的開端。
愛德華·柯蒂斯 - 作品《印第安人》
從1907年到1930年,20卷的《北美印第安人》相繼出版,每卷均包括2200幅原創(chuàng)照片和大量文字,展示了印第安各部族間的顯著差異。高山峽谷、荒涼平原,是柯蒂斯照片最令人心動的背景;落寞騎士,威嚴酋長,頂水女人,持原始工具的男子等與背景和諧相融。欣賞這些照片,人們忘卻了印第安人生活的艱難,心中浮起的是異乎尋常的寧靜和抒情感。顯然,柯蒂斯想著意體現(xiàn)印第安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北美印第安人》是美國迄今由個人完成的最宏大的限量版圖書,僅500套,這也是該書能夠盈利的最低數(shù)目。然而,上世紀(jì)30年代的大蕭條徹底破壞了他的銷售努力,最終只售出214套?碌偎褂谕晷嫫飘a(chǎn)。此時,妻子已離他而去,健康已成為往日回憶,直到逝世,柯蒂斯都生活在貧病交加中。一部史詩性的巨著,問津者寥寥,與當(dāng)時聯(lián)邦政府對印第安人奉行同化政策有直接聯(lián)系。
20世紀(jì)70年代,在美國民權(quán)運動的推動下,文化多元主義取代同化政策,印第安人歷史在美國多元文化中的重要性上升,印第安人的文化習(xí)俗、歷史遺跡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但由于社會變遷和主流文化的強大影響,真正的印第安文化已漸衰落。在這一背景下,沉寂40年之久的柯蒂斯和他的《北美印第安人》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
愛德華·柯蒂斯 - 照片上的印第安人
通過照片,人們可以感覺到,在不斷深入的考察和拍攝中,柯蒂斯已被這一博大而雅致的美國土著文化說深深吸引,印第安人沉浸其中。他既敬畏和欣賞,又深深知道隨著白人文化的擴張,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必將消亡的命運。于是,他用文字、鏡頭盡量客觀、冷靜地記錄下看到的一切,將印第安人的勇猛與野性,樸實與優(yōu)雅,尊貴與驕傲永恒地顯影于歷史從而為后人、為歷史留下一筆“神圣的遺產(chǎn)”。 |
愛德華·柯蒂斯 - 充滿爭議的攝影師
一些批評家認為,柯蒂斯的作品扭曲了時代背景。美國在西部設(shè)立印第安人保留地,既是為了把印第安人與白人社區(qū)隔離開來,同時也擔(dān)負著“文明開化”的功能。因此,在柯蒂斯時代,印第安人的生活已開始受到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為了表現(xiàn)未被白人文化“污染”的印第安人生活形態(tài),柯蒂斯在拍攝時或要求印第安人穿戴上他們先祖的服飾,再現(xiàn)某種場景和儀式,或在處理底片時,小心翼翼地消除一些現(xiàn)代物件,如馬車、鬧鐘、金屬工具、現(xiàn)代服飾以及汽車和摩托艇等。還有人指出,柯蒂斯的作品片面描述了印第安人生活平和美麗的一面,卻刻意回避了19、20世紀(jì)之交印第安人生活絕望的一面。
與批評相比,肯定的聲音明顯是主流,特別是柯蒂斯作品的歷史價值贏得了高度評價。一些部落正是從他的照片和文字中獲得靈感,復(fù)活了某些傳統(tǒng)和宗教儀式。專家指出,柯蒂斯在拍攝過程中,其實內(nèi)心充滿矛盾,他一方面感到了印第安人傳統(tǒng)的美麗,另一方面又認為,他們唯一生存的希望,就是把傳統(tǒng)遠遠地拋諸腦后,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他所要做的,就是留住這份美麗,為一種在他看來即將消失的文化保留一份永恒的記憶?碌偎沟淖龇ㄒ苍S多少有“擺拍”之嫌,但百年后的今天,即便有攝影師熱情、執(zhí)著如柯蒂斯,時間恐怕也不允許他做同樣的事了。
愛德華·柯蒂斯 - 部分作品展示